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3
  • Item
    國小高年級學童自尊變化與影響因素之研究
    (2022) 林郁蓉; Lin, Yu-Jung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小高年級學童自尊變化與個人背景以及個人行為等影響因素的關係。以 104 學年就讀於雙北市五年級學童為研究母群體,進行兩年的追蹤調查,並以自填式結構問卷為研究工具,共計分析2143名國小高年級學童,研究結果顯示:國小五年級學童中高自尊1544人,升六年級有234人自尊降低,多元羅吉斯迴歸分析顯示五年級學業表現不佳、自覺健康程度低、有喝酒行為和被他人霸凌者,以及五年級升六年級學業表現變差、自覺健康程度變差、家庭經濟變差以及被他人霸凌增加者較容易有自尊降低。國小五年級低自尊597人,升六年級有287人自尊提升,多元羅吉斯迴歸分析顯示五年級自覺健康程度高和沒有被他人霸凌者,以及五年級升至六年級自覺健康程度變好、喝酒行為減少和被他人霸凌減少者較容易有自尊提升。建議學校持續協助學業表現較低的學童、營造友善校園防制霸凌、強化成癮物質預防教育等,以改善國小學童自尊。
  • Item
    台北市兩所國中學生同儕情感關係、學業成就與自尊關係之縱貫性研究
    (2008) 葉懿萱; Yi-Hsuan Yeh
    本研究為一項有關國中生同儕情感關係、學業成就與自尊關係之縱貫性研究,主要探討國中生三年期間自尊之變化情形,以及七年級與八年級之同儕情感關係、學業成就對九年級自尊之影響情形。於九十四學年度開始追蹤就讀自台北市兩所國中隨機抽出之211名七年級學生,經過三年追蹤得有效之樣本180人(追蹤率85%) 。所得資料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多元迴歸分析、t檢定等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整體自尊、學業自尊、社會自尊與自尊五大組成要素三年間均呈現中間偏正向的情形。 二、研究對象之學業自尊、安全感、歸屬感及使命感在三年間均呈現穩定的狀態,但整體自尊、社會自尊、自我感及能力感在三年間有明顯改變。 三、性別、七年級同儕情感關係與學業成就會影響九年級的自尊;但控制先前自尊後,僅七年級同儕情感關係仍為九年級社會自尊與歸屬感的重要預測變項。 四、控制八年級學業自尊後,八年級學業成就仍對九年級學業自尊有正向預測力;控制八年級社會自尊後,八年級學業成就對九年級社會自尊有正向影響力。
  • Item
    南台灣某鄉三個社區中老年人跌倒相關因素
    (2009) 夏語婷; YU-TING HSIA
    跌倒會對老人生理、心理及社會成本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且台灣人口老化情形與老人跌倒發生情形正逐年增加,因此老年人跌倒預防工作更是刻不容緩。 本研究採用縱貫性研究設計,探討研究對象的跌倒相關變項及跌倒發生情形的變化趨勢,以及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各個時間點跌倒相關變項與跌倒發生情形的變化趨勢之關係,並瞭解不同時間點的跌倒預測因子。 研究對象來自南台灣某鄉三個社區,共129位45歲以上中、老年人,追蹤30個月期間共接受三次調查,內容包括社會人口學變項、跌倒相關變項與跌倒發生情形,並進行資料分析。 結果發現,接受此跌倒預防介入計畫的中、老年人,其跌倒相關變項有改善或維持的趨勢,也能維持跌倒發生情形使其不惡化。此外,跌倒婚姻狀態顯著影響跌倒預防知識、信念及行為的變化趨勢;平衡與步態表現則會因輔具使用狀態而有顯著不同的變化趨勢。本研究亦發現跌倒預測因子包括跌倒預防知識、行為、肌力、屈膝起立及二十公尺行走等。 建議未來在老人福利政策規畫與健康促進活動推廣時,需留意影響老人跌倒相關變項及跌倒發生情形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設計合適的介入策略,且可多加強跌倒預防知識的提升、跌倒預防行為的建立以及肌力、平衡及步態能力的訓練。
  • Item
    台北市兩所國中學生身體意象、重要他人情感關係與自尊之縱貫性研究
    (2008) 周維倫; Wei-Lun Chou
    摘 要 本研究採縱貫設計探討國中生身體意象、重要他人情感關係及自尊的變化趨勢,以及身體意象及重要他人情感關係對自尊的影響。以台北市某兩所公立國中九十四學年度七年級學生為母群體,隨機選取9班286名學生為對象進行三年追蹤調查。所得資料以卡方檢定及廣義估計方程式等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三年5個時間點之整體自尊、自尊組成要素及生活自尊平均皆呈現中間偏正。 二、研究對象整體自尊在七至八年級間顯著上升,但八至九年級時則顯著下滑。家自尊在八至九年級間明顯上升。 三、研究對象三年各時間點之身體意象平均呈現中間偏正的情形。其中外表評價和身體滿意度在七至八年級間明顯上升,而外表適應及健康適應則在七年級間呈現先升後降的情形。 四、研究對象三年各時間點之重要他人情感關係皆呈現中間偏正情形,且三年間變化不大,呈現穩定狀態。 五、研究對象之性別會影響歸屬感、能力感、使命感、社會自尊及家庭自尊,且呈現女生高於男生趨勢。 六、除外表適應對身體自尊有負向影響力外,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對整體自尊、自尊組成要素及生活自尊均有正向影響力。 七、研究對象之重要他人情感關係對對整體自尊、自尊組成要素及生活自尊均有正向影響力。 關鍵字:自尊、身體意象、重要他人情感關係、縱貫性研究、國中生。
  • Item
    臺北市兩所國中學生身體意象、運動社會心理與規律運動行為之縱貫性研究
    (2008) 許恩慈; En-Tzu Hsu
    本研究採縱貫設計探討個人背景變項、身體意象、運動社會心理對規律運動行為的影響。以九十五學年度就讀於臺北市某兩所國中的八年級學生為對象,自每校隨機各抽3班計208名連續兩年以結構問卷、團體填答方式蒐集資料,兩年均接受調查的有效樣本問卷為185份,回收率88.94%。資料以邏輯式迴歸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八年級時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的比率有63.8%,九年級時從事規律運動比率約有58.4%,其中男生規律運動比率高於女生。 二、研究對象八年級時七層面身體意象為中間偏正向的情形,又以健康適應得分最高,外表評價得分最低。研究對象最滿意的部分為頭髮與肌肉彈性,最不滿意的部分為身高與體重。 三、研究對象八年級時具有中等偏高的知覺運動利益和運動享樂感;中等程度的知覺運動障礙;中等偏低的運動自我效能和運動社會支持。 四、研究對象八年級的規律運動行為、外表評價、體能評價、運動自我效能、同儕運動社會支持對九年級規律運動行為具影響力。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透過課程和活動,盡早培養規律運動行為,建立正確身體意象,並強化運動社會支持,以提升學生規律運動行為。
  • Item
    臺北市兩所國民中學學生自尊、學業成就與規律運動行為之縱貫性研究
    (2008) 吳朝淵; Chao-Yuan Wu
    本研究採縱貫方式探討個人背景變項、自尊、學業成就對國中生規律運動行為的影響。以臺北市兩所國中203名七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三年追蹤調查,最後得173位學生(流失率14.78﹪)。將利用結構式問卷收集到的資料以邏輯式迴歸分析進行統計。重要發現如下: 一、國中三年期間各約六成學生從事規律運動行為,且男生比率高於女生。隨年級增加,男生規律運動比率下降;而女生則無明顯變化。 二、三年持續從事規律運動者約佔四成,且男生多於女生;而三年持續無規律運動者佔17﹪,且以女生居多。 三、七年級的個人背景因素中,只有規律運動行為可以有效預測八年級(O.R.= 5.79)、九年級規律運動行為(O.R.=3.88)。 四、七年級的自尊中,只有身體自尊可以有校預測八年級規律運動行為(O.R.=1.73);但整體自尊(O.R.=2.28)、學業自尊(O.R.=0.44)和身體自尊(O.R.=1.85)可預測九年級的規律運動行為。 五、七年級的學科成績對八年級(O.R.=0.96)和九年級(O.R.=0.94)的規律運動行為有負向影響力。 六、七年級規律運動行為可以有效預測八年級規律運動行為(O.R.= 5.21)。性別(O.R.= 0.42)、七年級規律運動行為(O.R.= 3.32)、整體自尊(O.R.= 3.53)、學業自尊(O.R.= 0.42)可以有效預測九年級規律運動行為。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藉由課程培養學生規律運動行為,強化整體自尊,以提升學生規律運動行為。
  • Item
    東南亞裔新移民女性之子女的學業成就真的比較差嗎?與本地對照組比較之三年追蹤探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4-03-??) 吳毓瑩; 蔡振州; Yuh-Yin Wu, Chen-Chou Tsai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東南亞裔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業成就三年追蹤狀況,並蒐集類似父親教育背景的同班、同性別之本地同學做為對照組,以瞭解控制了父親教育背景後,學業成就表現是否與母親為新移民女性有關?抑或因居住地區而不同?研究樣本取自都會區及非都會區共六縣市,自2005年起追蹤三年,包括一、二、三、四、五共五個年級的新移民子女422人、本地對照組400人。結果顯示,第一年時,新移民子女學業成就落後本地組,但在第三年時已無差異。都會區中,兩組學生表現類似,漸次升上高年級,乃至於國中時,國語名次持續下滑,落後同儕。非都會區中,兩組學生亦有類似狀況,國語學業成就在剛升上新年段(如二升三年級、四升五年級)時明顯退步。新移民子女與本地對照組困境型態類似,都會區之學習困境不同於非都會地區,顯見母親是否為新移民非關鍵因素,居住地區為一潛藏因子。
  • Item
    臺灣青少年憂鬱情緒與偏差行為之縱貫性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7-03-??) 賴慧敏; 鄭博文; 陳清檳; Hui-Min Lai; Po-Wen Cheng; Chin-Pin Chen
    目前多數研究通常將青少年憂鬱情緒與偏差行為分開檢測,且多為橫斷面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國一至高三階段,憂鬱情緒與偏差行為的關聯性及發展變化,並細究男女的差異性。本研究採用縱貫性調查,以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之2001年、2003 年、2005 年及2007 年國高中職學生資料,四個時間點的重覆測量資料,共計3,506 位固定樣本追蹤資料,以交叉延宕模型(Autoregressive Cross-Lagged Model, ARCL)及潛在成長曲線模型(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 LGCM)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青少年憂鬱情緒與偏差行為好發於國三時期。整體來看,國三階段為憂鬱情緒與偏差行為出現的高峰轉折點;(2)從性別差異來看,國一至高三期間,女學生憂鬱情緒明顯高於男學生,男學生偏差行為明顯高於女學生;(3)憂鬱情緒與偏差行為起始狀態具有顯著相關;(4)憂鬱情緒與偏差行為存在相互影響效果,男女生具有不同的發展路徑。文末,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與建議。
  • Item
    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之縱貫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7-11-??) 張萬烽; Wan-Feng Chang
    學習障礙學生的自我概念和學校適應間的關係一直受到關注,臺灣相關研究多指出兩者呈現正向相關,但僅從單一時間點進行研究,缺乏發展性的觀點,透過縱貫研究才能了解自我概念隨時間變化的情形。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習障礙學生在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上的發展變化及彼此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在探討性別和安置類型對自我概念的影響情形,以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中97 到100 學年度三波段中填寫兩次以上學生問卷的309 位國中到高中職之學習障礙學生為對象,以縱貫研究中的貫時性研究設計為研究方法,並透過結構方程模式進行潛在成長模式以及交互延宕模式的分析工作,結果發現,學習障礙學生的一般性自我概念並未隨著時間而有顯著變化,但呈現先降後升的發展趨勢,學校適應則是逐年顯著成長,雖然同一年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間有顯著的中度正相關,但兩者在隨時間發展的關係上沒有顯著關聯,且兩者亦未存有持續交互影響的關係;在性別變項方面,男、女生的自我概念發展無顯著差異,在安置類型上,四種不同安置型態中,學生的自我概念也沒有顯著差異。
  • Item
    幼兒在動手做科學活動歷程之心流研究:以潛在成長模式進行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9-11-??) 侯雅齡; Ya-Ling Hou
    本研究採取縱貫研究的方式,探討幼兒在參與動手做科學活動歷程,其心流經驗的變化。由於目前多數的縱貫研究採取重複量數的ANOVA或MANOVA來分析資料,但這些統計方式並無法提供個體改變軌線,也無法進行與變化軌線關連因素的探討,因此本研究使用潛在成長模式(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簡稱LGM)進行資料分析,來瞭解心流經驗的變化情形;並以性別、玩性、科學喜好、圖書量與科學活動等變項作高階預測變項,進行多階層LGM分析,以瞭解上述變項與心流經驗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1)研究者提出之潛在直線成長模式與觀察資料的整體適配度理想,TLI為.977、IFI為.967、CFI為.967、SRMR則為.031。(2)幼兒的心流經驗隨活動參與時間增加呈現顯著的正向變化(3)性別、科學喜好、圖書量與科學活動安排皆對幼兒的心流經驗有顯著預測力,所能解釋的變異介於3%至8%之間。(4)幼兒玩性對心流經驗亦有顯著的預測力,其解釋量高達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