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0
  • Item
    我國近30年科技融入數學教學對中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06-??) 廖遠光; 陳勇欣; Yuen-Kuang Clif Liao, Yung-Hsin Chen
    本研究以後設分析法探討近30年我國實施科技融入數學教學對中小學生學業成就之效果,並進而深入分析影響學習成效的因素。我們以「數學」、「科技」、「電腦」、「math」、「technology」、「computer」與「成效」等為關鍵字或篇名,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華藝線上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Scopus、EBSCOhost、ProQuest、ScienceDirect及Web of Science等資料庫共收集到282篇研究(20,190位學生),並計算各研究之效果量(effect size, ES)。本研究參考Borenstein等人(2009)、Hedge與Olkin(1985)及 Lipsey 與 Wilson(2001)等所建議的方法。ES定義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平均數之差除以所有樣本之標準差。研究結果顯示,科技融入數學教學對學生之學習成效顯著優於傳統教學,整體平均效果量為0.32(固定效果模式)與0.35(隨機效果模式)。此外,在13個調節變項的分析上發現10個變項對整體成效有顯著影響:(1)國小學生的學習成效顯著優於高中(職)生;(2)國小生在「數與量」及「幾何」上的表現顯著優於國中生而國中生則在「代數」上略優於國小生」;(3)期刊論文的學習成效顯著優於未發表論文;(4)發表於2004–2009年的研究其成效顯著優於2010–2014年的研究;(5)採等組前後測的研究其成效略優於採不等組前後測的研究;(6)小樣本的研究其成效顯著優於大樣本的研究;(7)教學總節數為「6–10節」的研究成效顯著優於「16–20節」的研究;(8)「個人」化的學習成效顯著優於「全班一起授課」及「分小組授課」;(9)「即時反饋系統」的學習成效顯著優於「傳統紙筆」與「混合」;(10)科技融入時機以「課中」的學習成效最佳也優於「課前」、「課後」及「混合」。本研究為國內第一篇以科技融入中小學數學教學為主題的後設分析,研究發現當能提供政策決定者與數學教師重要之參考。
  • Item
    個別研究品質好壞有關係嗎?類比教學對於學生科學概念改變成效後設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06-??) 謝進昌; 邱怡靜; Jin-Chang Hsieh, Yi-Ching Chiu
    隨著「以證據為基礎的教育」理念的興起,透過量化研究統合,以提出科學實徵證據,逐漸受到重視,進而使得如何判讀個別研究品質好壞,也成為重要議題。本研究採用系統性文獻回顧與後設分析,針對類比教學主題進行研究統合,目的除探討類比教學對於學生科學概念改變的統合成效外,焦點在於探討一般學者慣用指標(出版類型)與其它研究品質評估指標對於統合結果的影響,以尋求能兼顧效度理論與實務可行之替代性個別研究品質評估指標。本研究結果發現:1. 類比教學整體具有中等教學效果;2. 在未考量個別研究品質時,單一類比教學成效傾向低於非單一類比教學,如類比橋、多重類比教學成效,而針對國小學習階段的參與者使用非單一類比教學,具有最佳教學成效,然而,若同時考量不同個別研究品質時,其顯著調節效果會變成不顯著,顯示研究品質評估具有相當影響力;3. 以「出版類型」作為個別研究品質評估,容易同時涉及出版偏誤議題,而本文建議使用替代性研究品質評估指標,即同時符合前測表現基準可比較性、評量工具信效度、與基本參與者人數等三指標,似乎更能兼顧效度理論、實徵結果與實務可行性。文末,提出幾點結論與建議,供未來研究者參考。
  • Item
    訊教育系所學位論文研究趨勢與課題:2004~2013學年的文獻計量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6-03-??) 方瑀紳; 李隆盛; Yu-Shen Fang, Lung-Sheng Lee
    教育部2014年11月發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已將中小學「生活科技」和「資訊科技」學科歸在新增的「科技」領域。鑑於大學教育系所的學位論文常是對應中小學教育其學科或領域的基礎或應用研究,本研究採文獻計量分析法,針對「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資訊教育系所近10年間(2004∼2013學年),合計992篇博碩士學位論文的關鍵字詞做為研究對象,探究國內資訊教育學位論文之研究趨勢與課題,結果發現:一、數量有明顯下滑現象;二、研究主題由原本著重廣泛的數位學習朝向數位學習與教學設計;三、研究主題範圍以資訊教育為主,技術取向的資訊科技為次;四、共詞網絡圖譜呈現領域集群與節點間緊密不足,即研究重點有不夠結構化現象;五、研究主題尚未適切關注教師專業發展和資訊科技素養。
  • Item
    國內運用創造力教學模式對學生創造力影響之後設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9-11-??) 蕭佳純; Chia-Chun Hsiao
    本研究旨在後設分析臺灣2007 年至2018 年間,38 篇有關創造力教學模式(包含創造力教學/ 創造思考教學/ 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之相關研究作一量化的統整,結合階層線性模式(HLM)的分析技術,希冀對創造力教學相關模式之推動成果獲致較明確的結論。並且進一步探討不同文件性質、樣本性質、不同研究方法、不同研究性質對創造力影響之差異。結果顯示,創造力教學的教學總效果為低度效果量,提供創造力教學融入能提升學生創造力的依據,再次驗證近10 年來,以創造力為題的教學方案,對創造力產生正向立即的影響,更能客觀地解釋其成效。除此之外,出版類型、研究設計、領域科目、研究工具、教育階段是影響創造力教學成效的重要調節變項,有對照組的研究設計其效果量大於無對照組,在領域科目上,仍是以「自然與生活科技」此一領域的實驗效果量較佳;在研究工具方面,以威廉斯測驗的研究效果量較佳,表示使用該測驗可以看出創造力或創造思考教學的效果達顯著。而在教育階段,以中年級的效果較佳,低年級的效果最差,也符合創造力發展的歷程。
  • Item
    繪本教學對學前與國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
    (2013) 趙上瑩
    本研究透過「後設分析法」(meta-analysis),探討繪本教學對學生認知、情意及高層次思考能力學習成效之影響。本研究將研究變項分為文件性質、受試者性質、研究方法性質與研究案性質四大類,各類之下又細分成二十二個子變項來探討是否會造成學習成效之差異。 本研究中,認知學習共蒐集33篇研究案;情意學習共蒐集65篇研究案;高層次思考能力方面,則有17篇研究案。各篇研究文獻之量化數據皆換算成效果大小值(Effect Size),以進行各變項之同質性考驗。經統計分析後,結果如下: 一、 認知學習層面整體效果量為0.6010達中度正向成效。共有十一個調節變項達顯著。 二、 情意學習層面整體效果量為0.3965達微量正向成效。共有十三個調節變項達顯著。 三、 高層次思考能力學習層面整體平均效果量為0.7360,介於中度至高度效果之間,且接近高度效果。共有十四個調節變項達顯著。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教育應用與相關研究建議。
  • Item
    身體活動介入對執行功能影響之後設分析
    (2013) 李漢岳
    近年來身體活動領域之研究焦點已從早期的基礎認知功能,轉向對執行功能之成效探討。然而,目前雖已累積大量的實驗研究,但結果卻分歧而難以形成共識,造成研究者解釋的困難,也使實務運用者在選用介入方案時無所適從。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採取後設分析法,完整蒐集與統整過去相關研究,以探討身體活動介入對執行功能影響之成效。同時,亦探討不同身體活動介入特徵、參與者特徵、實驗設計、測量向度,對執行功能成效的影響。 經由國內外電腦資料庫(PsycArticles、ERIC、SPORTDiscus、MEDLINE、ASP、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搜尋、並複核過去後設分析研究與回顧性文獻所提及之研究報告,共計94篇文獻符合本研究之納入標準。接著,依據Hedges與Olkin(1985)所發展之技術進行各篇文獻之效果值整併與調節變項分析,並以Rosenthal(1991)之Fail-safe N方法,檢驗本研究結果受出版偏誤影響之情形。 結果顯示,身體活動介入對執行功能具有顯著低度正向效果(d+=0.205),且受出版偏誤影響不大。另外,調節變項分析結果則顯示,不同身體活動介入特徵、參與者特徵、實驗設計、與測量向度均能有效增進執行功能。其中,以「參與者年齡」和「測量向度」為影響介入效果之重要調節變項。就「參與者年齡」而言, 6~26歲參與者,隨著年齡增加,介入效果降低。就「測量向度」而言,身體活動介入對計畫/排序的影響,顯著高於工作記憶。其餘調節變項雖未達統計顯著性,但仍呈現可能趨勢。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對未來研究者與實務運用者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我國網頁主題式探究學習成效之後設分析研究
    (2012) 楊宛慈; Wan-Tzu Yang
    本研究以「後設分析」(meta-analysis)為研究方法,探討我國網頁主題式探究學習之成效,其主要將學習成效區分為三個層面:認知、情意、高層次思考。認知所指稱的為學生的學業成績,而情意包含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動機,高層次思考能力為問題解決、批判思考、知識創造。本研究收集實驗研究,並剔除不完整,沒有提供確切數據和不符合研究標準之相關論文;學業成就篇數計二十三篇,二十三個比較數,情意部分共十六篇,十六個比較數;高層次思考為十篇,十個比較數。透過分析,各個面向的效果量及其調節變項,分析結果如下:(1)WebQuest融入教學學業成就面向效果量0.5984,影響學業成就的調節變項有實驗組教材;(2)WebQuest融入教學情意面向效果量0.3825,影響情意層面的調節變項有學校區域;(3)WebQuest融入教學高層次思考面向效果量0.3990,其同質性檢定未達顯著水準,表示整體比較數中沒有異質研究,因此不需再進一步針對各調節變項做進一步的檢視。 網頁主題式探究學習(WebQuest)確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教師可在教學中使用WebQuest融入教學。且根據後設分析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針對課程規劃者、教學者、教育行政者給予建議。首先,對課程規劃者的建議:(1)在學科領域方面,可多將WebQuest融入自然生活科技當中,因其成效較佳;(2)多應用於提升國小階段的學習動機;(3)多應用於提升大學及成人階段的學業成就(4)將WebQuest應用於自編教材,其自編教材平均效果量顯著高於教科書;(5)可設計適切之教學實驗週數,最佳的實驗周數為五到八周。其次,對教學者的建議:(1)鼓勵教學者從事實驗研究與高層次思考研究(2)教學者要增進自我的專業成長;(3)鼓勵教師進行WebQuest教學。最後,對教育行政者的建議:(1)改善數位落差的影響。
  • Item
    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
    (2012) 陳羿伶; Yi-ling Chen
    本研究探討我國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透過廣泛的檢索搜尋到148篇的相關研究,再篩選出符合本研究需求的論文共計62篇,並依照不同的學習成效面向將分析側重於學業成就(54個比較數)和學習態度(30個比較數)兩個面向,調節變項的分析則採用固定效果模式(fixed-effects model)。 各個學習成效的效果量及其調節變項之分析結果如下:(1)學業成就的整體效果量為0.3947,有四個調節變項影響學業成就,其一是學科領域,國語文的學業成就顯著優於英語和社會,數學的學業成就顯著優於英語、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其二是研究設計形式,單組前後測研究的學生學業成就顯著優於不等組前後測的研究設計形式;其三是控制組教學處理,其他教學方式的學生學業成就最佳,其次是一般傳統教學,最差的是無教學;其四是電子白板類型,使用實體電子白板和虛擬電子白板的學生學業成就顯著優於未說明。(2)學習態度的整體效果量為0.3466,亦有兩個調節變項影響學習態度,其一是電子白板的使用時機,課後使用電子白板的學生學習態度顯著優於課間;其二是實驗組指導方式,將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時,教師採用小群體和混合的指導方式,對於提升學生學習態度的成效,顯著優於未說明的指導方式。
  • Item
    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以2005至2012年之學位論文與期刊為範圍
    (2013) 盧瑞珍; LU, JUI-CHEN
    本研究採用後設分析法探究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有何影響,並進一步探討影響學習成效之變項,並分析其對合作學習的學習成效之影響。 本研究蒐集2005年至2012年及以國小、國中、高中職或大學為研究對象之合作學習相關文獻,經研究報告的七項納入準則進行篩選,最後篩選出76篇進行編碼。本研究採用Hedges 與Olkin(1985)的技術並選定固定效應模式進行後設分析運算,此外,以同質性考驗分析各研究結果之間的顯著水準和效果量大小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同時也採用Rosenthal(1991)建議 Fail-safe N的方法,檢驗出版偏誤對研究結果之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合作學習可提升學習成效,其中認知學習和創造力等成效之效果量為0.36、0.33,達到小至中度的效果;而技能、情意、社會行為等學習成效的效果量分別為0.51、0.55、0.63,三者皆達到中度以上之效果。 由於學習成效之效果量間存有異質性,故進一步探討調節變項,經同質性考驗後發現,研究樣本屬性類的四個變項(研究發表類型、學習階段、學習領域、樣本總人數)、教學實驗設計類的五個變項(合作學習的模式、教學實驗期間、每一小組人數、控制組的教學方法、實驗組的教學情境)、學習成效之評量工具類的兩個變項(評量工具產生的方式、評量工具之效度),對學習成效具有調節作用。最後提出建議予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 Item
    我國STS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
    (2007) 王萬意
    本研究採「後設分析法」(meta-analysis)探討STS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並進一步探討不同文件性質、樣本性質、研究方法及研究案性質的STS教學模式學習相關研究,其學生學習成效之差異。 本研究所採用的文獻來源主要有: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之研究計畫、學術研討會論文、相關研究報告所附之參考文獻。研究者將所蒐集到的STS教學模式相關實證研究進行篩選之後,符合本後設分析標準之研究報告,在認知學習部分計有27篇,16個變項;情意學習部分有10篇,15個變項;高層次思考能力學習部份有17篇,14個變項。經過登錄編碼、計算效果大小值(ES),以及統計分析等步驟後,得到研究結果如下: 一、認知學習成效 STS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認知學習成效,其ES=0.569,達中等正向成效。在分析的研究報告中,約有九成以上的研究支持STS教學模式的認知學習成效。 二、情意學習成效 STS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情意學習成效,其ES=0.599,達中等正向成效。在分析的研究報告中,約有九成以上的研究支持STS教學模式的情意學習成效。但由於篇數較少,其代表性較低。 三、高層次思考能力學習成效 分析的研究報告皆支持STS教學模式的高層次思考學習成效,其ES=0.724,達中等正向成效。在所有的分析研究中,全部研究皆支持STS教學模式的高層次思考學習成效。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教育應用與相關研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