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詞彙與文章結構策略提升閱讀困難中學生社會科閱讀能力之研究──探討處遇精準度之中介效果
    (2021) 王宣惠; Wang, Hsuan-Hui
    本研究以閱讀科學實徵為基礎,針對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科學習需求,設計一套融入學科詞彙策略與文章結構策略的素養導向社會科教學(簡稱實驗教學),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實驗教學對整體中學生以及閱讀困難中學生的學習表現成效。研究對象為482名大台北地區公立國中七、八年級學生。研究者首先在一所公立國中招募兩位教師參與者,並採教師層級的區段隨機分派控制試驗,將教師任教班級隨機分派至實驗教學組與一般教學對照組,兩組學生分別為182與181人;為增加對照,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法於另一所公立國中招募無教學對照組學生119人。各組學生在一般閱讀理解、一般詞彙與背景知識之基準線一致。實驗教學與一般教學皆為標準化教學,教材腳本、文本以及教學資源皆由研究者設計提供,並透過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提供支持。為確保實驗教學的教學忠誠度並確認對照教學未受實驗教學影響,本研究以教學觀察進行處遇精準度的評估,包括教學忠誠度與教學傳遞品質。研究結果顯示:(一)本研究實驗教學在多數教學成分具有中高度忠誠度,與一般教學具有方案區別度,其教學品質約介於中度至中高度,但整體品質顯著低於一般教學;(二)實驗教學成效受處遇精準度影響,如以處遇精準度作為效度工具之分析顯示實驗教學無效,如以處遇精準度作為中介變項之分析則證實學科詞彙策略、文章結構策略以及書寫活動等實驗教學成分有效;(三)無論有否接受學科教學,一般閱讀能力中學生的學科閱讀理解表現皆隨時間成長,但閱讀困難中學生有接受學科教學者能維持持平,未接受教學者則會顯著退步。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結果,對中學階段閱讀困難學生的學科閱讀提出未來研究與教學實務之建議。
  • Item
    建構學習輔助科技需求考量因素及工具之研究-以閱讀學習輔助科技為例
    (2020) 洪瑞成; Hong, Rui-Cheng
    本研究旨在建構學習輔助科技需求考量之因素及結構模式,並以閱讀學習輔助科技為例發展需求考量工具。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分為兩個子研究,研究一為探討學習輔助科技需求考量因素與結構模式,以67位美國輔助科技專業人員以及60位我國特殊教育人員為對象,了解研究者由輔助科技模式提取歸納出的能力、表現、動機、學習輔助科技知識經驗四項因素,是否會影響輔助科技專業及特殊教育人員對學習輔助科技需求覺知。再依輔助科技模式理論之關係,將四項因素作為潛在因素建構學習輔助科技需求考量結構模式,利用PLS-SEM分析測量模式及因果路徑模式之適配度,依分析驗證結果據以修正結構模式,同時使用PLS的多族群分析(MGA)技術,分析美國與我國資料樣本投入該結構模式時是否有差異,以確認該結構模式於我國教育現場使用之適切性。研究二則利用研究一所建構之因素與結構模式,由研究者與兩位專家共同發展閱讀學習輔助科技需求考量工具,並邀請10位分布於各縣市不分類資源班教師,以其服務的3位閱讀困難學生為對象使用工具進行閱讀學習輔助科技需求之考量,蒐集30位學生的閱讀學習輔助科技需求評估結果,並依分析結果訪談10位教師使用工具之感受。綜整研究一及研究二之結果,提出研究結論如下: 一、 學習能力、學習表現、學習動機、學習輔助科技知識經驗四項因素會影響學習輔助科技需求之考量。以四項因素進行學習輔助科技需求判定時,美國輔助科技專業人員與我國特殊教育專業人員在不同因素下也有差異。 二、 以學習能力、學習表現、學習動機、學習輔助科技知識經驗四項因素所建構的結構模式,在測量模式與因果路徑模式皆通過PLS-SEM之驗證標準,因素結構具信、效度且與理論相符。以美國輔助科技專業人員為資料樣本所建構的學習輔助科技結構模式與我國特殊教育專業人員在結構模式之多族群分析並無顯著差異。 三、 閱讀學習輔助科技需求考量工具為一含括需求考量評估、需求考量建議與資源提供之三步驟整合性工具,作為需求考量評估步驟之閱讀學習輔助科技需求考量評估表具備可接受的信、效度。使用之教師對該工具功能性與實用性之感受皆給予肯定且正向的回饋。 依據以上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學習輔助科技考量因素及工具在實務應用與未來研究之建議。
  • Item
    多媒體應用說明文文章結構教學對國小閱讀困難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
    (2016) 蔣雅竹; Chiang, Ya-Jhu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般文章結構教學以及多媒體結合文章結構教學對於國小閱讀困難學童的學習成效、維持成效,以及接受說明文文章結構教學後的閱讀能力成長情形。採取單一受試之交替介入設計進行兩種教學法之比較,將實驗階段分為基線期、交替介入期以及最佳介入期,選取四名智力正常且理解困難之四位學生,於每周進行兩節教學介入,並於每周的第二節課進行文章結構分析能力、選擇題以及克漏字測驗之評量。 將所得之評量結果進行視覺分析以及效果量分析,得出主要研究結果之三項發現:(一)不同受試者在接受不同教學法之後,其學習成效有差異,丁生在多媒體結合文章結構教學較好,乙生則相反,而甲生和丙生的差異則不明顯。(二)受試者在接受成效較佳的教學法之後,有其維持成效。(三)學習成效沒有差異的受試者,其類化效果也有所不同,丙生有類化,甲生則無。 本研究依據結果與討論提出研究限制,並針對欲進行相關教學的教師或研究者提出教學實務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 Item
    國小數學學習困難學童之心理數線表徵發展及其數線估計能力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8-03-??) 連文宏; 洪儷瑜; Wen-Hung Lien, Li-Yu Hung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國小數學學習困難學童之心理數線表徵發展及其數線估計能力表現,研究指出,「數字在數線位置估計作業」所探討的心理數線表徵發展與數線估計能力(以估計誤差量作為指標)是研究學童數感能力的方式之一,然本研究以電腦化方式進行施測,得以進一步分析數線估計速度表現,並以三種方式進行分析,團體、個別、嘗試次。所有國小二年級與四年級的受試者都經過兩次數學與閱讀測驗,結果均低於百分等級35 以下所篩選為數學學習困難合併閱讀困難、單純數學學習困難、單純閱讀困難、以及正常發展等四組學童。研究結果指出,有數學學習困難之學童在國小二年級時,其心理數線表徵仍依賴模糊表徵(介於對數和線性表徵之間),然無數學學習困難之學童已依賴線性表徵;到了國小四年級,四組學童均已依賴線性表徵,顯示國小二年級數學學習困難學童之心理數線表徵有發展遲緩現象,但是到了國小四年級則能跟上同儕的發展。至於估計誤差量與估計速度之數線估計能力,在國小二年級與四年級有數學學習困難學童之表現均顯著低於無數學學習困難學童,顯示隨著年級發展,有數學學習困難學童之數線估計能力仍顯著低落,此能力似乎為其核心缺陷。據此,本研究針對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數感能力研究、診斷與教學提出具體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