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偏遠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生文化之研究(2022) 吳怡蓁; Wu, Yi-Jhen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理解學生的想法與行為,從學生的觀點出發是重要的。此外,過往偏遠地區學生文化的研究較少,關於學生文化的研究較少從偏遠地區學生的角度進行,加上偏遠地區學校特殊的脈絡性因素所產生屬於偏遠地區的生活情境的研究背景之下,本研究從學生的立場出發,以一所臺灣偏遠地區的國小為研究場域進行研究,進一步探究偏遠地區學生的文化樣貌。研究的目的有三,一是描述偏遠地區國小學生的學生文化取向和內涵,二是呈現偏遠地區的文化情境,三是進行偏遠地區的脈絡分析。本研究透過民族誌的研究方法,以參與觀察、訪談和文件成品來進行資料蒐集,分別從正式學習、校內生活以及網路世界三個部分來呈現偏遠地區學生的生活情形,以及學生在其中所發展找樂子的玩樂文化。就研究結果進一步討論,歸納出以下兩部分的結論。第一部分,偏遠地區國小學生是以玩樂取向的學生文化。呈現在枯燥單調的正式學習中找樂子的學生文化、在備受限制的學校生活中找樂子的學生文化、在不受地域限制的網路世界中找樂子的學生文化。第二部分,呈現偏遠地區國小學生的情境脈絡以及進行脈絡分析。呈現學生在偏遠地區脈絡下不同的玩樂文化,包含娛樂資源貧乏下學校生活成為多元玩樂文化的主要來源,財務資本缺乏下與在地連結的玩樂文化,缺乏家長陪伴下課餘時間與同儕作伴的玩樂文化。Item 花東地區學生識字量的特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陳淑麗; 洪儷瑜; Shu-Li Chen; Li-Yu Hung花東是國內典型的弱勢縣市,本研究旨在瞭解花東地區學生的識字能力特徵。研究主要以花東小一~國三2,144 位學生的識字量評估測驗資料進行分析,但由於該測驗建立常模時所用的取樣方式易忽略小型學校,本研究特別再對台東縣4 所偏遠小型國小實施識字量評估測驗,小一至小五共523 人。研究結果發現,花東地區學生的識字量隨著年級漸增,但低識字組學生的識字問題相當嚴重,小五至國一低識字組學生,僅有一般學生小二的程度;國三低識字組學生,平均未達一般學生小三的程度。另外,花東學生的識字能力從小一開始就落後全國兒童,在小四後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且識字能力越弱的學生,落後的情況越嚴重。進一步的分析指出,偏遠小型學校的識字問題更為嚴重,有29.5%的學生落入低分組,花東常模16.2%多了近一倍。本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花東兩弱勢縣市兒童的識字量低於全國常模,而且,偏遠小型學校學生尤為弱勢中的弱。Item 再現偏遠地區特教行政現場的聲音--以天涯國中為例(2009) 何再慶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偏遠地區國中的特教相關行政工作場域作為研究田野。田野所在是位於台北縣偏遠地區依山面海縣市交界處的天涯國中。 研究將試圖透過深度訪談,參與觀察等研究方法,聚焦於偏遠地區特殊教育現場的行政問題。訪談採用半結構式,外加完全參與觀察。希望藉由多面向的聲音,再現研究場域中的實象。 本研究參與者共有九人,乃透過立意取樣方式確立。包括家長、特教行政人員、特教相關人員,他們均實際接觸過特教課程、學生或為特教合格教師。 本研究試圖重現偏遠地區國中特教行政工作的困境,以及可行的解決途徑,希望提供特教界一個足供參考的範例。提問諸如:偏遠地區特殊教育行政工作當下的現況?受訪者對偏遠地區特殊教育行政工作的期待?偏遠地區特殊教育行政工作的理想圖像?偏遠地區特殊教育行政工作相關人員的期許與認知?偏遠地區特殊教育行政工作經驗的經營與延續等問題,試圖透過偏遠地區特殊教育教師、特殊教育行政人員、特殊生家長等對於偏遠地區特教現場經驗的論述,挖掘、再現偏遠地區特殊教育現場在當今台灣教育脈絡下的圖像。 本研究觀察到偏遠地區國中特殊教育行政工作有校長視野不夠遼闊、輔導處是弱勢處室、一般教師支援特教產生問題、特教老師所面臨的困境、特教生受忽視的情況等問題;而受訪者對偏遠地區特殊教育行政工作的期待則有,正視特教生的存在、重視輔導處的功能、特教師資更專業、特教親、師、生溝通要密切等。 本研究建議:特教生家長應該勇於負責以降低損害的程度;勇於發聲為孩子爭取最大的權益;積極和特教行政團隊合作為小孩建立最長遠的利益。建議學校組織上要打造夢幻特教隊形,師資上要力求穩定,溝通上增強互動,期使偏遠地區的特教力臻完美。至於對整體教育制度則建議延長特教生義務學習的時間,積極加強融合教育,讓特殊生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及未來負責。 關鍵字:偏遠地區 特教行政 深度訪談 參與觀察Item 特教不特殊—偏遠地區巡迴輔導之行動研究(2013) 余詩怡本研究以質性取向的行動研究為研究設計,研究者以特教巡迴輔導的角色實際行動,以自然國小為研究場域,學校裡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及學校相關人員為研究參與者,透過探究特殊學生在自然國小學習的經驗歷程、教師因應特殊學生在普通班學習所發展的策略與遭遇之困境,進而試發展偏遠地區國民小學巡迴輔導服務內容與方式。 研究過程中以研究札記、輔導日誌、討論記錄、訪談記錄、文件檔案等方式收集資料。 行動在主人翁莉琪從集中式特教班轉學回學區內自然國小開始,在進入自然國小後,研究者並發現另一位特殊需求學生晴玟,研究者以幫助兩位主角在普通班的學習參與為目的,歷經入班觀察與協助、入班教學、抽離個別教學、諮詢服務及提供學校行政支持等介入。 行動之外,研究者描述行動場域內觀察所見並進行反思:融合情境下的學習與困境、政策落在基層後徒具形式、教師的習得無助。 研究結論提出偏遠地區巡迴輔導可以嘗試進行的不同方式及影響特殊生在普通班學習參與的的核心關鍵。Item 花東地區學生識字量的特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陳淑麗; 洪儷瑜; Shu-Li Chen; Li-Yu Hung花東是國內典型的弱勢縣市,本研究旨在瞭解花東地區學生的識字能力特徵。研究主要以花東小一~國三2,144 位學生的識字量評估測驗資料進行分析,但由於該測驗建立常模時所用的取樣方式易忽略小型學校,本研究特別再對台東縣4 所偏遠小型國小實施識字量評估測驗,小一至小五共523 人。研究結果發現,花東地區學生的識字量隨著年級漸增,但低識字組學生的識字問題相當嚴重,小五至國一低識字組學生,僅有一般學生小二的程度;國三低識字組學生,平均未達一般學生小三的程度。另外,花東學生的識字能力從小一開始就落後全國兒童,在小四後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且識字能力越弱的學生,落後的情況越嚴重。進一步的分析指出,偏遠小型學校的識字問題更為嚴重,有29.5%的學生落入低分組,花東常模16.2%多了近一倍。本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花東兩弱勢縣市兒童的識字量低於全國常模,而且,偏遠小型學校學生尤為弱勢中的弱。Item 都市與偏遠社區成人的健康資訊尋求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12-??) 魏米秀; 洪文綺本研究以一般性健康資訊為主題,透過焦點團體訪談都市及偏遠地區的居民,目的在瞭解民眾的健康資訊尋求經驗,發掘可能影響資訊尋求行為的因素,並比較偏遠與都市地區的差異。採目的抽樣策略,以台北市(都市地區)及花蓮縣(偏遠地區)為範圍,各選取六個村里,每個村里進行一場焦點團體訪談,計十二場。共訪談95位居民,其中偏遠地區44位,都市地區51位。質性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健康資訊的需求來自其所處的個人及社會脈絡情境所引發的動機。影響健康資訊尋求的中介因素包括環境資訊可近性、人際社會支持及個人資訊獲取條件。偏遠與都市地區的差異呈現在環境資訊可近性、個人資訊獲取條件、傳播管道與型態及主動/被動的尋求行為。建議公共衛生教育要因地制宜,都市地區可運用多元的傳播管道,偏遠地區要善用人際傳播網絡。對於資訊獲取弱勢者,依其特殊需求設計健康資訊,並運用人際社會支持的功能。加強資訊弱勢地區的環境資源與提升民眾獲取資訊的能力都是重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