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清後期中小學堂課程與教科書的西化
    (2022) 尹瑞晗; YIN, Rui-Han
    本研究以清後期中小學堂的課程與教科書為對象,旨在探討清嘉慶十二年(1807)至宣統三年(1911)間,西學知識成為教會學校及新式中小學堂教育內容的發展歷程,及其對近代中國教育變革產生的影響。研究以史學方法為主,對中英文一手資料進行考證與分析討論。中文史料選取《欽定學堂章程》與《奏定學堂章程》,《學部官報》,《清末官報匯編》所收錄清後期中國各省地方官報與教育官報,以及清後期西學書目;英文史料主要使用教會發行的《新教在華差會教務大會紀錄》、英國傳教士傅蘭雅所編《中國教育指南:新教差會學校說明》。基於此,本研究在課程方面:一、探究光緒朝「壬寅學制」及「癸卯學制」頒行前,官辦西式學堂、傳教士所辦教會學校的課程設置情況,再追溯清廷西式學堂與教會學校的西學課程在歐美等國的教育根源及發展。二、聚焦探討壬寅、癸卯兩學制對中小學堂課程的規劃、調整與修訂,以分析傳統中學課程比率的消長,以及西學課程的組成與教會學校、洋務學堂的關聯。三、討論清後期地方學堂如何安置兩學制規劃的西學課程,以發現學堂實施西學課程時的各項問題。教科書方面:一、探究兩學制頒行前,官辦西式學堂與在華教會學校的教科書編訂情況。二、探析兩學制頒行後,官方對西學教科書的規範與審定。三、考察清後期民間機構與留日學生編譯教科書,以及地方學堂為西學課程選用教科書的情形。最後,整體評析英、美、日三國對清後期中小學堂課程與教科書西化的影響。
  • Item
    陶尼教育觀與英國廿世紀前期中等教育改革
    (2011) 李郁緻; Yu-Chih Li
    「中等教育大眾化」政策,對英國廿世紀前期中等教育改革所產生的影響十分深遠。陶尼身為勞工黨教育政策的起草者,也將「中等教育大眾化」政策視為使英國社會更加平等的重要策略。本研究旨在透過針對陶尼的教育思想、「中等教育大眾化」政策以及英國中等教育改革的探究,了解三者之間在廿世紀前期的交互作用,進而討論其後續影響與發展走向。 本研究採取歷史研究法,研究範圍在時間上聚焦在廿世紀前期,空間上則以英格蘭為主,所參採的「中等教育大眾化」政策文本包括有《中等教育大眾化:勞工黨的政策》、《教育:社會主義者的政策》、《諮詢小組青少年教育報告》以及《勞工黨與教育》。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陶尼主張教育改革為社會改革的一環,教育改革可使社會更加平等,邁向功能社會的理想。 二、「中等教育大眾化」政策所提倡的平等精神,包括教育機會的平等,以及對於學生能力個別差異的重視。 三、「中等教育大眾化」政策的提出,雖旨在擴充勞工階級學童的中等教育機會,然而因所採用的心理學立論基礎有瑕疵,間接導致了戰後中等教育三分制的出現。
  • Item
    經濟、教育預算與政策:英國中等教育於「方案分析與檢討J (PAR) 機制運作下的歷史演變( 1970-197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12-??) 劉子菁; Sunniva Tzu-Chin Liu
    本研究探討英國保守黨政府於1970年起所引進的「方案分析與檢討」預算機制,促使中等教育改革與經濟發展進一步連結的歷史經驗。此機制觸及中等教育經費評估標準、教育目的,以及課程控制等改革面向,在英國經濟相對衰退,以及1970年代初期石油危機所帶來的財政壓力下,中央能力組透過此機制展開跨部門審核活動,進一步控制教育預算評估標準與改革方向。本研究採歷史研究取向,檢視「方案分析與檢討」機制內涵與運作過程,以解釋1970年代初期{1944年教育法》共識基礎所遭受的經濟衝擊,並探討中央能力組的預算策略及觀點如何催生工黨首相Callaghan於1976年所建立的新教育共識,繼而揭開1980年代Thatcher政府新右派教育改革路線的序幕。
  • Item
    經濟、教育預算與政策:英國中等教育於「方案分析與檢討J (PAR) 機制運作下的歷史演變( 1970-197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12-??) 劉子菁; Sunniva Tzu-Chin Liu
    本研究探討英國保守黨政府於1970年起所引進的「方案分析與檢討」預算機制,促使中等教育改革與經濟發展進一步連結的歷史經驗。此機制觸及中等教育經費評估標準、教育目的,以及課程控制等改革面向,在英國經濟相對衰退,以及1970年代初期石油危機所帶來的財政壓力下,中央能力組透過此機制展開跨部門審核活動,進一步控制教育預算評估標準與改革方向。本研究採歷史研究取向,檢視「方案分析與檢討」機制內涵與運作過程,以解釋1970年代初期{1944年教育法》共識基礎所遭受的經濟衝擊,並探討中央能力組的預算策略及觀點如何催生工黨首相Callaghan於1976年所建立的新教育共識,繼而揭開1980年代Thatcher政府新右派教育改革路線的序幕。
  • Item
    經濟、教育預算與政策:英國中等教育於「方案分析與檢討J (PAR) 機制運作下的歷史演變( 1970-197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12-??) 劉子菁; Sunniva Tzu-Chin Liu
    本研究探討英國保守黨政府於1970年起所引進的「方案分析與檢討」預算機制,促使中等教育改革與經濟發展進一步連結的歷史經驗。此機制觸及中等教育經費評估標準、教育目的,以及課程控制等改革面向,在英國經濟相對衰退,以及1970年代初期石油危機所帶來的財政壓力下,中央能力組透過此機制展開跨部門審核活動,進一步控制教育預算評估標準與改革方向。本研究採歷史研究取向,檢視「方案分析與檢討」機制內涵與運作過程,以解釋1970年代初期{1944年教育法》共識基礎所遭受的經濟衝擊,並探討中央能力組的預算策略及觀點如何催生工黨首相Callaghan於1976年所建立的新教育共識,繼而揭開1980年代Thatcher政府新右派教育改革路線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