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伴侶動物」獸醫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工作價值觀為中介變項、自我慈悲為調節變項(2024) 郭芳寧; Kuo, Fang-Ning本研究旨在探究「伴侶動物」獸醫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之間的關係,並進一步探究工作價值觀在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間的中介作用、自我慈悲在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間的調節作用。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發放275份線上問卷、29份紙本問卷,總計回收300份有效問卷,並使用「工作壓力量表」、「臺灣版自我慈悲量表」、「工作價值觀量表」、「工作滿意度量表」為研究工具。依據收集的數據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process迴歸分析、二階交互迴歸等統計方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伴侶動物獸醫師的學歷、婚姻、年齡、服務總年資、加班時數、年所得在工作壓力上有顯著差異;伴侶動物獸醫師的性別、婚姻、年齡、擔任職務、服務總年資、醫院類型、年所得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伴侶動物獸醫師的年齡、擔任職務、服務總年資在工作價值觀上有顯著差異;伴侶動物獸醫師的性別、婚姻、年齡、擔任職務、服務總年資、年所得在自我慈悲上有顯著差異。除此之外,工作價值觀中的發揮能力、人際滿足在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間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工作價值觀中的物質酬賞則沒有中介作用。最後,自我慈悲的自我關愛、正念覺察、普同人性在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間具有調節效果,自我慈悲的調節作用在工作壓力低時的效果比工作壓力高時的調節效果要好;然而自我慈悲整體、自我慈悲的自我批判、過度認同、自我隔絕在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間不具調節效果。Item 高中教師自我慈悲、獨處經驗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2023) 梅尚真; Mei, Shang-Chen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高中教師在「自我慈悲」、「獨處經驗」和「工作壓力」關聯情形,並了解獨處經驗是否在自我慈悲與工作壓力間具有調節作用。研究以方便立意抽樣、問卷調查的方式蒐集資料,有效樣本為北北基地區高中教師共345人。使用的測量工具為「臺灣版自我慈憫量表」、「獨處經驗量表」和「高中教師工作壓力量表」。將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與百分比、描述統計、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多元階層迴歸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自我慈悲、自我慈悲遞減因素在年齡、教學年資、兼任職務等背景變項有顯著差異。獨處經驗、正向情感獨處經驗、負向情感獨處經驗、思考與問題解決的獨處經驗在性別、教學年資等背景變項有顯著差異。工作壓力在年齡上有顯著差異。工作壓力—教室管理項目在年齡、教學年資等背景變項有顯著差異。高中教師之自我慈悲與工作壓力總分具有顯著中度負相關;獨處經驗總分與工作壓力—教室管理、人際關係項目具有顯著低度負相關;正向情感獨處經驗與工作壓力—適應變革項目具有顯著低度正相關;負向情感獨處經驗與工作壓力總分、工作壓力—教室管理、適應變革、人際關係項目具有顯著低度正相關;思考與問題解決的獨處經驗與工作壓力—教室管理、人際關係項目具有顯著低度負相關;自我慈悲總分與獨處經驗總分具有顯著中度正相關。高自我慈悲的高中教師在獨處經驗總分、正向情感獨處經驗、思考與問題解決的獨處經驗上顯著高於低自我慈悲的教師;低自我慈悲的高中教師在負向情感獨處經驗、工作壓力總分、工作壓力—行政督導、教室管理、工作負荷、適應變革、人際關係向度顯著高於高自我慈悲的教師。高中教師的自我慈悲遞減因素、自我慈悲增進因素、正向情感獨處經驗和負向情感獨處經驗對工作壓力具有顯著預測力。高中教師的獨處經驗在自我慈悲和工作壓力沒有調節效果,但在分項量表上,負向情感獨處經驗在自我慈悲增進因素和工作壓力中之教室管理項目之間存在調節效果。最後,本研究提出研究討論與相關建議。Item 國小學童家長成人依附風格、自我慈悲與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2022) 邱韋綝; Chiu, Wei-Lin研究者從實務經驗發想國小學童家長不同的成人依附風格、對於自我的感受,可能對於其在擔任親職角色上的壓力有所不同,整理過去文獻發現,在國內極少探討成人依附風格與親職壓力,本研究之目的在討論國小學童家長成人依附風格與親職壓力的相關性,並檢驗自我慈悲在成人依附風格與親職壓力之間的中介效果。研究採立意取樣方式,對象為研究者服務之桃園市某一國民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童家長為,共蒐集664份有效樣本,採用紙本問卷填答,選用的研究工具有「人際依附風格量表表」、「自我悲愍量表」、「親職壓力量表」,透過描述統計、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及中介效果分析,得出主要研究結果如下:國小學童家長的「成人依附風格」現況,以「安全依附」為最多數佔總人數52.71%,其次為「排除依附」,比例為33.58%,接續為「焦慮依附」10.69%,而「逃避依附」最少數為3.02%;家長在「自我慈悲」的表現為中上程度,而在「親職壓力」上的現況則是中間偏低;在「成人依附風格」上差異分析上,碩士畢業者在「安全依附」傾向高於專科畢業者;未有婚姻關係者在「逃避依附」傾向高於已有婚姻關係者;家庭月收入2至5萬元者在「焦慮依附」及「逃避依附」皆高於10至15萬元及20萬元以上者;在「自我慈悲」的差異分析上,36至40歲者在「共同苦境」上表現顯著高於41~45歲者,而家庭月收入2萬元以下者明顯在「自我仁慈」及「共同苦境」的表現分別高於5至10萬者以及10~15萬者,最後無收入者」明顯在「自我批評」高於月收入20萬以上者;而家庭型態方面在「共同苦境」及過度認同」達顯著差異;在「親職壓力」的差異分析上,未有婚姻關係者在「親子互動失調」及「夫妻關係阻礙」明顯高於已有婚姻關係者;而無收入者在「親職能力限制」明顯高於20萬元收入以上者,接著在「親子互動失調」與「夫妻關係阻礙」上的表現,月收入2萬以下者都明顯高於10~15萬者及5~20萬者;而最後單親家庭在「親子互動失調」明顯高於核心家庭;在夫妻關係阻礙」明顯高於大家庭、折衷家庭及核心家庭;國小學童家長「安全依附」、「焦慮依附」、「逃避依附」、「排除依附」與「自我慈悲」皆與「親職壓力」總分有相關;「排除依附」傾向者與「自我慈悲」相關未達顯著,而「安全依附、「焦慮依附及「逃避依附皆與「自我慈悲有達顯著相關;「自我慈悲」在「安全依附」、「焦慮依附」及「逃避依附」對「親職壓力」的影響中有部份的中介效果。最後依據以上研究結果提供家長、教育工作者、親職教育工作者及其他相關人員在親職及自我成長的建議,並說明本研究的限制以及建議。Item 緣觀信念對未受孕女性心理適應與婚姻品質的影響:探討自我批判與自我關懷的中介角色(2023) 陳映羽; Chen, Ying-Yu本研究旨在探討緣觀信念與未受孕女性個人心理適應及婚姻品質表現之關係,並進一步了解自我批判與自我關懷是否有其中介效果。本研究對象為25歲至未滿50歲的未受孕女性,採用方便取樣,邀請符合資格的網路社群成員與研究者周邊親友填答線上調查問卷。考量女性面對不孕情境之範疇特殊性,首先在現有量表基礎下編修未受孕女性緣觀信念量表,以預試研究的98份參與者資料,檢驗此研究工具之結構與信效度;接著使用正式研究194份參與者資料,檢驗緣觀信念、自我批判/自我關懷與未受孕女性心理適應及婚姻品質表現之關係。研究結果指出:(1)認命型緣觀信念與較低的自我價值感、較高度的負向婚姻品質有關;(2)竭盡全力型緣觀信念在各項心理適應及婚姻品質表現的路徑係數皆未達顯著水準,甚至與預期的假設方向不甚符合;(3)適可而止型緣觀信念則與較低度的憂鬱、較低度的負向婚姻品質、較高度的自我價值感,以及較高度的安適幸福感皆有關;(4)認命型緣觀信念會透過增強自我批判,進而增加憂鬱和負向婚姻品質,同時降低自我價值感與安適幸福感;(5)竭盡全力型緣觀信念透過自我批判,進而增加憂鬱、減少自我價值感和安適幸福感,效果不顯著但有此趨勢;(6)適可而止型緣觀信念不僅能透過緩解自我批判,降低憂鬱和負向婚姻品質、提升自我價值感和安適幸福感,也能透過促進自我關懷,進而提升自我價值感。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供實務工作者相關建議,並針對本研究之限制與未來方向進行討論。Item 國中資優學生情意特質分析及關懷介入方案之成效研究(2015) 蔡敏瑛; Tsai, Min-Ying本研究目的在建構國中資優學生情意特質結構模式,並探究關懷介入方案對提升國中資優學生情緒風格、自我關懷、同理心與幸福感之成效。研究主要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係以712位就讀位在臺灣西部國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為受試對象進行調查研究,第二階段則以30位國中資優學生為受試對象,進行關懷介入方案實驗教學。茲將研究發現分述如下: 一、資優學生在情緒風格、自我關懷、同理心與幸福感傾向均呈現正面偏好的情形,心流經驗表現方面則更凸顯。 二、情緒風格、自我關懷與幸福感量表經測量模式的適合度檢驗,情緒風格、幸福感為六因素結構、自我關懷為四因素結構獲得支持,其因素結構與文獻一致,顯示量表具構念效度,均適用於國中資優學生。 三、結構方程模式檢驗結果顯示情緒風格中的展望、自我覺識,以及自我關懷會共同影響資優生同理心與幸福感;而展望與自我覺識會直接影響同理心,間接影響幸福感;同理心會直接影響幸福感;自我關懷對同理心與幸福感則無直接或間接影響。 四、關懷介入方案能有效提升國中資優生的情緒風格、自我關懷、同理心與幸福感。 (一)實驗組學生的整體情緒風格有顯著提昇,其餘變項無顯著差異;學生在回饋資料中反映能增進對自我的瞭解。 (二)實驗組學生的自我友善、普遍倫理、正念與自我關懷總分有顯著提昇;學生多傾向於自我批評。 (三)實驗組學生的認知同理心、情感同理心與整體同理心顯著提昇;學生表示有學習到如何覺察他人的情緒,運用同理心的回應方式來對待別人。 (四)實驗組學生的自我肯定、生活滿意度與整體幸福感均顯著提昇,在人際關係、身心健康、正向思考與心流經驗則無顯著差異;學生表示能更加瞭解人際互動,如何拓展人際圈,以及別人對自己的影響,亦知道要改變認知想法。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教學、輔導與未來研究的相關建議。Item 成年初顯期成人依附與主觀幸福感之關係:自我慈悲暨時間觀的雙路徑中介效果檢驗(2018) 游家豪; Yu, Chia-Hao本研究旨在瞭解成人依附、自我慈悲與時間觀對於成年初顯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並探討自我慈悲與時間觀在成人依附與主觀幸福感之中介效果。研究參與者為701 位來自台灣北、中、南、東與離島地區的成年初顯期年輕人。本研究以主觀幸福感量表、親密關係體驗量表簡版、自我慈悲量表和時間觀量表為資料蒐集工具,所得資料使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中介分析進行處理。研究結果顯示(1)依附焦慮和依附迴避皆與自我慈悲、主觀幸福感有顯著負相關;(2)依附焦慮與過去正向、當下享樂和未來正向時間觀有顯著負相關,而與過去負向、當下宿命和未來負向有顯著正相關。(3)依附迴避與當下宿命時間觀無顯著關係,而與過去正向、當下享樂和未來正向時間觀有顯著負相關,同時與過去負向、當下宿命和未來負向有顯著正相關;(4)自我慈悲與主觀幸福感呈現顯著正向相關;(5)過去正向、當下享樂和未來正向時間觀皆與主觀幸福感有正向關聯,而過去負向、當下宿命和未來負向時間觀則與主觀幸福感有負向關聯;(6)自我慈悲、過去正向、過去負向、當下宿命、未來正向和未來負向時間觀同時部分中介依附焦慮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其中自我慈悲有最強的中介效果;(7)自我慈悲、過去正向、過去負向、當下享樂、未來正向和未來負向時間觀同時部分中介依附迴避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其中自我慈悲亦有最強的中介效果。 本研究依據實證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各項建議以供未來研究和相關實務工作者參考。Item 大學生時間觀與學業拖延行為之關係:學業控制信念暨自我慈悲的雙路徑中介效果檢驗(2018) 施亦玞; Shih, I-Fu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同時間觀、學業控制信念與自我慈悲對於大學生學業拖延行為的影響,並探討學業控制信念及自我慈悲在時間觀與學業拖延行為之中介效果。調查對象為臺灣北中南東部,公私立大專院校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817位學生(男生398人,女生419人)。研究工具包括自編「學業拖延量表」、採用「時間觀量表」、自編「學業控制信念量表」與修編「自我慈悲量表」。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在本研究中,近半數大學生有學業拖延行為的傾向。(2)男性大學生學業拖延傾向高於女性大學生;年級則無顯著差異。(3)過去負向、當下享樂/宿命及未來負向時間觀與學業拖延行為呈正相關;過去正向與未來正向時間觀與學業拖延行為呈負相關。(4)學業內控信念與學業拖延呈負相關;學業外控信念與學業拖延呈正相關。(5)自我仁慈與學業拖延呈負相關;自我批評與學業拖延呈正相關。(6)自我批評與自我仁慈在過去正向時間觀與學業拖延行為間具完全中介效果,多元中介競爭則無顯著差異;學業外控信念部分中介過去負向、當下享樂/宿命,以及未來正向/負向時間觀與學業拖延行為之關係,多元中介競爭結果顯示過去負向、當下享樂/宿命以及未來正向/負向時間觀主要透過學業外控信念路徑,間接影響學業拖延行為。本研究針對以上結果,提出各項建議,供教育輔導實務與未來研究參考。Item 教學投入、教學承諾與教師情緒的關聯研究:自我慈悲的干擾型中介分析(2019) 郭靖涵; Guo, Jing-Han本研究旨在瞭解教學投入、教學承諾與自我慈悲對教師情緒的影響,並探討自我慈悲對教學承諾與教師情緒之調節效果。調查對象為臺灣北中南部,公立國民中學415位教師(男生111人,女生304人)。研究工具包括自編「教學投入量表」、自編「教學承諾量表」、修編「自我慈悲量表」與自編「教師情緒量表」。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兼職行政教師正向情緒程度較高,而性別及年資無顯著差異;女性教師負向情緒程度較高,而年資與職務無顯著差異。 二、男性、兼職行政教師在趨向承諾知覺較高;導師在迴避承諾知覺較高;整體教學承諾、趨向承諾及迴避承諾不因年資而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年資教師在整體教學投入、認知投入及行為投入有顯著差異,而性別及職務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年資及職務教師在整體自我慈悲、自我友善及自我寬恕無顯著差異。 五、整體教學投入、認知投入及行為投入與趨向承諾呈正相關;與正向情緒及負向情緒呈正相關;與自我慈悲、自我友善及自我寬恕呈正相關;與迴避承諾則無顯著差異。 六、趨向承諾與正向情緒、自我慈悲及自我友善呈正相關;迴避承諾與負向情緒呈正相關,與自我慈悲及自我寬恕及呈負相關。 七、教學投入對趨向承諾、正向情緒及負向情緒有顯著正向預測效果,而無法預測迴避承諾。 八、趨向承諾對正向情緒有顯著正向預測效果,而迴避承諾對負向情緒有些微正向預測效果。 九、自我慈悲總分及自我友善對趨向承諾與教師正向情緒具有調節效果,自我慈悲及自我友善程度愈高,趨向承諾與教師正向情緒的關聯程度愈高。 依據本研究發現結果,提出各項建議,供教育實務相關單位與未來研究參考。Item 後悔與生活適應:自我關愛及自我批評之雙路徑中介效果檢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6-09-??) 鄭怡; 林以正; Yi Cheng; Yi-Cheng Lin過去關於後悔的研究,大多針對後悔事件的類型進行分析,或探討個體的認知特性,來解釋後悔的發生率以及如何影響正負向的適應結果。但是作者認為這些文獻忽略了個體在後悔情緒中,往往也經歷著一個自我對話的過程:個體會審視著自己所做的行為及這些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或者反省,或者耽溺,或者勉勵,或者責備。在這樣的對話過程中,個體與自己對話著的自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又與自己形成怎樣的關連,這種對話的方式應該是影響適應很重要的關鍵因素。本研究嘗試以不同的自我關愛因素來描述前述自我對話的過程,並假設其為後悔與適應之間的中介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個體在面對後悔事件時,省思之所以能夠帶來良好的適應狀況,是以自我關愛為中介歷程;另一方面,反芻則是透過自我批評使個體困於後悔情緒進而影響生活適應。作者同時也延伸討論自我關愛在個體面對負向事件時自我整合所可能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