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十二年就學安置之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學校適應研究-以新北市為例
    (2012) 鄭麗蘭; Lee-Lan Cheng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高中職十二年就學安置之學習障礙學生學校適應情形,並探討不同變項的學習障礙學生學校適應的差異情形。 研究採用量表調查法與訪談法進行,首先請學生先填寫『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學校適應量表』,並蒐集老師及學生對於學習障礙學生學校適應的相關看法。資料蒐集對象為新北市高中職十二年就學安置之學習障礙學生,有效問卷共130份,訪談教師和學生人數共16位。 根據量表調查法與訪談法進行,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 研究結論是學習障礙學生之適應情形較佳的題項分別為「遵守班規」、「喜歡上藝能科目」、「敬師」、及「合群」;而學習障礙學生皆表示較感困難的是「學業」。 二、 研究結論是其學校適應之表現並不因性別而有所差異。 三、 研究結論是其學校適應之表現並不因在學校時間長短而有所差異。 四、研究結論是其學校適應之表現是有顯著差異,且就讀私立高職學習障礙學生在學校適應之表現,顯著高於就讀公立高職學習障礙學生。 五、 研究結論是學生學校適應之表現並不因修習不同學程而有所差異。 六、 訪談結果: (一) 學習障礙學生:普遍表示較能適應國中資源班的教學模式;在升學的選擇大都聽從親人意見或依自己的興趣;認為自己的個性與情緒自我控制上表現的都很平穩且與老師同儕間的相處很融洽;在學習的過程中,確實感到學科能力上的不足;能瞭解學校提供成績評量調整與補救教學等協助。 (二) 學習障礙學生之教師:多數認為在教學或班級經營上,並不會造成困擾,但如能有一對一人力的協助與輔導會更好;學校行政在成績評量上給予很多的彈性與權限;學生的情緒控制平穩且與師生同儕互動上尚可;成績雖不盡理想,但重視態度;認為該班導師應具備主動積極關懷的特質;贊同學生融合於普通班級。
  • Item
    高中職健康與護理科教師對該課程綱要之認知與教學需求研究
    (2011) 盧玉玫
    本研究旨在瞭解研究對象對於課程綱要之認知、教學需求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母群體是以99學年度,全國高中高職健康與護理科教師,採立意取樣,以參加100年5月期間健康與護理學科中心研討會之205名教師為樣本,以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問卷171份,回收率達83.4%,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以在臺灣中區任教、任教於高中、專任教師、已取得健康與護理教師證、畢業於護理系、有碩士學歷者人數最多,本課程(含軍訓護理)教學年資平均約15年、近三年參加研習次數平均約6次,課程專業知能屬中上程度;且課程綱要認知亦屬中上程度,而課程教學需求得分為中等程度,其中需求最高者為「將健康與護理課程納入必修課程」及「增加健康與護理課程授課時數」。 二、本研究顯示「課程主題認知」會因「教師身份別」、「教師專業背景」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與「課程專業知能總分」達顯著正相關。「課程核心能力認知」會因「教師身份別」、「教師專業背景」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與「課程專業知能總分」及「近三年參加研討會次數」之達顯著正相關。 三、研究對象個人背景變項,可解釋「課程主題認知」總變異量的20.9%,主要預測變項為「專業知能總分」。另外個人背景變項可解釋「課程核心能力認知」總變異量的23.5%,主要預測變項為「專業知能總分」及「近三年參加研討會次數」。個人背景變項與課程綱要認知,可解釋「課程教學需求」總變異量的18.8%,主要預測變項為在南區縣市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