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3

歷史沿革

民國42年2月

政府遷台後為實施國家建設亟需技術人力,仍將初高中職校改制為單位行業教育,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初設機工、木工、電工、圖文 (印刷) 工廠,聘請顧柏岩先生擔任系主任,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培育印刷職業教育師資,不定額招收高職印刷科畢業學生,施以印刷師資專業教 育及工藝科「圖文工」師資之培育。

民國50年8月

工教系分別招收工職組及工藝組兩個班,工職組招收高工畢業生,專為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內有一組獨立招收印刷科畢業生一至三名,施以印刷學程專業教育,並為高中工藝科目培育圖文傳播科目之專業能力。

民國67年8月

工教系教學內容整合為:

機械職業教育組

電機、電子職業教育組

傳播設計教育組

其中圖文傳播定額招收學生五名,至民國八十四年增招至十五名。

民國84年

在許瀛鑑教授規劃,提出圖文傳播組獨立設系之申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圖文傳播教育學系」,隸屬教育學院,籌備於八十五年八月招生授業。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份,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4年10月

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5年8月

提供

四技二專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屬印刷出版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大學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為影像傳播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民國87年9月

教育部核定師大成立科技學院,本系由教育學院改隸科技學院;並再更名為圖文傳播學系,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至少應修完128學分。專業必修含 蓋印刷出版、影視傳播、電子傳播等領域。公費生尚須多修習26教育學分,畢業及獲得本科准教師資格 ,並在相關學校試教一年後取得教師資格。

民國88年7月

教育部核准籌備研究所碩士課程,並定於八十九年三月分印刷出版科技組與影像傳播科技組兩組招生,九月正式上課。研究所修業年限二至四年,應修完32學分,並選各組專業學程的必修課程才能撰寫學位論文,畢業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89年

千禧年為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完成大學部學業,並為研究所首屆新生入學之雙喜年。

民國89年7月

教育部核准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印刷出版科技」與「影像傳播科技」兩組學生。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94年

教育部核准開設「圖文傳播在職進修專班」。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現在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 10 人, 計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助理教授 2 人;講師 1 人。

學士班學生共計約 180 人。

碩士班學生約 176 人 (含碩士在職專班 103 人)。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7
  • Item
    多參考色之影像色彩平衡方法
    (2010-12-11) 周遵儒; 諸葛慧
    本發明所提供的多參考色之影像色彩平衡方法,其主要係包含下列步驟:(a)在不同光源下使用複數個參考色點,以產生複數個色度移動軌跡,利用條件等色原理及伯恩斯坦多項式(Bernstein polynomial)對參考色點進行物體反射率之模擬,並以此計算三刺激值,由三刺激值轉換為色度點,複數個色度點組成色度移動軌跡;(b)以貝茲曲線(Bezier curve)逼近該些色度移動軌跡,以產生複數個方程式,由方程式中求軌跡參考資訊(X);(c)利用條件等色原理及伯恩斯坦多項式(Bernstein polynomial)對色偏影像進行物體反射率之模擬,視精度而定,精度愈高伯恩斯坦多項式的次方數愈高;(d)在CIELCh色空間(國際照明委員會制訂明度彩度色相之色彩空間)中進行運算色空間切割為複數個區域;(e)各區影像畫素點與該區軌跡參考資訊(X)進行比對;(f)計算該影像色溫;以及(g)色彩平衡運算,對影像置換光源。 其中,(a)所述之色度移動軌跡由(b)中貝茲曲線描述,(a)與(c)中物體反射率之模擬皆以柏恩斯坦多項式模擬獲得,(e)中影像畫素點之訊號值與色度移動軌跡在(d)所述之CIELCh色空間中進行比對,透過比對計算獲得(f)所述之影像色溫,最後透過(g)將影像色溫置換為所需之色溫,利用模擬之影像物體反射率、所需色溫之光源頻譜及人眼配色函數頻譜計算出新的影像訊號值。
  • Item
    影像處理趨向發光二極體光源演色性改善於影視製作應用之研究
    (2011-07-31) 周遵儒
    在傳統燈具逐漸被取代及停止販售的趨勢下,影視製作用之攝影棚燈具也將逐漸被更換成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源燈具。然而,LED燈具雖然有諸多優點,其光譜組成與自然日光相距甚遠,演色性不佳的問題,運用在影視製作上,會造成顏色逼真程度不足,使得色彩呈現的效果無法達到廣播等級的專業需求。 本研究將針對實際影視製作流程的特性,亦即所有的視覺效果呈現都在影像顯示之後而非攝影棚中,基於這個概念,我們提出一種影像處理趨向的解決方案,以解決照明光源演色性不佳問題,針對照明光源與物體反射譜(Object Spectral Reflectance)進行多頻譜分析(Multi-spectral Analysis),並透過最佳化物體反射譜的估計,模擬出近似自然光源照明的效果。預期本研究結果能為影視製作領域提供一套全新的LED光源演色性改良方法,更符合真實影視製作上的需求。
  • Item
    高動態範圍合成影像之色彩校正方法
    (2009-12-08) 周遵儒; 張士鍇
    一種高動態範圍合成影像之色彩校正方法,係透過拍攝裝置在相同光源環境下取得不同曝光程度的影像,並找出同色彩於不同明度下的關聯性,再藉由色彩校正矩陣計算出對應相同色彩的目標色度,以將供該拍攝裝置將其所取得的高動態範圍合成影像進行色彩校正,其方法係包括:(1)令拍攝裝置拍攝色票於不同曝光程度之影像,以取得影像於色彩空間之色度座標;(2)利用色度座標建立色彩偏移模型;(3)透過色彩偏移模型以迴歸計算方式取得色彩校正矩陣;以及(4)藉由該色彩校正矩陣作為該拍攝裝置對所其取得的高動態範圍合成影像進行色彩校正,以調整高動態範圍合成影像之色彩。此外,本發明亦可透過CIECAM02色外貌模式以調整經校正後之高動態範圍合成影像顯示於顯示器上的呈現效果。
  • Item
    運用條件等色原理的浮水印之方法
    (2009-04-01) 周遵儒; 諸葛慧
    本發明係一種運用條件等色的基本原理來製作圖樣,並將製作出的圖樣隱藏於標籤內,使其成為一加密標籤,該方法不只適用於實體印刷品防偽上面,也能應用於數位影像上的加密。 本發明選取色調偏紅的馬克貝斯紅色色票的頻譜分佈,來做為最初的頻譜反射率樣本。再針對A光源色溫(2000 K~3500 K)的情況使其產生複數個條件等色(C1),並將此複數個條件等色置換為C光源色溫(6000 K~7500 K)下的情況,讓複數個條件等色再產生其各自相對應之條件等色(C2),其後再將C1排列組合成密碼區塊,C2排列組合於非密碼的區塊,最後分別可在C光源色溫下得到其加密後之圖樣,在A光源色溫下可獲得解密後之圖樣。
  • Item
    音訊即時處理方法
    (2011-12-16) 周遵儒; 洪欣民
    一種音訊即時處理方法,係應用於具有輸入端之資料處理裝置,首先令該輸入端接收聲音並對該聲音進行取樣以取得聲音訊號,接著令該資料處理裝置以預定演算法對該聲音訊號進行處理以取得該聲音訊號的時間資訊,以供該資料處理裝置依據該時間資訊計算並輸出該聲音訊號的節奏數據。透過該音訊即時處理方法可即時針對聲音訊號進行處理,以取得其時間資訊並計算出節奏數據,進而利用該節奏數據控制樂器數位介面格式的音訊的速度,達到即時互動的功效。
  • Item
    高動態範圍合成影像色溫調控系統及其調控方法
    (2009-12-01) 周遵儒; 張士鍇
    一種高動態範圍合成影像色溫調控系統及其調控方法,該調控系統包含明度調整模組、影像合成模組與色溫調控模組;而其調控方法係先令明度調整模組擴大低動態範圍影像資料之動態範圍,再令影像合成模組產生相對應之影像區塊,並依據各權重比值使複數組影像資料以影像區塊為單位進行疊合以產生高動態範圍影像後,令色溫調控模組採用G、C、M、Y、W五個參考色點估計出特定影像區塊的原始影像色溫,再依其對該高動態範圍影像中對應特定影像區塊之影像進行色溫模擬調控,最後將各影像區域經色溫調控模擬出之合成影像結合後,即可產生出一張完整的高動態範圍色溫調控合成影像。
  • Item
    物體反射譜估計方法
    (2012-01-01) 周遵儒; 呂億德
    一種物體反射譜估計方法,係應用於數位影像處理,首先輸入複數個光源頻譜資料、複數個配色資料、複數個影像色彩資料至資料處理裝置,令該資料處理裝置依據前述所有資料估算出複數個基底反射譜,接著輸入一影像的資料至該資料處理裝置中以供擷取該影像的色彩資料,令資料處理裝置依據一預定的光源從複數個基底反射譜中選擇相對應的基底反射譜,配合該影像的色彩資料以估計出該影像的反射譜。據此,藉由光源、人眼和物體三者所進行之物體反射譜估計方法,應用於電腦動畫或數位合成等影像處理方面時,可提升其內容品質、進而增進處理效率。
  • Item
    以色外貌模式為基礎高動態範圍顯示器色彩修正技術之研究
    (2009-07-31) 周遵儒
    我們的人眼視覺系統(Human Visual System,HVS)基本上是一組幾近完美的高動態範圍(High Dynamic Range,HDR)影像擷取系統,其視明度(Brightness)之可處理範圍非常大,同時又具備非常優異的視覺適應(Adaptation)能力,但是對於一般常用的影像擷取與顯示設備,只能在極為有限的動態範圍間運作,導致有許多影像無法清楚被呈現,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開發HDR顯示技術在現今普遍重視高畫質影像顯示的時代變得非常重要。 高動態範圍合成是一種可以擴大亮度範圍的影像處理技術,但儘管目前有許多HDR的演算法被開發出來,但是這些方法在不同曝光程度影像合成時容易產生色調不協調或色調偏移的現象,特別是對於相同場景而不同環境光源照射下拍攝時色溫(Color Temperature)不一致情形特別嚴重,儘管影像資訊能夠清楚呈現出來,但是色調卻已經失真,這對高品質影像顯示而言是一項非常嚴重的缺失。 本計劃將利用色外貌模式(Color Appearance Model,CAM)對影像進行色彩調整,預計提出一個HDR影像合成與色彩校正的流程,主要的研究課題包括以下三個部分,一是以多張不同曝光程度的數位影像進行HDR影像合成,以解決不同環境光源、不同曝光程度的影像在明度、彩度、色相上偏移所造成合成時的失真問題。二是透過CAM對數位影像進行色彩調整,我們利用Fairchild與Johnson於2004年發表的iCAM(Image Color Appearance Model)進行光源轉換與色彩調整,使影像能顯示準確的色彩。三是針對顯示器特性的適應性調整,期望達到數位影像在不同顯示器上獲得最佳的色彩效果。預期本研究的成果能作為影像顯示設備設計時的重要參考,以促進高畫質顯示製造產業的發展。
  • Item
    高動態範圍顯示器色溫修正技術之研究
    (2008-07-31) 周遵儒
    我們的人眼視覺系統(Human Visual System,HVS)基本上是一組幾近完美的高動態範圍(High Dynamic Range,HDR)影像擷取系統,其視明度(Brightness)之可處理範圍非常大,同時又具備非常優異的視覺適應(Adaptation)能力,然而,目前絕大多數顯示設備相對而言卻是非常低動態範圍的,於是導致許多影像的細節都無法清晰地呈現也是不可避免的缺點,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積極開發高動態範圍顯示技術在現今普遍重視高畫質影像顯示的時代就變得非常重要而迫切,儘管目前已經有許多相關的影像處理技術被開發出來,但是,這些高動態範圍的處理技術在不同曝光程度影像的合成(Compositing)方法與顯示上表現出色調不協調的現象,特別是對於相同場景在不同環境光源照射下所出現的色溫(Color temperature)不一致情形特別嚴重,儘管影像的細節的確清晰呈現,但是其實色調卻已經嚴重地失真,這對高品質影像顯示而言是一項非常重大的缺失,必須針對這樣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加以克服。 本計畫將提出一個新的高動態範圍影像處理與顯示技術,主要的研究課題包括以下四部分:一是開發動態偵測影像中環境光源色溫值的技術,以作為色彩校正時的參考基準,二是設計影像中環境光源的色溫模擬技術,以隨著實際合成的需要而調整模擬色溫,三是進行影像註冊(Image registration)對位與等色溫合成顯示,四是顯示器周圍觀測光源對影像中色溫的相互影響,以期得出正確的色彩顯示效果,預期本研究的成果能作為影像顯示設備設計時的重要參考,以促進高畫質顯示器製造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