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3

歷史沿革

民國42年2月

政府遷台後為實施國家建設亟需技術人力,仍將初高中職校改制為單位行業教育,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初設機工、木工、電工、圖文 (印刷) 工廠,聘請顧柏岩先生擔任系主任,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培育印刷職業教育師資,不定額招收高職印刷科畢業學生,施以印刷師資專業教 育及工藝科「圖文工」師資之培育。

民國50年8月

工教系分別招收工職組及工藝組兩個班,工職組招收高工畢業生,專為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內有一組獨立招收印刷科畢業生一至三名,施以印刷學程專業教育,並為高中工藝科目培育圖文傳播科目之專業能力。

民國67年8月

工教系教學內容整合為:

機械職業教育組

電機、電子職業教育組

傳播設計教育組

其中圖文傳播定額招收學生五名,至民國八十四年增招至十五名。

民國84年

在許瀛鑑教授規劃,提出圖文傳播組獨立設系之申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圖文傳播教育學系」,隸屬教育學院,籌備於八十五年八月招生授業。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份,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4年10月

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5年8月

提供

四技二專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屬印刷出版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大學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為影像傳播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民國87年9月

教育部核定師大成立科技學院,本系由教育學院改隸科技學院;並再更名為圖文傳播學系,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至少應修完128學分。專業必修含 蓋印刷出版、影視傳播、電子傳播等領域。公費生尚須多修習26教育學分,畢業及獲得本科准教師資格 ,並在相關學校試教一年後取得教師資格。

民國88年7月

教育部核准籌備研究所碩士課程,並定於八十九年三月分印刷出版科技組與影像傳播科技組兩組招生,九月正式上課。研究所修業年限二至四年,應修完32學分,並選各組專業學程的必修課程才能撰寫學位論文,畢業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89年

千禧年為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完成大學部學業,並為研究所首屆新生入學之雙喜年。

民國89年7月

教育部核准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印刷出版科技」與「影像傳播科技」兩組學生。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94年

教育部核准開設「圖文傳播在職進修專班」。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現在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 10 人, 計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助理教授 2 人;講師 1 人。

學士班學生共計約 180 人。

碩士班學生約 176 人 (含碩士在職專班 103 人)。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85
  • Item
    服飾搭配社群圖像訊息呈現對資訊串聯影響之研究
    (2019) 陳家瑜; Chen, Chia-Yu
    隨著虛擬社群的主題日新月異,以服飾搭配為主題的興起,藉由虛擬社群的機制,時尚潮流消費者能夠抓住當下流行趨勢,掌握最新的服飾搭配技巧,並分享自己的服裝風格。服飾搭配社群的內容主要是視覺上的,其中以圖像為主的訊息更容易受到關注。本研究旨在探討服飾搭配社群中的圖像呈現對資訊串聯之影響,以準實驗法進行,為2(人像:有人像、無人像)× 3(搭配:無搭配、搭配絲巾、搭配絲巾與帽子)雙因子組間設計,共六組實驗組合,依變項為資訊串聯,共90位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人像對資訊串聯具顯著影響;搭配對資訊串聯無顯著影響;人像、搭配兩個變項的交互作用對對資訊串聯並無顯著影響。
  • Item
    LED燈光技術應用於影視製作之個案探討
    (2019) 林明信; Lin, Ming-Hsin
    燈光技術在影視製作中,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燈光能塑造整個節目的氛圍,也能影響節目畫面的品質。因此,燈光技術的呈現,成為影視製作成敗的重要因素。隨著傳播科技的進步,傳統影視製作的攝影棚燈具逐漸更換成LED燈具,本篇技術報告主要探討LED燈具應用於影視製作之實務案例來進行研究分析。 由於全世界綠能概念的提升,影視製作的燈光器材,也必需提高效能並且環保,才能迎合世界的潮流,因此LED燈具已經成為未來的趨勢。但初期LED燈具使用於製作節目的色溫準確度及演色性不足是其最大的問題,並且也容易發生閃爍的狀況。其後,國內外廠商持續研發、改良品質更好的影視用LED燈具,目前燈具的技術已能貼近傳統鹵素燈,許多國內外電視媒體已經開始使用LED燈具來製作節目。希望藉由這篇技術報告,給予新進的燈光從業人員及開發燈具的廠商作為學習及參考。 本研究探討範圍,涵蓋燈具歷史的演進、燈光設備的介紹、燈光設計的方式,以及LED燈具的架設與測試方法,最主要以實務上創作的二個節目為個案分析,進行燈光的設計及測試,來建構出燈光技術的經驗。 最後以實務上的經驗,歸納出影視製作中LED燈光設計的差異性,以及LED顯示屏當作背景的燈光設計方式,說明如何應用LED燈具來創作出高品質的燈光,獲得更高水準的影視畫面。
  • Item
    結合圖像化二維條碼與微結構藏密之自我驗證研究
    (2019) 何仁竣; HO, Jen-Chun
    科技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透過網路應用讓線上與線下的整合發展日趨重要,二維條碼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正可作為簡單且快速構連兩者間的媒介。條碼發展從線性(一維)到矩陣(二維),可儲存資料量與編碼內容隨之增加,搭配上智能行動裝置普及化,在生活中各種應用領域愈來愈多元,因此有許多學者投入二維條碼圖像化之研究,將傳統黑白方格呈現方式,在不影響讀取性、破壞程度最低方式植入個人化圖像,以提升條碼的美觀效果。即便如此,無法於掃描前預先辨識條碼資料來源真偽仍是現行使用上之缺點,如企圖變造條碼將不當資訊隱藏其中,使用者掃描後即有被竊取個資或財產損失之風險。 許多國家鈔券逐漸從纖維棉質紙張轉而朝向具有更耐用及防偽功能表現更佳之聚合物(Polymer)塑膠材質做應用,本研究鑒於圖像化二維條碼無法辨識資料來源真偽之安全風險及未來塑膠鈔券發展趨勢,參考現行鈔券凹版印刷線紋水平及垂直所造成之潛像概念,運用邏輯演算將圖像化二維條碼網點以左斜斜向線網呈現,並同時嵌入右斜線網之加密圖案,另外搭配光柵解碼片,以塑膠底片為基材運用其可透光特性進行輸出,不需要另備輔助儀器,於同一版面上透過彎曲覆蓋方式即可達到自我驗證真偽之效果。 針對本研究效果評估,確認微結構藏密條碼之數位影像判讀功能未被破壞,另為模擬人眼視覺效果將底紋與光柵透過高斯模糊方式進行調制轉換函數Mvalue值比較,採用150、300及600網線數進行輸出,搭配1-5pixels的光柵線幅寬度,經測試值評估,150線時解密效果最佳,其次依序為300線及600線,但由於150線底紋無法有效防止複印,本研究分析300線為兼具自我驗證並防止複印的網線數,搭配5 pixels之光柵線幅寬度為自我驗證之最佳組合,此結果可供未來有價證券上設計應用作為參考依據。
  • Item
    以改進式半色調技術隱藏兩個二維條碼之研究
    (2019) 阮奕維; Jaun, Yi-Wei
    科技發展帶動了網路與現實世界巨大的變化,而二維條碼中的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已成為了連結兩者間的重要渠道,扮演廣告行銷、交易支付和資訊認證等角色。傳統QR code只有黑白資訊點,無法從外觀上判別內容又容易被複製,因此為了資訊的保護與方便判讀性,如何加強二維條碼的安全性與美觀性也被全世界研究者所重視。因此本研究希望可以製作出改進過去半色調技術的雙重加密二維條碼,並增加其美觀性及進行辨識分析。為此,本研究將使用半色調資訊隱藏技術於二維條碼中,藏入第二個QR code,將外顯第六版41x41個模組(modules)的圖像化二維條碼,另內藏一個第四版有33x33個模組的二維條碼。內藏第四版的二維條碼的codeword資料藏在圖像化二維條碼周圍的字碼(codeword)中,較不會影響到二維條碼的中央重點區域,更加提升其圖像品質。圖像化二維條碼中的每個模組(module)分割成 3x3 次模組(sub-module),先將外顯的41x41二維條碼資訊藏於3x3次模組的中間位置,而隱藏的33x33二維條碼codeword資訊則使用鑰匙(key)所產生的隨機亂數(pseudo-random number),藏在其他8個次模組的其中之一,而剩餘的七個次模組則是配合演算法來表現原始圖像的階調。為測試解碼效果,將圖像化二維條碼輸出成四個不同大小後,再掃描以進行資料判讀,內藏的二維條碼則是經過重組後還原成原始QR code。研究結果顯示,所推出之改進式的雙重加密二維條碼之影像品質較佳,影像辨識錯誤率則是發現二維條碼之尺寸越大錯誤率越低,越小則越高。以本研究生成的圖像化二維條碼除了雙重隱藏資訊效果佳外,還能達成防偽功能,且更為美觀,也可以應用在需要兩階調影像之各式圖像產品,以提高雙重加密二維條碼的附加價值。
  • Item
    參數化色彩意象自動商品配色與分析
    (2019) 彭雅芳; Peng, Ya-Fang
      配色是商品設計過程中重要的一環,經常耗費許多時間溝通修改,然而時效性是今日幾乎所有商業活動的必備需求,因此即時的設計需求配色建議是亟待解決的議題。本研究應用小林重順在色彩意象尺度(Color Image Scale)(Kobayashi, 1991)中所列舉的色彩意象(Color Images)(Kobayashi, 2006)為設計參數,開發「色彩意象抽取演算法」,用來抽取描述語句中三個隱含的色彩意象,再收集這些意象所對應的大量色彩組合,透過「多意象色彩調和演算法」篩選出符合調和特性的部分,建立「參數化色彩意象配色系統」,使得所設計的商品在色彩呈現上具有描述語句所意圖傳達的色彩意象。   為驗證上述兩個演算法和整體系統的輸入輸出對應結果是否符合期望,本研究設計三組實驗,使用問卷調查法評估所設計方法的成效,三組實驗分別是:A、「描述語句輸入、色彩意象輸出」評估;B、「色彩意象輸入、商品配色輸出」評估;C、「描述語句輸入、商品配色輸出」評估,探討演算法與系統的精確度和召回率,結果如下:A實驗的精確度最高為70%(色彩意象輸出第一名即包含期望意象),而召回率最高為55%(前兩名色彩意象輸出包含期望意象),顯示僅使用「色彩意象抽取演算法」時建議可參考前兩名色彩意象輸出。B實驗及C實驗的的精確度皆為80%,「多意象色彩調和演算法」與「參數化色彩意象配色系統」能夠提供相對滿足語言和配色的轉換需求。設計背景與非設計背景的受測者在問卷結果的表現上沒有顯著的差異。總結來說,雖然在意象抽取的部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在色彩意象與配色的對應上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 Item
    預告片之構成要素研究-以「金預告片獎」最佳預告片為例
    (2019) 黃韋傑; Huang, Wei-Jie
    預告片做為電影的廣告宣傳片,承擔著能否將電影推廣出去的重要責任。而電影公司除了期望預告片盡到推銷責任外,能否獲得金預告片獎之最佳預告片也成了期望之一。文獻顯示,預告片構成要素能夠影響票房甚至能促使得獎。但如何運用則尚無定論。得獎與吸引受眾能否兼顧也無法確知。另一方面,預告片內容通常饒富巧思且蘊含精彩片段,可是受眾卻可能無法接收到預告片剪輯師隱藏在預告片中的巧思,甚至可能因為受眾不接受該預告片類型而使心血付之一炬。因此本研究旨在進行預告片的構成要素之相關研究。並探討預告片如何運用構成要素,達到吸引受眾並獲最佳預告片之雙贏局面。 本研究以歷年「金預告片獎」最佳預告片為研究對象。透過以影視美學與視覺心理學為基礎進行文本分析法,審視最佳預告片之構成要素有無共通處。並透過深度訪談法訪問當前業界之剪輯師,訪談有關構成要素之觀點。並進一步探討剪輯師對受眾之巧思程度的看法。最後綜合統整文本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之結果,探討預告片如何運用構成要素將能達到雙贏局面。如何使受眾更明白預告片巧思。 研究結果發現:一、構成要素能影響預告片獲最佳預告片之機會,尤以劇情內容、字幕、音樂、剪輯影響最大;二、構成要素間的編排能夠加強受眾觀影動機,增加預告片之呈現效果;三、隨著資訊爆炸以及網路普及之影響,旁白要素已逐漸不被採用;四、預告片巧思之安排應聚焦於當前受眾的喜好,以避免受眾無法接收巧思之情況。
  • Item
    太空科幻電影之角色敘事分析-以普洛普之《故事形態學》理論為框架
    (2019) 周宏宇; Chou, Hung-yu
    許多年來,太空科幻電影成了觀眾觀影的選擇,因此,研究者想了解太空科幻電影中的敘事方式、劇情如何安排,探討這類電影為何受到觀眾歡迎?本研究採用立意抽樣,以太空科幻電影為抽樣樣本,以敘事理論當中的普洛普的《故事形態學》理論對樣本進行文本分析,研究者想要了解這些電影的敘事結構。 而研究結果發現普洛普的理論可用分析太空科幻電影的敘事方法,其敘事方法時常被電影創作者使用。期望本研究的研究發現能讓未來的創作者在創作太空科幻電影時,能夠更快速的創作出有趣的太空科幻電影。
  • Item
    非典型僱傭議題之網路新聞媒體報導框架分析
    (2019) 吳俊緯; Wu, Chun-Wei
    非典型僱傭勞動型態日益興盛,勞動議題亦受到大眾矚目。隨著網路時代來臨,網路成為受眾接收新聞的主要管道。因媒體會「框架」新聞並影響受眾對議題的認知,故本研究以框架分析來審視台灣網路新聞媒體建構台灣非典型僱傭議題真實之框架。本研究選擇主流/大眾媒體之《ETtoday東森新聞雲》78則、《自由時報電子報》237則、《聯合新聞網》300則之報導,與非主流/獨立媒體之《苦勞網》10則、《風傳媒》53則、《民報》23則共701則新聞報導進行分析,參考Tankard框架清單分析取徑,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兩類網路新聞媒體報導框架之呈現與其異同。 研究發現:兩類媒體在新聞呈現、情感框架上具有顯著差異,但在歷時之報導量上沒有顯著差異。主流/大眾媒體重視報導量,並以中篇幅、純報導呈現議題,其多數報導中呈現圖表且較偏向勞方;非主流/獨立媒體重視深度、主觀評論之長篇幅報導,其報導中均呈現圖表且較偏向官方。兩類媒體之報導主要含有多個消息來源並側重官方權威話語,非主流/獨立媒體引用更多類的消息來源且更平衡地呈現勞、資、政、學等多方之話語。兩類媒體在子議題之呈現上均重視派遣相關子議題並呈現出社會真實,唯零工相關子議題在非直接相關主題之報導中較常被突顯。兩類媒體呈現之問題與解決策略為顯著之實質框架;兩類媒體皆呈現用人單位使用因素之歸因並關注勞權、低薪等問題,主流/大眾媒體略偏柔性解決,非主流/獨立媒體略偏硬性解決;非主流/獨立媒體在直接相關主題報導中呈現之實質框架較主流/大眾媒體為多且更加突顯某些特定的面向。兩類媒體多為中立報導,但非主流/獨立媒體較有主觀評述,並以勞方立場、質疑政府施政作為其意識形態。總體來看,媒體仍會以特定字詞框架非典型僱傭議題與非典型僱傭勞工之形象,然媒體亦有確實地扮演好議題之監督者角色並重視議題的問題與解決。本研究之發現可供台灣網路新聞媒體審視其報導非典型僱傭議題之平衡性,以利未來產製更為詳實且客觀之報導。
  • Item
    字體不流暢性於漢字電子書閱讀成效之研究
    (2013) 李明信
    調整印刷之字體、大小及濃淡構成閱讀之不流暢性 (disfluency) ,是一種成本極低並可有效提升讀者記憶之效果的教育改進策略。相較於出版後便無法更改的印刷紙本,電子書可自由調整字體及大小,乃是使用者偏好的重要功能。本研究旨在了解以日文漢字電子書為閱讀媒體時,字體變化所造成的不流暢性是否對閱讀成效具有較佳的提升效果,供未來電子書設計之參考,並探討以下問題: (一)受試者對七種常見日文漢字字體的不流暢性評價為何? (二)受試者在閱讀以常見之教科書字體、及由受試者評價不流暢性最高、最低之日文漢字字體呈現之電子書後,其閱讀成效評量成績為何? (三)受試者在閱讀上述三種字體所呈現之電子書後的評量成績是否具顯著差異? (四)受試者變項之不同日文漢字能力,與是否出身漢字文化圈,對受試者閱讀成效的影響是否具顯著差異? 本研究採用實驗法,對象為22名日本金澤大學修習漢字課程的外籍留學生。研究工具分為閱讀及評量工具,受試者以隨機方式閱讀以受試者評價不流暢性最高、最低、及日本特有之教科書字體呈現的三位虛構殺人事件嫌犯特徵的電子書,在90秒的閱讀後,再予以注意轉移,爾後進行評量以了解受試者的閱讀成效。 研究結果發現,利用電子書適性化功能所達成之日文漢字字體外型變化,其產生之不流暢性,可有效提升讀者的閱讀成效。且在閱讀記憶及閱讀理解兩個層次皆具有效果。另一方面受試者對字體的不流暢性認知具有一定的共通傾向。而日文漢字能力與是否出身漢字文化圈,並未能顯著影響其閱讀成效,此不流暢性效果具有一定的泛用性。
  • Item
    台灣消費者對有線電視數位服務內容需求之研究
    (2014) 盧文潔; LU, Wen-Chieh
    本研究旨在探討消費者對有線電視數位服務內容的需求。首先,以內容分析法觀察14 家有線電視業者所提供的數位服務內容,另外,藉由網路問卷調查法,蒐集消費者對有線電視業者所提供的數位服務內容需求程度,總計共回收422份有效問卷。最後,依據研究所得之結論,針對有線電視業者、消費者,以及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具體建議。 本研究之重要發現如下: 一、有線電視業者所提供的通訊應用服務以「網路管理服務內容」提供比例最高;在隨選應用服務以「影音頻道服務內容」提供比例最高;而在加強電視應用服務以「節目導覽服務內容」提供比例最高。 二、消費者在通訊應用服務以「網路管理服務內容」需求程度較高;在隨選應用服務以「影音頻道服務內容」需求程度較高;而在加強電視應用服務以「節目導覽服務內容」需求程度較高。 三、各有線電視業者提供的通訊應用服務以「電視商務服務內容」差異較大;隨選應用服務以「數位學習服務內容」差異較大;而在加強電視應用服務以「生活資訊服務內容」差異較大。 四、不同「年齡」、「職業」之消費者對於「網路管理服務內容」、「數位學習服務內容」、「節目導覽服務內容」有顯著差異。 五、有線電視業者提供的「網路通訊服務內容」、「數位學習服務內容」與消費者需求差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