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3

歷史沿革

民國42年2月

政府遷台後為實施國家建設亟需技術人力,仍將初高中職校改制為單位行業教育,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初設機工、木工、電工、圖文 (印刷) 工廠,聘請顧柏岩先生擔任系主任,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培育印刷職業教育師資,不定額招收高職印刷科畢業學生,施以印刷師資專業教 育及工藝科「圖文工」師資之培育。

民國50年8月

工教系分別招收工職組及工藝組兩個班,工職組招收高工畢業生,專為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內有一組獨立招收印刷科畢業生一至三名,施以印刷學程專業教育,並為高中工藝科目培育圖文傳播科目之專業能力。

民國67年8月

工教系教學內容整合為:

機械職業教育組

電機、電子職業教育組

傳播設計教育組

其中圖文傳播定額招收學生五名,至民國八十四年增招至十五名。

民國84年

在許瀛鑑教授規劃,提出圖文傳播組獨立設系之申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圖文傳播教育學系」,隸屬教育學院,籌備於八十五年八月招生授業。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份,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4年10月

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5年8月

提供

四技二專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屬印刷出版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大學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為影像傳播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民國87年9月

教育部核定師大成立科技學院,本系由教育學院改隸科技學院;並再更名為圖文傳播學系,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至少應修完128學分。專業必修含 蓋印刷出版、影視傳播、電子傳播等領域。公費生尚須多修習26教育學分,畢業及獲得本科准教師資格 ,並在相關學校試教一年後取得教師資格。

民國88年7月

教育部核准籌備研究所碩士課程,並定於八十九年三月分印刷出版科技組與影像傳播科技組兩組招生,九月正式上課。研究所修業年限二至四年,應修完32學分,並選各組專業學程的必修課程才能撰寫學位論文,畢業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89年

千禧年為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完成大學部學業,並為研究所首屆新生入學之雙喜年。

民國89年7月

教育部核准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印刷出版科技」與「影像傳播科技」兩組學生。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94年

教育部核准開設「圖文傳播在職進修專班」。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現在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 10 人, 計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助理教授 2 人;講師 1 人。

學士班學生共計約 180 人。

碩士班學生約 176 人 (含碩士在職專班 103 人)。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台灣閱聽人收視OTT中國綜藝節目經驗與對中國態度關係之研究
    (2020) 鍾怡宣; Chung, I-Hsuan
    隨著國人收視行為的改變,多頻世代的來臨,帶動了OTT的快速發展,讓中國影視節目有了新的傳播管道來到台灣,這樣的新趨勢帶動了兩岸的互動。面對兩岸的特殊關係,又因中國影視的崛起,台灣的影視產業又是如何面對,閱聽人的收視行為又是如何影響閱聽人對中國的看法,這樣的議題值得深入研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台灣閱聽人收視中國綜藝節目的收視經驗與認同感之間的關係,了解台灣閱聽人對中國綜藝節目的收視行為、收視動機與台灣閱聽人對中國態度之間關係。 研究對象為台灣閱聽人,採以問卷調查,大量搜集台灣閱聽人的收視行為、收視動機與台灣閱聽人對中國態度之相關資料,問卷共發放約一個月,共回收526份有效問卷。 研究結果表示不同的性別對整體收視行為沒有顯著差異,但進一步研究收視行為各構面發現,在收看類型與收看時間長短兩項構面,不同的性別有顯著差異。不同的性別對整體收視動機沒有顯著差異,但進一步研究收視動機各構面發現,在消遣娛樂此一構面,不同的性別有顯著差異,女性閱聽人會想藉由收視中國綜藝節目來放鬆心情,而觀看中國綜藝節目的動機高於男性閱聽人。在對中國社會態度部分,僅語言使用有顯著差異,且女性閱聽人對中國的語言使用態度抱持較男性閱聽人態度高。本研究發現受試者對中國綜藝節目的語言使用態度較其他對中國態度之構面高。根據本研究結果,收視動機與對中國態度各構面皆有顯著正相關,代表收視中國綜藝節目收視動機越高,對中國的態度也就越正向;收視中國綜藝節目收視動機越低,對中國的態度也就越負向。
  • Item
    台北地區大學生對無線數位電視加值功能之需求研究
    (2005) 游捷鈞
    中文摘要 廿一世紀是一個數位化的年代。數位技術快速的發展,使得各種傳統媒體受到很大的衝擊。在許多嶄新的數位媒體紛紛興起之際,舊有媒體也逐漸走向被取代或更新的命運。 電視廣播作為一個主要的傳播媒體,在這一波數位革命中顯然也受到不小的影響。數位電視的興起,使得電視媒體邁進數位廣播的年代,閱聽人不但可以期待高畫質、多元化的節目,更可以享受其他互動多媒體的加值服務。 不過對於無線電視業者來說,面對這一個全新的改變,首先就必須考慮在投入大量的資金之後的經營問題。因此,如何讓企業從數位化創造利基,而不因為改變服務方式而產生危機,就成為現階段無線電視經營者的重大課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閱聽人對於數位電視加值功能的需求,試圖從數位電視的眾多新功能中,探討哪些功能是閱聽人希望藉由電視這一個介面獲得的服務,進而引起閱聽人使用數位電視的動機,研究結果顯示隨選視訊、上網以及檔案下載等網際網路類的加值功能是最能引起閱聽人使用數位電視的加值服務項目,同時也發現如果數位電視具備越多項閱聽人感興趣的加值功能,就越能引起閱聽人購買及使用數位電視。然而在訪談無線電視業者的過程也發現,無線電視公司擬推出的數位電視加值功能服務和閱聽人的需求項目差異甚大,電視業者以獲利為考量的出發點,認為販售影音產品的互動廣告是最能為企業創造利潤的加值功能;不過閱聽人的需求是更多的便利服務。在本論文所有納入閱聽人需求研究的加值功能中,互動廣告這個項目恰巧是最後一名,顯示傳播者和閱聽人之間對於需求存在很大的歧異,因此本論文也希望將結果及建議事項,提供無線電視台作為電視數位化之後,企業經營的參考。
  • Item
    閱聽人對《琅琊榜》觀賞動機和使用與滿足程度之研究
    (2018) 劉謦睿; Liu, Ching-Ruei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與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台灣偶像劇不再是閱聽人觀看的唯一選擇。近年來,大陸劇在台灣快速竄紅,除了造成收視風潮外,更引起了「琅琊榜現象」。2015年《琅琊榜》開播一夕成為話題電視劇,引發閱聽人主動迴響與討論,也席捲全亞洲,包含美國、日、韓等地。因此,本研究試圖了解台灣閱聽人對《琅琊榜》觀賞動機和使用與滿足程度,並藉由人格特質作為分析,期望透過觀賞動機與使用滿足,觀察出一部成功的戲劇,是如何吸引閱聽人的觀賞與討論。 本研究以不同「人格特質」及「人口統計變項」探討閱聽人對《琅琊榜》觀賞動機和使用與滿足程度之關係。本研究透過網路問卷收集樣本,分析並驗證本研究之研究假設。研究結果證實: 1.不同人格特質對於琅琊榜的觀賞動機有顯著相關。2.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態與教育程度在觀賞動機具有顯著差異。3.觀賞動機與滿足程度具有顯著相關。上述的發現,不但可以瞭解閱聽人《琅琊榜》觀賞動機與滿足程度,也可以成為未來臺灣電視劇在角色刻畫、故事情節安排,及其它製作發展方向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