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3

歷史沿革

民國42年2月

政府遷台後為實施國家建設亟需技術人力,仍將初高中職校改制為單位行業教育,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初設機工、木工、電工、圖文 (印刷) 工廠,聘請顧柏岩先生擔任系主任,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培育印刷職業教育師資,不定額招收高職印刷科畢業學生,施以印刷師資專業教 育及工藝科「圖文工」師資之培育。

民國50年8月

工教系分別招收工職組及工藝組兩個班,工職組招收高工畢業生,專為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內有一組獨立招收印刷科畢業生一至三名,施以印刷學程專業教育,並為高中工藝科目培育圖文傳播科目之專業能力。

民國67年8月

工教系教學內容整合為:

機械職業教育組

電機、電子職業教育組

傳播設計教育組

其中圖文傳播定額招收學生五名,至民國八十四年增招至十五名。

民國84年

在許瀛鑑教授規劃,提出圖文傳播組獨立設系之申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圖文傳播教育學系」,隸屬教育學院,籌備於八十五年八月招生授業。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份,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4年10月

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5年8月

提供

四技二專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屬印刷出版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大學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為影像傳播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民國87年9月

教育部核定師大成立科技學院,本系由教育學院改隸科技學院;並再更名為圖文傳播學系,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至少應修完128學分。專業必修含 蓋印刷出版、影視傳播、電子傳播等領域。公費生尚須多修習26教育學分,畢業及獲得本科准教師資格 ,並在相關學校試教一年後取得教師資格。

民國88年7月

教育部核准籌備研究所碩士課程,並定於八十九年三月分印刷出版科技組與影像傳播科技組兩組招生,九月正式上課。研究所修業年限二至四年,應修完32學分,並選各組專業學程的必修課程才能撰寫學位論文,畢業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89年

千禧年為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完成大學部學業,並為研究所首屆新生入學之雙喜年。

民國89年7月

教育部核准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印刷出版科技」與「影像傳播科技」兩組學生。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94年

教育部核准開設「圖文傳播在職進修專班」。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現在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 10 人, 計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助理教授 2 人;講師 1 人。

學士班學生共計約 180 人。

碩士班學生約 176 人 (含碩士在職專班 103 人)。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分析臺灣公部門觀光廣告之動態圖像設計做為品牌形象參考
    (2024) 謝馨儀; Hsieh, Hsin-YI
    近年來網路數位時代的興起,各種形式的廣告充斥於生活周遭,在資訊過度膨脹的環境中,傳統平面廣告的傳遞方式儼然不足以吸引更多大眾的目光。因此,如何以新穎又富有趣味的互動方式將平面形象宣傳有效傳達給觀看者已成為重要課題。本研究觀察近年來臺灣公部門觀光廣告有別於以往較為嚴肅、沉悶的市政宣傳,而是將活動宣傳影片使用大量動態圖像設計並結合音效強化傳播效果。過往研究較多為動態圖像設計的應用或是創作研究,相對於形象宣傳主題及手法甚少被探討。因此,本研究採用文本分析法,探討透過動態圖像設計所傳遞的城市形象。經本研究觀察分析三大發現,一、透過宗教信仰、特色地標及在地美食來傳遞臺灣的城市意象,經由這三大類別做為代表性,並以這些代表性視為傳遞城市意象的關鍵元素。二、運用動態圖像的手法傳達訊息與形象成為重要方式,不僅可以增添趣味性也能夠傳遞城市形象。可以說明觀看者對於廣告呈現的形式喜好逐漸在轉變且接受度更廣泛。三、廣告的時間節奏以音效結合重點特色元素作為轉場,意即圖像與音樂節奏互動下所產生的色彩及型態變化。
  • Item
    期望確認理論應用於品牌形象對OTT影音平台持續使用意圖之研究
    (2023) 郭永銘; Kuo, Yung-Ming
    隨著網路普及和數位匯流技術蓬勃發展之下,影音服務不再局限於透過傳統電視播映或廣播,終端使用者可直接藉由網路獲取各式影音服務。相比傳統電視和廣播媒體,OTT影音平台的機動性更高、價格更實惠,且部署速度更快,令使用者收視習慣產生了變化。故本研究旨在探討OTT影音平台使用者之持續使用意圖。本研究主要使用期望確認理論作為本研究的核心基礎,並且採用IS接受後持續使用模式,以及加入「品牌形象」變數,以探討使用者對於OTT影音平台之持續使用意圖。本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294份,結果顯示六項假說成立,三項假說未成立。本研究有以下發現有以下發現:(1)「品牌形象」對「持續使用意圖」不具有顯著的影響;(2)「品牌形象」對「知覺有用性」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3)「品牌形象」對「滿意度」不具有顯著之影響;(4)「品牌形象」對「確認程度」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5)「確認程度」對「知覺有用性」不具有顯著之影響;(6)「確認程度」對「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7)「知覺有用性」對「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8)「知覺有用性」對「持續使用意圖」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9)「滿意度」對「持續使用意圖」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
  • Item
    臺北市商圈品牌形象塑造之廣告策略研究-以西門商圈為例
    (2014) 林雅芳; Lin,Ya-fang
    臺北市是一個商業城市,目前有59處商圈遍布在各個行政區。臺北市政府每年度編列不少預算在商圈輔導上,近年來為推廣商圈舉辦不少行銷活動,惟缺乏完整的廣告策略,導致消費者對於臺北市商圈缺乏全面性的了解。 因此,本研究為了瞭解如何運用廣告塑造臺北市商圈品牌形象,以西門商圈為例,運用深度訪談實際執行西門商圈品牌形象塑造廣告策略之執行人員、公關公司及專家學者,以得出臺北市商圈品牌形象之廣告策略規劃、實施及成果評估方式。 研究發現,規劃西門商圈品牌形象塑造廣告策略時,應先瞭解商圈核心價值,找出商圈的特色、差異化所在,且需瞭解焦點族群的喜好作為訴求內容,並應瞭解各種媒體的特性,思考如何運用媒體接觸焦點族群。實施西門商圈品牌形象塑造廣告策略時,可從商圈基礎資料中發掘出商圈的故事,透過分波段議題操作,並以商圈焦點族群慣用媒體來進行網路社群連結。而進行西門商圈品牌形象塑造廣告策略成果評估時,廣告定位及廣告訴求可併同一起進行長期評估,設計簡單的問卷題目分別針對消費者及商圈店家進行問卷調查,且可提供誘因提升回答問卷意願。廣告媒體露出後是否達原先預期績效,應視媒體種類運用不同的績效指標,且應建立一套固定標準的績效指標,以作為每次評估效果之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