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9

本校社會教育學系創立於民國44年,因應社會發展需要而設「圖書館組」、

「新聞組」及「社會事業組」等三組。為使教育內涵符合社會變遷趨勢之需求,於民國61年將「社會事業組」更名為「社會工作組」,於民國86年分組招生。隨著時代變遷及因應專精化需求,原隸屬於社教系的「新聞組」與「圖書館組」,陸續獨立成立研究所。繼兩所之後,考量專業發展必要性,於民國94年本所與社會教育學系分離,成立獨立研究所(碩士班)。

為因應二十一世紀高齡化、少子化、多元家庭發展趨勢,及全球化形成跨國人口流動與資訊科技工業發展,對生活經驗與價值觀的衝擊,導致許多社會議題如:兒童保護、婚姻暴力、移民與移工、酒藥癮、新貧階級、失業、長期照護、及災難不斷衍生。加上我國政治民主化及公民社會建構,使得社會大眾對人權與社會福利權高度關注,更隨著各項社會福利法案立法通過與福利服務方案推動,導致對社會工作專業人力需求激增。為因應台灣社會變遷與社會福利之需求,培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目標,並與國際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接軌,本所於民國94年8月1日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仍隸屬於「教育學院」。由於本所教育目標並非以師資培育為主,且專業屬性與教育學院不同;隨著校務發展規劃,於民國98年改隸屬於新成立之「社會科學學院」(簡稱「社科院」)。由於「社科院」僅三所,規模小不利競爭。為強化校際競爭力,經校務會議通過,本院於民國103年與「國際與僑教學院」整併,更名為「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本所成立僅十三年。自成立以來,規劃之教育目標與發展進程,經多次微幅調整,但未有大變動。近程發展目標,主要是因應社會發展之需求,建構完整之教育訓練課程,並結合多元實務工作領域,強化社會工作專業知能之訓練,培育「家庭與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目標。中長程發展目標,強調透過跨國學習與學術交流,培育學生具備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素養與能力,向下扎根,尋求發展社會工作學系的可能。

本所中長期發展目標有四:

一、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

二、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提升專業社會工作素養。

三、加強學術與實務的交流與互動,充實專業社會工作研發。

四、強化國際學術與研究機構的交流,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
    (2008) 林文婷
    優勢觀點是近代發展出之社會工作理論,即使社會工作長久以來都強調要著重服務對象的優點與能力,不過直到1980年代晚期,優勢觀點才被納入實務取向內。 在傳統社會工作專業發展中,病理模式一度居於主流之位,但優勢觀點的發聲,認為實務工作者不該僅將焦點置於服務對象的缺陷與不足,如何去發覺個人所擁有的優勢層面才是值得被關注的。優勢觀點尊重且強調每個人的主體性,它肯定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並相信服務對象本身擁有的能量,實務工作者的存在是與其一同合作努力,去激發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優勢和價值。優勢觀點期待讓服務對象在工作過程中得到充權,找到重新肯定自我的意義與價值。 本研究以7位貧窮青少年為研究對象,結合優勢觀點探討其在貧窮生活經驗中(聚焦於自我看法、同儕以及家人與親子關係三大面向),個人所具備之內外在優勢。研究發現受訪青少年所擁有之內在個人優勢可分為:正向思考(對於「貧窮」的認知、對於「自我」的選擇與改變、對於「未來」的夢想)、正向人格特質(知足、早熟獨立、高度自我要求、自信、樂觀、體貼、積極規劃,徹底執行、踏實)、良好自控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同儕互動面向、家庭經濟危機面向)以及重視自我為生命主角等四大面向;而外在環境優勢方面,則有家人與親友、朋友、鄰里、學校與軍警大學體系、社福機構、政府單位與靈性支持--宗教信仰等七大面向。 最後在研究討論中,研究者認為青少年期所獨有之特質可與優勢觀點相互結合,因此實務工作者可利用其加以發展,做為青少年內外在優勢的發覺與創造者。文末,研究者也分別提出對於從事實務工作、政策規劃與學術研究上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