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9

本校社會教育學系創立於民國44年,因應社會發展需要而設「圖書館組」、

「新聞組」及「社會事業組」等三組。為使教育內涵符合社會變遷趨勢之需求,於民國61年將「社會事業組」更名為「社會工作組」,於民國86年分組招生。隨著時代變遷及因應專精化需求,原隸屬於社教系的「新聞組」與「圖書館組」,陸續獨立成立研究所。繼兩所之後,考量專業發展必要性,於民國94年本所與社會教育學系分離,成立獨立研究所(碩士班)。

為因應二十一世紀高齡化、少子化、多元家庭發展趨勢,及全球化形成跨國人口流動與資訊科技工業發展,對生活經驗與價值觀的衝擊,導致許多社會議題如:兒童保護、婚姻暴力、移民與移工、酒藥癮、新貧階級、失業、長期照護、及災難不斷衍生。加上我國政治民主化及公民社會建構,使得社會大眾對人權與社會福利權高度關注,更隨著各項社會福利法案立法通過與福利服務方案推動,導致對社會工作專業人力需求激增。為因應台灣社會變遷與社會福利之需求,培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目標,並與國際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接軌,本所於民國94年8月1日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仍隸屬於「教育學院」。由於本所教育目標並非以師資培育為主,且專業屬性與教育學院不同;隨著校務發展規劃,於民國98年改隸屬於新成立之「社會科學學院」(簡稱「社科院」)。由於「社科院」僅三所,規模小不利競爭。為強化校際競爭力,經校務會議通過,本院於民國103年與「國際與僑教學院」整併,更名為「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本所成立僅十三年。自成立以來,規劃之教育目標與發展進程,經多次微幅調整,但未有大變動。近程發展目標,主要是因應社會發展之需求,建構完整之教育訓練課程,並結合多元實務工作領域,強化社會工作專業知能之訓練,培育「家庭與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目標。中長程發展目標,強調透過跨國學習與學術交流,培育學生具備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素養與能力,向下扎根,尋求發展社會工作學系的可能。

本所中長期發展目標有四:

一、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

二、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提升專業社會工作素養。

三、加強學術與實務的交流與互動,充實專業社會工作研發。

四、強化國際學術與研究機構的交流,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受督者於督導過程中的充權經驗-以醫務社會工作為例
    (2017) 韓麗年; Han, Li-Nien
    醫務社會工作人員在高度專業發展的醫療環境中,經常性的感受到消權狀況,會影響到其充權弱勢個案及其家庭的能力。故此論文之研究目的為探討受督者來自督導者的充權經驗,並使其轉化為自身力量的歷程,以作為醫務社會工作督導者對受督者充權策略之參考。 本研究採行質性研究方法,深入訪談八位醫務社會工作人員,探討受督者經由督導者的充權行為,使其從消權、充權到爭取專業平權的經驗歷程。 研究結果顯示,社工在個人專業能力、團隊工作、社工部門所感受到的消權狀況,經過督導者在加強個人專業知能、提升與醫療團隊其他成員的對話能力等充權行為後,會令受督者產生內在力量增加、工作上重新著力、更肯定工作價值以及開始爭取專業平權的四階段充權歷程,其中促進反思是督導者重要的充權作為,肯定自我工作價值受到督導者的身教影響最多。然而,個人專業和團隊工作的消權狀況會逐漸改善,但部門的消權狀態卻日益嚴重。 故在醫務社工實務面提出,可將督導者充權知能之培訓課程,融入社工部門之一般性教育訓練課程、督導者應與受督者建立合作取向的夥伴關係、督導者應著重本身的身教示範,以及受督者可藉由督導權力關係進行自我充權之提醒,四點建議。 在醫務社會工作督導制度面上建議,依據年資做階段性的調整,新進員工採行結構性督導制度,三年以上年資者以完成專業任務的自主性督導為主。 在強化組織充權策略方面建議,對內社工部門於醫院內部建立兩種以上的權力來源,對外建議醫務社工專業團體應對醫務工作內容尋求集體意識,並由外在力量影響醫院雇主對醫務社工工作內容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