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以磁光科爾效應及鐵磁共振研究鈷鐵硼銅薄膜磁性行為
    (2013) 曾暄君; Hsuan-Chun,Tseng
    磁控式共濺鍍(Co40Fe40B20)1-xCux薄膜成長於SiO2/Si(100)基板上,總厚度40nm的薄膜x從0至44%,而50nm的則從0至68%;樣品的比例成份及縱深分佈分別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及二次離子質譜來分析,薄膜樣品的表貌則使用原子力顯微鏡來檢測;樣品的磁性行為則是用MOKE與FMR來測量。40nm薄膜的表面平均粗糙度為0.4-1.7nm,銅比例在15-37%範圍間,粗糙度與晶粒大小隨銅比例增加而提高,當銅增加至44%時,粗糙度與晶粒尺寸開始下降;從X射線繞射(XRD)數據得知參雜銅於鈷鐵硼中具有非晶態結構,但當銅增加至66%時XRD在2θ=43.5°出現微弱Cu(111)訊號。 使用縱向磁光科爾儀量測磁滯曲線,發現參雜些微的銅在薄膜平面上出現磁異向性,並以鐵磁共振儀量測微波訊號下共振磁場位置,數據顯示磁易軸矯頑場(Hc)以及角度0°的共振磁場(Hres)皆隨著銅比例增加而降低,40nm銅比例從0升高至44%,Hc從106降低為37.5Oe,Hres從10.8降至7.5KOe,50nm銅從0增加至68%,Hc從105降低為13Oe,Hres從12.5降至5.5KOe,矯頑場降低的原因是銅比例增加使鐵磁物質含量變少,造成鐵磁物質間交換耦合變弱,這與共振磁場隨銅比例增加導致材料內鐵磁耦合減弱而降低的結果一致。 鈷鐵硼銅的阻尼常數,40nm薄膜阻尼常數介於0.010-0.019的範圍,50nm薄膜阻尼常數為0.008-0.017,比預期的阻尼常數相比有偏高的趨勢,推測是參雜銅造成薄膜不同區域地磁矩進動方向與頻率的不一致,導致阻尼常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