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奈米碳管光磁性研究與探討
    (2015) 林子晶; Lin, Zih-Jing
    有鑑於三聯吡啶釕錯合物(Tris(2,2'-bipyridine) ruthenium(Ⅱ),簡稱[Ru(bpy)3]2+)是一具電化學發光特性的光敏劑,可在可見光照射下進行metal-to-ligand charge transfer(簡稱MLCT),具光電應用潛力,本實驗遂製備[Ru(bpy)3]2+的5-胺基菲羅啉(5-amino-1,10- phenanthroline,簡稱NH2-phen)衍生物:Bis(2,2'-bipyridine)-5-amino- 1,10-phenanthroline ruthenium(Ⅱ)(簡稱[Ru(bpy)2(NH2-phen)]2+),再利用化學偶氮修飾法將之修飾在多層奈米碳管表面,得到含釕錯合物奈米碳管,簡稱為Ru@CNT,以進行光磁轉換探討。 實驗結果顯示:在合成條件為13.5 mg [Ru(bpy)2(NH2-phen)]2+、5 mg CNT、0.8 mg NaNO2、20 mg AA與10 mL的0.1 M HCl,反應溫度為80℃,反應時間24 h,能合成出表面修飾較為均勻的Ru@CNT。若以VSM、AC susceptibility分析法、磁性模組與導電模組AFM進行分析,我們發現Ru@CNT受到藍光雷射(ex: 473 nm)照射時,表面上的釕吸附微粒會產生電荷分離,電子組態會由單重態轉變成參重態,而在室溫下產生磁性。若進一步分析其電子躍遷能位,我們推論Ru@CNT受光激發時,電子轉移障礙約為0.5 eV。由於此時MFM所測得的相位差明顯增加,間接證實其光磁性來自電荷分離與電荷轉移,顯示Ru@CNT具有光電與光磁轉換應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