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缺鐵誘導十二指腸腺窩絨毛底部細胞Epas1 及鐵轉運蛋白基因的表現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10-12-??) 葉國義; 葉瑪麗; Kwo-Yih Yeh; Mary Yeh
    目前已知十二指腸上皮細胞能適應膳食中鐵質的改變,但是有關基因以及腸道適應位置之資訊目前並不瞭解。為了探討這些問題,我們從正常、飲食缺乏鐵質及重新攝取鐵質等三組實驗大鼠中,將腸道腺窩-絨毛底部(C-pole)及絨毛頂部(V-pole)組織內的RNA 分離出來,進行基因微矩陣分析,再分別利用RT-PCR 及西方墨點法確認與缺氧及鐵質吸收相關表現的RNA 及蛋白質。在鐵質缺乏的大鼠組別中,其十二指腸中轉錄因子Arnt 及Epas1(Hlf2α)的表現有顯著上升的情況;而與鐵轉運相關的基因,如二價金屬運輸體(DMT1)、cytochrome b reductase(Cybrd 1)、ferroportin(FPN1)、hephaestin(Heph)、heme oxygenase(Hmox1)、Slc39a14(ZIP14)及Slc31a1(Ctr1)等,表現量也有顯著上升的情況,這些基因在絨毛底部(C-pole)都會提早表現;相較之下,細胞內的運輸體Slc31a7(Znt7)表現量不變,而Slc25a37(mitoferrin)的表現量卻下降。重新攝取鐵質之大鼠經血液檢查確認鐵質濃度復原後,發現除了Heph、ZIP14 及Ctr1 的表現量會回復至正常值外,Arnt、Hlf2α及大部分和鐵運輸相關的基因,其表現量依然比正常值高。這些結果可以證明膳食鐵質之攝取會刺激C-pole 到V-pole 漸次增加其細胞核內轉錄因子及鐵轉運蛋白的表現量,我們現有的結果支持C-pole 細胞是負責鐵質吸收適應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