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鄂霍次克海深海沈積物鐵錳相的鉬含量與鉬同位素之初步探討
    (2014) 戴莉; Tai Li
    近年來多接受器感應電漿質譜儀(MC-ICP-MS)迅速發展,使學術界對於原本難以解離的過渡元素—鉬元素,得以有進一步的研究和了解。前人研究中對水體中的鉬元素與同位素的研究主要包含陸地湖泊、河流、河口、開放大洋、封閉海盆;並且包含錳核、遠洋沈積物、火成岩、熱液、冰川等,但對鉬的研究以區域的涵蓋而言仍有限。鄂霍次克海為西北太平洋的邊緣海,具有陸地及開放大洋的訊號,也含有極區的特性。因此本論文工作希望透過深海沈積岩芯的分析以期探究鄂霍次克海地區的鉬及其同位素的變動。 本論文研究使用岩芯MD012414的深海沈積物標本,經萃取沈積物鐵錳相取得澄清液後,取少量進行鉬含量分析;再經層析法純化鉬元素並利用質譜儀及雙示蹤劑同位素分析技術取得鉬同位素訊號值。然後經過重複分析及不同比例添加劑的鐵錳相萃取實驗之驗證後,確認本論文工作的鉬含量及同位素值之實驗分析結果確為標本源自海洋環境系統的訊號。 經前人研究得知海洋中鉬同位素的變動可受到來源、氧化還原環境及成岩作用的影響。萃取沈積物鐵錳相可排除陸源影響,反應海水環境的訊號。研究得知在自生鐵錳氧化物吸附下的氧化鉬之鉬同位素δ98/95Mo =–0.7‰;還原環境下硫化鉬之鉬同位素為δ98/95Mo =2.3‰。另外,在已知的研究發現早期成岩作用中鉬同位素的變動範圍為δ98/95Mo =–0.7~3.5‰。而本論文工作結果顯示MD012414之鉬含量為15.7ppb~162.8ppb,鉬同位素值為–0.99~–3.12‰;此些結果與前人研究比較,都顯示本論文工作的鉬同位素值偏輕,因此認為除了反應成岩作用及氧化環境外,鄂霍次克海之鉬含量的變動與同位素分化的機制當需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