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針對第三型小腦萎縮症探討神經發炎致病機制與具潛力的治療策略
    (2019) 林書安; Lin, Shu-An
    多麩醯胺(PolyQ)介導的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SCA)是由於基因編碼序列中,擴增CAG的重複突變所引起。PolyQ蛋白的錯誤折疊和聚集導致毒性增加,是發病機制的核心,並且伴隨著活性氧化物(ROS)的產生和細胞毒性的增加。氧化壓力會誘發發炎反應,且發炎過程會更進一步造成ROS提升與降低細胞的抗氧化能力。在SCA中,第三型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SCA3)是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中最常見的一型,在台灣所有病例中約佔50%。先前的文獻發現,在SCA3患者橋腦中,出現星狀細胞與微膠細胞活化,顯示發炎過程參與了疾病的致病機制。本研究首先使用小鼠BV-2和人類HMC3微膠細胞(Microglia),評估四種具潛力化合物NC009-1、AM404、VB-037、LM-031的抗發炎能力。在脂多醣(LPS)及γ型干擾素(IFN-γ)活化的小鼠微膠細胞中,四種化合物皆抑制釋放至培養基的一氧化氮(NO)量,顯示具抗發炎活性。在IFN-γ活化的人類微膠細胞中,四種化合物亦皆能抑制釋放至培養基的NO、介白素-1β (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介白素-6 (IL-6)量,並降低細胞中CD68的表現量,顯示其抗發炎活性。為了評估上述化合物於PolyQ SCA的治療潛力,建立了可誘導表現SCA3 ATXN3/Q14~75-GFP並以視黃酸(Retinoic acid)誘導神經分化的SH-SY5Y細胞。待測化合物前處理表現ATXN3/Q75-GFP且神經分化的SH-SY5Y細胞,可以促進神經突生長並減少聚集。視黃酸誘導神經分化及表現ATXN3/Q75-GFP的SH-SY5Y細胞,給予來自LPS及IFN-γ活化的小鼠微膠細胞或IFN-γ刺激的人類微膠細胞的制約培養液(Conditioned medium)的發炎刺激後,增加的凋亡蛋白酶1 (Caspase 1)活性與乳酸脫氫酶(LDH)釋放量,可透過前處理NC009-1、AM404、VB-037、LM-031後而緩解。此外,上述ATXN3/Q75-GFP的SH-SY5Y細胞給予人類微膠細胞制約培養液的發炎刺激後,AM404與LM-031可抑制活性氧化物的上升,NC009-1、AM404、LM-031可以提升神經突生長,NC009-1、VB-037、LM-031可減少PolyQ聚集。接著檢測IL-1發炎相關路徑,發現NC009-1可抑制IκBα-NF-κB路徑的活化,AM404可抑制JNK-JUN路徑的活化,VB-037可抑制JNK-JUN及P38-STAT1路徑的活化,LM-031可抑制IκBα-NF-κB及P38-STAT1路徑的活化。此研究提供新的觀點,有助於第三型小腦萎縮症發炎機制的探討。
  • Item
    以SCA17基因轉殖小鼠模式探討神經發炎病理機制及潛力藥物
    (2017) 鍾妤涵; Chung, Yu-Han
    第十七型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是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化疾病,主要病因是在TATA-box binding protein (TBP)基因上有不正常的CAG三核苷酸重複擴增,經過轉錄及轉譯後會形成polyglutamine片段,造成不溶性蛋白的堆積。第十七型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病人有小腦萎縮、癡呆、肌張力障礙及癲癇等症狀。近年來的研究顯示,microglia (小膠質細胞)涉及多種神經相關疾病,活化的microglia會釋放一些物質如:NO、TNF-α或IL-6作用於astrocyte或神經使得神經發炎現象產生。我們先前的研究,在SCA17基因轉殖小鼠可以觀察到astrocyte (星狀膠細胞)顯著增加,而在本研究中也發現SCA17小鼠小腦中的發炎相關因子如:IL-1β、NFκB、iNOS及IL-6有上升的趨勢。小腦組織切片培養是一個適合用來了解不同細胞間的溝通及網絡的方法,因此,我們以小腦組織切片培養這個平台去評估有抗發炎效果的藥物。在SCA17小鼠小腦組織切片培養中我們發現NTNU008、NTNU037和NTNU063能改善Purkinje cell排列及生長情形,也看到microglia的表現有顯著下降。接下來,我們以小量動物預實驗確認藥物的效果,用藥四週結果發現雖然在行為上並未改善,但在病理分析中可見Purkinje cell丟失獲得改善,microgliosis現象也有顯著下降,周邊系統中IL-6的含量也有下降趨勢。我們選擇NTNU008和NTNU063進入大量動物試驗,藥物處理八週後並無影響小鼠體重,在行為的結果也顯示不會造成小鼠的焦慮程度,雖然在滾輪測試中並沒有看到改善平衡及協調能力,但在步態分析中有顯著的改善站立時間、跨步速度及跑動時間。在病理分析的結果中,也有顯著改善腦中及周邊系統的發炎反應。因此,我們認為,這些研究結果說明以對抗神經發炎為目標之藥物對SCA17的治療具有發展的潛力。
  • Item
    以神經微膠細胞發炎反應為標的之阿茲海默氏症治療策略
    (2017) 謝育軒; Hsieh, Yu-Hsuan
    阿茲海默氏症是常見的漸進性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徵包括細胞外間質的β類澱粉樣纖維(Aβ fibril)堆積,及細胞內高度磷酸化tau形成的神經纖維糾結。目前對於阿茲海默氏症致病機制仍未完全了解,患者也無法被完全治癒,因此發展阿茲海默氏症的治療策略是相當重要的。近年研究顯示神經發炎反應在阿茲海默氏症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抑制神經發炎反應已成為治療阿茲海默氏症的重要標的。與發炎反應相關的微膠細胞是中樞神經的免疫細胞,具有典型的M1 (發炎反應)及替代的M2 (免疫抑制)兩種活化路徑,因此調節微膠細胞活化狀態已被認為是治療神經發炎性疾病的策略。先前本實驗室於脂多醣(LPS)刺激的RAW264.7小鼠巨噬細胞實驗,發現化合物VB-030、037能降低一氧化氮(NO)、TNF-α、IL-1β、PEG2等發炎因子的釋放。延續此發現,本研究首先利用LPS或β類澱粉樣纖維刺激BV-2微膠細胞模式,探究化合物VB-030、037的抗發炎能力,結果發現VB-037能顯著降低LPS/β類澱粉樣纖維刺激BV-2細胞之NO及Iba1蛋白表現,表示VB-037具有抗β類澱粉樣纖維誘導細胞發炎的潛力,同時也利用小鼠發炎抗體矩陣(Mouse inflammation antibody array)揭示VB-037之抗發炎標的IL-1α,並利用西方轉漬分析證實VB-037能顯著降低活化之BV-2細胞之促發炎因子IL-1α。為了測試VB-037對於神經細胞的保護效果,我們利用受發炎刺激之BV-2細胞制約培養液或共處理發炎因子LPS與IFN-γ,建構誘導表現Aβ-GFP融合蛋白的人類SH-SY5Y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發炎模式,實驗結果發現VB-037能提升表現Aβ-GFP融合蛋白的SH-SY5Y之細胞存活率,降低細胞損傷後之乳酸脫氫酶(LDH)釋放量,並促進神經突生長,同時前處理VB-037能降低受LPS與IFN-γ刺激之SH-SY5Y細胞IL1A及磷酸化P38 (T180/Y182)、JNK (T183/Y185)、JUN (S63、S73)蛋白表現量。綜合本研究的發現,VB-037具有抗β類澱粉樣纖維誘導之神經發炎作用及神經保護作用,有潛能發展為抗β類澱粉樣纖維誘導神經發炎之新穎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