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黑豆漿取代膳食中部分動物性蛋白質以減少膳食糖化終產物攝取對於糖尿病前期肥胖受試者氧化壓力、發炎反應指標物及腸道菌相之影響
    (2023) 張鈺禾; Chang, Yu-Ho
    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資料發現肥胖成年人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且過重和肥胖為罹患糖尿病前期或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險因子。肥胖者偏好攝取膳食高度糖化終產物 (dietary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dAGEs)含量較高的食物,被認為是肥胖者容易罹患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黑豆為良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與等量蛋白質的豬肉相比,dAGEs含量明顯較低,因此本試驗以黑豆漿取代膳食中部分葷食蛋白質,探討是否可透過減少dAGEs攝取改善糖尿病前期肥胖者體位、代謝指標及腸道菌叢。本試驗是一個為期16週的隨機交叉介入性試驗,招募20−64歲男性和女性糖尿病前期肥胖受試者,試驗期分成四個階段:0−4週為run-in period,4−8週和12−16週為黑豆漿或熟食豬肉介入期,8−12週為wash-out period,試驗介入期間受試者每日飲用二瓶無加糖黑豆漿或攝取蛋白質含量相當之豬肉做為膳食蛋白質來源。試驗中每兩週會蒐集受試者三日24小時飲食紀錄,並於試驗開始前及介入期前後進行體位測量、採集血液和糞便檢體進行分析。試驗結果顯示,黑豆漿組以每日總熱量校正後的dAGEs攝取量顯著低於豬肉組,且試驗前後血清高度糖化終產物AGEs螢光變化量相較於豬肉組也有下降的趨勢;體組成結果顯示黑豆漿組介入後相較於介入前體脂肪百分比有下降的趨勢。此外,生化指標分析結果顯示黑豆漿組介入後相較於介入前血清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 MDA)濃度顯著降低,且黑豆漿組相較於豬肉組MDA變化量也有顯著差異。糞便腸道菌相結果顯示,黑豆漿組介入後相較於豬肉組Butyriclcoccus和Lachnospiraceae_UCG-010相對豐富度顯著增加。進一步透過相關性分析發現試驗前後每日dAGEs/energy變化量和MDA變化量呈現正相關。因此,每日膳食若以黑豆漿取代部份動物性蛋白質可以減少dAGEs攝取,並改善糖尿病前期肥胖者體內氧化壓力和腸道菌相。
  • Item
    探討lunasin對3T3-L1脂肪細胞與C2C12肌小管細胞在肥胖相關發炎微環境下對葡萄糖利用之影響
    (2022) 姜靖靖; Chiang, Ching-Ching
    肥胖為增加胰島素阻抗、第二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肥胖對人體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使其成為不可忽略的健康議題。在肥胖狀態下,過多的脂肪堆積所分泌的脂肪激素及游離脂肪酸,造成免疫細胞的浸潤,造成部份組織或全身處於慢性低度發炎的狀態,導致相關代謝功能障礙。種子胜肽 lunasin目前已被證實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如抗癌、抗發炎、抗氧化、調節免疫功能以及調解血脂質等。本研究設計為將 3T3-L1 脂肪細胞以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C2C12 肌小管細胞以棕櫚酸 (palmitic acid, PA) 誘導,來模擬肥胖下的發炎微環境,並探討lunasin對於脂肪細胞與肌小管細胞葡萄糖利用的影響。使用 2-NBDG 進行葡萄糖攝取實驗,自然狀態下有胰島素組別中,經處理 10 μM lunasin顯著增加脂肪細胞葡萄糖攝取,處理 25 μM lunasin 顯著增加肌小管細胞葡萄糖攝取。利用免疫螢光染色分析脂肪細胞與肌小管細胞葡萄糖轉運蛋白-4 (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4, GLUT-4) 與胰島素受體 (insulin receptor) 表現,自然狀態下有胰島素組別中,經處理 50 μM lunasin 可顯著增加脂肪細胞 GLUT-4 表現;經處理 10 與 25 μM lunasin則有增加 GLUT-4表現趨勢。最後利用西方墨點法探討肌小管細胞胰島素受體底物-1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 IRS-1)、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 AKT) 與單磷酸腺苷活化蛋白質激酶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磷酸化表現,自然狀態下有胰島素組別中,經處理 10 μM lunasin 可顯著增加 IRS-1 及 AKT 蛋白磷酸化表現。綜合上述,自然狀態下,lunasin 可能具有調節脂肪細胞與肌小管細胞葡萄糖利用的功效,特別是在無胰島素下更為顯著,顯示 lunasin 可能具有類似胰島素,且可能機制則透過增加胰島素受體路徑訊號來調節肌小管細胞葡萄糖攝入。然而對於 lunasin 在肥胖相關發炎反應下,並未明確顯示可調控葡萄糖利用,針對相關訊息路徑值得更進一步探討。
  • Item
    Lunasin對C2C12肌小管細胞其發炎反應與葡萄糖利用之探討
    (2021) 黃靖雅; Huang, Ching-Ya
    摘要 肥胖為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胰島素阻抗及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並在近年來快速增加成為全球的流行病。肥胖會導致體內脂肪激素及游離脂肪酸異常增加,而脂肪激素、游離脂肪酸與及其代謝衍生物會干擾胰島素作用,進而造成胰島素阻抗。種子胜肽lunasin具有抗癌、抗發炎、抗氧化、調節膽固醇以及調節免疫功能等生理功能。本研究目的為探討lunasin處理對肥胖模式下C2C12小鼠肌小管細胞發炎反應和葡萄糖利用之影響。實驗中,將C2C12小鼠肌小管細胞以棕櫚酸 (palmitic acid, PA) 或adipocyte conditioned medium (Ad-CM) 刺激,引發胰島素阻抗以及模擬肥胖微環境,再給予lunasin處理。結果顯示,lunasin的介入不影響C2C12小鼠肌小管細胞存活率,於發炎模式中,lunasin處理能夠顯著降低自然狀態下能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CCL2) 基因表現;在PA誘導的胰島素阻抗模式中,顯著降低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基因表現,及MCP-1和介白素-6 (interleukin-6, IL-6) 的分泌量。在氧化壓力及細胞活性方面,lunasin的介入能夠降低胰島素阻抗及肥胖模式下所刺激產生的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並增加健康細胞比例。於葡萄糖代謝方面,進行了免疫螢光染色、葡萄糖攝入及測量培養基中葡萄糖量來表示胰島素敏感性,實驗結果發現lunasin的介入能夠增加葡萄糖轉運蛋白4 (glucose transporter-4, GLUT4) 之蛋白表現、改善葡萄糖攝入與胰島素敏感性,並顯著增加在PA誘導的胰島素阻抗模式中的肝醣貯存量。綜合上述,lunasin可能減緩肥胖模式下肌肉細胞發炎反應及調節葡萄糖利用,進而改善胰島素阻抗。目前對於lunasin在肥胖模式下藉由何種途徑調控發炎及葡萄糖代謝還尚未清楚,值得更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