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自主多模態影音學習系統對化學鍵結概念學習效應分析
    (2013) 謝之珺
    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與網際網路的日益普遍,電腦多媒體融入教學的趨勢日趨明顯,其具有操作上的便利性與個人學習進度的掌控性,使得各式各樣數位學習教材倍出,並以電腦多媒體做為學習的平台。本研究以坊間某數位學習高中化學課程做為研究的素材,來瞭解學生對於使用電腦多媒體進行學習的情形,研究對象以16位學生使用學習系統進行八隅體與路易士結構概念的科學學習,於實驗進行的同時側錄學生於電腦螢幕介面的使用情形,來探討自主多模態影音學習系統課程與學習介面的使用對於化學概念學習成效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經由自主多模態影音學習系統進行八隅體與路易士結構概念學習,對於概念的整體理解達顯著差異(p= .00< .05)。部分概念在論述方式上不夠明確可能使學習者產生混淆,而對於涵蓋多種概念的情形舉例說明也略顯不足。整體而言,研究對象後測答題表現皆有相當的進步,此外,自主性進行學習更能提升學習系統對於學習的成效。 對於學習系統建議(1)在課程概念上:課程內容應增加涵蓋數種路易士結構畫法原則、具有價數的路易士結構與共振情形的舉例說明。在概念呈現上,應多加利用電腦多媒體所具備的優勢,以三度空間的立體結構、電腦模擬或動畫的形式來輔助教學,透過多重表徵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連結抽象分子符號和分子內部微觀結構兩表徵間的關係,更能增進學生對於微觀分子結構的認知理解情形。(2)在介面功能上:於投影片中增加超連結功能,利用關鍵字連結相關結構進行補充說明。
  • Item
    探究多重表徵教學對於八年級學生學習化學平衡概念與概念改變的影響
    (2009) 卓憲瑞
    化學教師選出學生感到困難的單元有化學平衡、莫耳、氧化還原、化學計量反應,其中化學平衡是被列為學生最難理解的單元(Finley et al., 1982),對化學平衡這個單元而言,許多學生誤以為是一種靜平衡的狀態,殊不知其實它是屬於一種動平衡的概念,Chi等人認為化學平衡的困難之處在於其本體屬性為突現本體,而非直接過程本體,本研究希望透過多重表徵的教學方式,來增進學生的學習理解。 本研究以八年級61位學生為研究參與對象,共分為兩組教學。其中實驗組學生有32人,教學過程是以多重表徵的方式呈現;對照組學生有29人,教學方式則為教師口語和板書教學,兩組學生之中各選出6位標的學生,進行晤談以了解學生具有何種心智模式。 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1.兩組的概念問卷後測部分有達到顯著差異,表示實驗組的多重表徵教學確實能造成學習成效上的差異。 2.兩組的本體問卷在後測、延宕階段都有達到顯著差異,表示強調巨觀、微觀等不同面向的多重表徵教學有助於學習者理解化學平衡的突現過程本體屬性。 3.比較兩組間的心智模式類型分佈結果,不管是實驗組或是控制組方面,在前測階段兩組學生的心智模式都有集中在化學平衡反應的方向是從方程式的左邊向右邊進行的,至於在化學平衡的微觀機制部分,在前測階段兩組的心智模式都有集中在反應物與生成物達平衡時兩者的濃度相等,其中實驗組更有高達七成的比例。 4.從學生的情意問卷中顯示,大部分實驗組同學對於多重表徵教學是抱持著正面的反應。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多重表徵教學成效是優於控制組的傳統教學,建議科學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藉由不同表徵之間的交互作用,幫助學生了解化學現象中的科學概念,如此以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心智模式。
  • Item
    多重表徵理論在理化科教學成效之研究—以酸鹼鹽單元為例
    (2011) 蔡俊義; Chun-Yi Tsai
    本研究探討多重表徵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生在酸鹼鹽單元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是否會有所差異。研究對象為北市某國中二個八年級的班級共60位學生,研究採準實驗研究設計方式進行,其中實驗組學生有31人,實驗組之教學方式是以多重表徵呈現之「多重表徵教學法」;對照組學生有29人,對照組之教學方式則為教師板書及口語教學並配合課本實驗之「傳統教學法」。研究工具共有二項,其一為研究者自編之學習成就測驗:內容為酸鹼鹽的概念,並於教學完進行測驗,實測的Cronbach's α值為0.90;其二為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林素華教授所領導的工作小組所研發出來的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實施不同教學法前後分別測驗「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前測和後測的Cronbach's α值各為0.88 和0.89。研究結果如下:(一)實驗組學生在學習成就上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二)實驗組學生在學習保留成效上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三)實驗組學生在學習動機上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本研究建議如下:(一)教師多使用多重表徵進行教學,不但可以提昇學習動機低落的學生學習,更進一步可提昇學生的學習成就;(二)針對抽象的化學概念、學生不易連結的巨觀現象與微觀的本質或化學變化的過程之單元,如化學平衡或化學反應,可嘗試以多重表徵進行教學。(三)本實驗不實施酸鹼鹽成就測驗前測而以八年級上學期三次段考平均為起點行為,是因為重測會受到練習的影響,後測會受到前測的影響,會有練習的效應,因此不實施酸鹼鹽成就測驗前測。但經研究後發現,仍建議採用酸鹼鹽成就測驗前測,因為比較能夠看到學生透過教學後在哪些概念上有改善。
  • Item
    多重表徵理論在理化科教學成效之研究-以波動與聲音的世界單元為例
    (2012) 李美螢
    本篇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多重表徵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對學生於波動與聲音的世界單元的學習成就及學習內容保留是否會有所差異。研究對象為北市某國中二個八年級的班級共48位學生,研究採準實驗研究設計方式進行,其中實驗組學生有23人,實驗組之教學方式是「多重表徵教學法」;對照組學生有25人,對照組之教學方式為「傳統教學法」。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學習成就測驗:內容為波動與聲音的世界的概念,並進行前測、後測及延宕測。 研究結果如下:(一)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在學習前無顯著差異,表示兩組學生起點行為差不多;(二)實驗組學生在學習成就上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三)實驗組學生在學習保留成效上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 本研究建議如下:(一)教師多使用多重表徵進行教學,不但能提昇學生的學習成就,也能讓教學多樣化;(二)對於較抽象的科學概念,不容易理解及連結之單元,如聲音、光、電磁,教師可嘗試使用多重表徵進行教學;(三)本研究參與的學生人數不多,多重表徵教學組和對照組的人數分別為23 人和25 人,於未來的研究上可增加參與者的樣本人數,讓得到的研究數據將更加具有說服力。
  • Item
    以混成軌域之電腦多媒體教導學生判斷分子形狀
    (2005) 呂益準
    中文摘要 本研究設計混成軌域多媒體教材「歐比托」,輔助學生學習「如何判斷分子形狀」。將文獻中學生在學習本章節之困難,分類為「符號/符號表徵轉換」及「空間能力」,並依此設計題本,分析學生使用「歐比托」之後的學習成效。最後施以問卷調查暸解使用多媒體之學生對於此學習活動的感受與態度。 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高中二年級學生,採準實驗研究法,分為使用多媒體「歐比托」之實驗組30人,及未使用多媒體之對照組36人,兩組分別來自四個班級。依實施時間順序為前測、教學活動、後測、最後對實驗組施以多媒體態度量表。 本研究獲致結果如下: (一)、歸納學生的迷思概念可由以下四點獲得改善: 1.完整化知識表徵系統; 2.強化知識過程的邏輯性; 3.強調符號與概念意義之間的聯結; 4.避免八隅體規則的濫用。 (二)、「歐比托」確能幫助學生學習「符號/符號轉換」及「空間能力」。 (三)、實驗組學生對「軌域相關概念」及「判斷分子形狀」顯示出中度的顯著相關,對照組學生則程完全不相關。 (四)、實驗組學生對本研究之教學媒體持有正面的態度,但仍需要老師適當的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