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含三甲基矽基之磷硫三腳四牙基的二價鐵錯合物合成及其性質與光譜探討
    (2012) 蔡佩真; Pei-Chen, Tsai
    本研究使用一個含磷硫多牙基的配位基Tris(3-(trimethylsilyl)2-mercaptophenyl)phosphine (P(STMS)3H3) 含磷硫多牙基的配位基,將其去質子化後與Fe(BF4)2和PPN(BF4) 在四氫呋喃與乙腈之混和溶劑下反應,可成功地合成出深綠色的二價鐵錯合物 [PPN][Fe(CH3CN)P(STMS)3] (1)。錯合物1的中心架構為二價鐵上鍵結了配位基的一個磷原子與三個硫原子,而形成雙三角錐的結構 (τ = 0.97)。將去質子化後的配位基P(STMS)33-和FeCl3與PPNCl反應後則可以得到棕色錯合物 [PPN][FeClP(STMS)3] (2)。而錯合物1中所鍵結的乙腈分子可以被外來的配位基所取代,錯合物1在室溫下與一氧化碳與PPNN3反應,可分別生成在空氣下穩定的紫色錯合物 [PPN][Fe(CO)P(STMS)3] (3)與棕色錯合物 [PPN][Fe(N3)P(STMS)3] (4)。錯合物1-4的生成可由紅外線光譜儀、紫外光-可見光光譜儀與X-ray單晶繞射儀鑑定。當錯合物1與氧氣反應時會形成深紫色的物種,在-80°C的低溫下,可由紫外光-可見光光譜儀偵測到該溶液在497 nm (ε = 2205 M-1cm-1)、561 nm (ε = 2284 M-1cm-1) 與659 nm (ε = 2807 M-1cm-1) 三個位置有電荷轉移吸收峰的生成。根據先前的文獻資料,我們推測錯合物1與氧氣在低溫反應後生成一種含氧的鐵中間體。
  • Item
    非血基質酵素之N3O2五牙配位基二價鐵擬態化合物之合成、性質及反應性探討
    (2012) 李柏毅; Po-Yi, Li
    本研究沿用之前所設計的N3O2五牙配位基H2BDPP,為一個 C2對稱並具有掌性中心與羥基的吡咯啶。將去質子化的配位基BDPP2-與FeCl2反應,能成功地得到二價鐵錯合物FeIIBDPP (1),若於室溫下將[Fe(CH3CN)6](OTf)2與BDPP2-反應並加入氧氣可得到三價鐵錯合物[FeIIIBDPP](OTf) (2)。錯合物1、2也藉由X-ray單晶繞射解析法、紫外光-可見光光譜儀(UV/vis)、循環伏安法(CV) 以及電子順磁共振光譜(EPR)進行鑑定與探討。錯合物1與氧氣於-80˚C下反應時,溶液呈現茶色且在UV/vis圖譜上可以觀察到330 nm的特徵吸收峰,當溫度升至-50˚C,可以觀察到溶液呈紫色,且具有330 nm、525 nm 兩個特徵吸收峰,與文獻中FeIII-OOH相似,最後,於0˚C時可得到黃色溶液,與錯合物2有相似的UV/vis特徵吸收峰(λmax = 310 nm),而反應後的溶液可由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偵測到二苯基甲酮的產生。若以三苯基磷為反應物,於-80˚C下與氧氣反應後的錯合物1溶液反應,可由GC-MS偵測到主產物三苯基氧化磷(33%) 以及副產物二苯基甲酮(12%)。我們預測二苯基甲酮的生成應該是反應中進行了BDPP2-上的氫原子轉移並伴隨著碳-碳鍵的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