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華語文學系(106學年度起與華語文教學系整併)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5
Browse
4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福幫與客籍互動---1919年的檳城事例(2008-12-21) 吳龍雲Item 遭遇帮群 : 槟城华人的社会跨帮组织(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八方文化创作室, 2009-07-01) 吳龍雲Item 迂回取徑:檳城華僑公會的創立與當地社團(2008-12-14) 吳龍雲Item 唐代字樣書文字屬性歸類初探(2008-12-01) 蔡忠霖Item 俗字構字部件形體變異研究(2009-05-02) 蔡忠霖Item 2007-2009年台灣地區敦煌學研究綜述(中國唐代學會, 2009-09-01) 蔡忠霖; 周西波Item 唐五代俗字研究述評(中國唐代學會, 2008-11-01) 蔡忠霖Item 論字書的字形規範及其「竝正」現象(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2009-12-01) 蔡忠霖字書的編纂,是歷朝歷代文字規範的重要手段,影響也最為廣大。雖然許多字書兼蒐異體,但究其用意主要還是在於確立標準字形,並希望藉此制衡異體俗字的泛濫。在各時代字書的正字之中,幾乎都存在著一種特別的現象,那就是單一文字竟然時常羅列兩個以上的異體正字。此點和現今的文字規範觀念中列舉唯一正字的作法有很大的落差,是值得深入的探究的現象。本文從文字規範的立論,唐代字書為例,剖析其標準字形的內涵及訴求,並針對其正字中單一文字出現多個正字(竝正)的現象,及其悖於規範目的矛盾及因應方式作一番解析。Item 從寫作的意涵與內容說起(臺北縣:醒吾技術學院, 2008-12-01) 蔡忠霖Item 「儂即客家、乃是客家」---論中越邊境的漢族與非漢族間的跨境遷徙及族群身分變換(2007-12-23) 楊聰榮族群經常在遷徙中形成,是人類歷史上不同民族產生和遷徙都有直接的關係,也有許多民族起源神話的主題就是遷徙,問題是在於族群的記憶是否對遷徙的歷程仍有清楚的記憶,還是關於族群的自我認識也在這個遷徙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與變換。這篇論文主要以兩個與客家族群密切相關的兩個越南少數民族為對象,來討論族群如何經過跨境遷移之後,也隨之變換族群身分。越南廣寧省的「乃族」,應該與廣西的「乃話」應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在中國境內操這種語言的少數族群努力漢化,目前是廣西的客家人,但在越南境內卻因為越南的少數民族識別而被訂為「乃族」。至於越南北部的「儂族」,更是因為遷徙而產生族群身分變化,留在廣西境內仍是客家人,但在越南境內,卻因法國當局不願承認其漢人身份,重行調查,以其職業定為「儂族」,後來成為法國動員參加越戰的重要少數民族。一部分流寓海外,成為「儂族」戰士,留在越南者主要遷到南方,卻在南越地區參加客家人的社區,變回客家人。這兩個特殊的少數族群的例子提供我們對於族群與遷徙命題的諸多想像,也是思考族群認同本質的重要參考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