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6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小資優巡迴輔導班的運作:教師觀點的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0-04-??) 柳品伃; 陳偉仁; Ping-Yu Liu, Wei-Ren Chen巡迴輔導是資優教育服務的型態之一,本質性研究採深度訪談及資料蒐集與分析,以三位教師的觀感與實踐經驗,探究國小資優巡迴輔導班在行政領導、教學執行、環境支援層面的實施與交互情形,其呈現出的運作現況分別:「有做就好,維持相安無事的平衡」、「朝向個案本位服務,尋求供需進退的定位」、「盡力而為,關注主軸課程的經營」,文末進行討論與建議。Item 臺灣國民中小學資優資源班課程與教學實施狀況與展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7-06-??) 黃楷茹; 陳偉仁; 陳美芳; Kai-Ju Huang, Wei-Ren Chen, Mei-Fang Chen教育是不斷累積與更新的過程,臺灣近年教育政策與環境的變化,讓資優教育處於常需調整的不穩定狀態。本文建構出探究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的重要面向與內涵,並參照研究文獻、全國性資優會議紀錄及評鑑資料,回顧臺灣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的歷史,續以一份近年調查研究資料為基礎,從需求評估、專業研發、課室運作及資源支援四大向度,剖析臺灣國中小資優資源班課程與教學狀況;最後提出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與建議。Item 從自我決策理論探析資優兒童的自主學習(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8-04-??) 陳偉仁; Wei-Ren Chen自我決策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從有機觀點來看人類的行為,認為研究者應該重視人類行動的動力本質,本文以自我決策理論為基礎,探析資優兒童的自主學習,援引資優教育學者Françoys Gagné的論述,理解動機與意志如何使資優個體的自我決策,導向才能發展的可能,並從相關研究、現場實地觀察,嘗試理解資優兒童自主學習中自我決策的心理機轉。文末由一個資優教師成長團體不同階段接段課程實踐的體悟與觀察,提出未來值得深究的研究議題。Item 資優教育均衡發展之規劃及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12-??) 陳昭儀; 林秋萍; 李家兆; 陳偉仁; 馮理詮; Chao-Yi Chen; Chiu-Pig Lin; Chia-Chao Li; Wei-Ren Chen; Li-Chuan Feng為培育資賦優異人才,發展資優學生之多元潛能,有效整合資優教育資源,並同時關照資優教育品質之提升及量的擴充,各縣市、各類資優教育之均衡發展為其關鍵要素。本文從均衡發展理念與指標、資優教育實施現況以及均衡發展實施歷程之探討,提出國內資優教育均衡發展的展望。Item 安其所適,成其所才 ~ 社區本位藝術教育展現的融合蘊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06-??) 陳偉仁; Wei-Ren Chen融合教育強調對人的「差異」的接納、欣賞與轉化,因此融合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本文分享一位國小美術班老師實施的「社區本位藝術教育」,在校園中轉化學生的差異為合作資源,以及將學生的才能發展與地方關懷結合,並與藝術教育社群積極分享自身的實踐,創造具有地方感的藝術才能發展教育,呈現出後現代藝術教育家Gude (2007)所指的「關注生活的課程」(attentive living curriculum),體現「安其所適,成其所才」的融合蘊義。Item 區分性逆向課程設計的探析與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8-06-??) 陳偉仁; 吳雅萍; 陳明聰; Wei-Ren Chen, Ya-Ping Wu, Ming-Chung Chen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結合區分性教學的模式,是回應課程標準卻不標準化,能夠讓教師適性而教,學生成功學習的方式,符合後標準化時代的課程設計理念。本文簡介區分性逆向課程設計,輔以一個國小五年級數學科「容積」單元的課程試探,分析該教學模式在實務轉化上的相關議題,反思如何發展持續且精準的評量,回應多元差異,並提出「脈絡」是引動教學革新的關鍵所在,希望引發更多融合情境中的教育工作者,思考與實踐回應課程綱要又考量學生多元差異的課室運作方式。Item 安其所適,成其所才 ~ 社區本位藝術教育展現的融合蘊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06-??) 陳偉仁; Wei-Ren Chen融合教育強調對人的「差異」的接納、欣賞與轉化,因此融合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本文分享一位國小美術班老師實施的「社區本位藝術教育」,在校園中轉化學生的差異為合作資源,以及將學生的才能發展與地方關懷結合,並與藝術教育社群積極分享自身的實踐,創造具有地方感的藝術才能發展教育,呈現出後現代藝術教育家Gude (2007)所指的「關注生活的課程」(attentive living curriculum),體現「安其所適,成其所才」的融合蘊義。Item 從「情生意動」到「和而不同」:融入社會技巧訓練的生命教育課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5-03-??) 陳偉仁; 楊慧姈; 陳烱亮; 陳姵妏; Wei-Ren Chen; Huey-Ling Yang; Chiung-Liang Chen; Pei-Wen Chen社會技巧是影響特殊需求兒童在融合情境中,發展人際互動,增進調適能力的重要知能。本文分享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以後簡稱國語實小)資源班教師團隊,開發「情意取向生命教育」的社會技巧訓練課程的歷程。課程發展以繪本故事討論與延伸活動作為活動主體,教師從強調情意知能引發「情生意動」的觀點,轉變為生命帶領生命的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和而不同」的生命智慧,這之間的常與變,呈現出團隊教師的專業發展,依此提供相關的實務建議供參考。Item 人才培育的空間美學:在地化資優教育的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2-09-??) 陳偉仁; Wei-Ren Chen「在地化」(localization)是這個強調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的後現代社會裡,經營資優教育的重要理念。本文探討晚近文獻中提出的地區/校本資優教育經營模式,並以數個別美國本土具特色的偏鄉資優教育案例作為發想的基點,提出音、光、熱、氣、水五個培養在地人才的環境要素,要素間的動態關係源於教育工作者感知紋理,營造氛圍,型塑出在地化的人才培育空間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