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自行車座椅位置對下肢關節力學與運動表現之影響
    (2014) 陳家祥; Chia-Hsiang CHEN,
    正確的騎乘姿勢不但可以減少運動傷害,更可以提升運動表現,但在何種姿勢調整下,可以提供較好的運動表現或騎乘舒適性,仍缺乏實證性的科學證據。因此設計三個實驗進行探討。目的:實驗一:探討自行車不同坐墊位置對運動學、動力學及肌肉活化的影響;實驗二:探討疲勞介入後對不同坐墊位置騎乘姿勢的影響;實驗三:探討自行車不同坐墊位置騎乘姿勢調整前、後的運動表現。方法:本研究三個實驗之受試者(平均身高:176.5±5.5公分;平均體重:75.4±8.4 公斤;平均年齡:25.6±3.8 歲)均相同。實驗一與實驗二:為室內實驗,透過動作分析系統、測力計、肌電儀分別觀察自行車不同坐墊位置(前後、上下)對運動學、動力學及肌肉活化的影響及探討疲勞介入後對不同坐墊位置自行車騎乘姿勢的影響。實驗三:為戶外實驗,透過SRM 功率計計算實際騎乘之功率、時間與心跳。所有的統計結果均採用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顯著水準訂為α=.05。結果:最有效率的騎乘位置為:髖關節角度為85度,膝關節角度為145 度 (35度),踝關節角度為90度 (下死點膝關節角度在30度,並向前移動5公分)。當坐墊位置向前移動,會有較大的平均髖、膝、踝關節及最大的踝關節關節力矩、股四頭肌及腓腸肌的肌肉活化,不同坐墊位置會使用不同的關節策略(5號使用髖關節策略與6號使用踝關節),增加固定騎乘下的時間及減少20公里的戶外騎乘的時間。當坐墊位置向前移動,可提高騎乘之運動表現及舒適性。結論:過去研究發現在最佳自行車踩踏位置為下死點膝關節角度在30度,然而本研究發現下死點膝關節角度在30度並向前移動5公分為最有效率得騎乘位置,當坐墊位置向前移動可透過踝關節產生較有效率的踩踏提升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