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週末籃球聯賽參賽者持續參與預測模型之研究
    (2021) 吳咏宣; Wu, Yung-Hs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週末籃球聯盟球賽參賽者持續參與球隊之預測,以問卷調查法詢問週末籃球聯盟球賽參賽者之參與動機、團隊氣氛與社會支持與持續參與該球隊之情形,共回收272份網路問卷。根據回收問卷分析參與動機、團隊氣氛、社會支持與持續參與之現況與差異,並以多元迴歸分析變量間之關係,最後以邏輯斯迴歸建構出預測是否持續參與該球隊之模型。研究結果發現在多元迴歸分析中,參與動機 (β = .178,p = .003)、團隊氣氛 (β = .317,p< .001)、社會支持 (β = .232,p <.001) 對持續參與之預測模型R2為.352,且和持續參與有正向關係且達顯著水準。在邏輯斯迴歸分析中,以性別等15項人口統計變量以及參與動機、團隊氣氛、社會支持等三個變量之層面,對是否持續參與球隊之預測模型R2為.467,其中是否缺乏時間 (Wald = 4.400,p = .036,Exp(B) = 1.09)、球隊是否有原本就認識的人 (Wald = 8.422,p = .004,Exp(B) = 34.847)、休閒需求 (Wald = 4.071,p = .044,Exp(B) = 1.69) 等三個變量達到顯著水準,可有效預測是否持續參與球隊。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供實務上的建議,供週末籃球聯賽參賽者與主辦單位作為改善持續參與的參考。
  • Item
    活動熱情對青少年社會支持及主觀幸福感之影響
    (2010) 萬礎榮; Chu-Jung Wan
    擁有嗜好與興趣通常可以增進人們與社會的各種關聯,並進一步使生活更為充實與滿足;但若是對活動抱持過於積極的態度,卻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本研究即是以Vallerand (2003) 所提出的二元熱情觀點 (dualistic model of passion) 來探討我國高中職學生及棒球代表隊活動熱情與社會支持及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之調查對象為台灣高中職學生及硬式木棒組棒球選手,於2010年4月期間進行研究資料之蒐集。問卷量表是參考Vallerand (2007) 之活動熱情量表、Dubow與Ullman (1989) 所編製的主觀社會支持量表及施建彬(1994)、陸洛(1996)的精簡版「中國人幸福感量表」製編而成。本研究是以SPSS 17.0進行研究資料的統計分析,根據研究結果有以下結論。首先,調和式熱情與強迫式熱情為一不可分割的概念,在探討活動熱情的影響時,應將兩者同時檢驗。其次,調和式熱情的影響會超過強迫式熱情的影響。另外,調和式熱情是影響青少年社會支持及主觀幸福感之重要因素,強迫式熱情卻不一定對青少年造成負面的影響。活動熱情與社會支持可有效地預測青少年的主觀幸福感受,但對於一般高中職學生及棒球員學生有不同的情形。最後,本研究也發現,一般學生的活動熱情與棒球員學生對棒球的熱情有本質上的不同。這本質上的不同造成了一般學生與棒球員學生在參與行為上的不同,進而使得活動熱情對社會支持及主觀幸福感有不同的影響。
  • Item
    體育志工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對幸福感之影響研究—以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為例
    (2010) 郭哲君; Kuo Che-Chun
      本研究以幸福感理論為根據,旨在探討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知覺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對幸福感之影響關係。以志願服務於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之志工,共計1,017位體育志工為研究對象母群體,於2010年5月3日至5月14日,透過問卷調查法得有效樣本470份,以瞭解志工在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幸福感之知覺現況,並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在身份背景上以女性、20歲(含)以下、就讀主辦賽會之學校、過去曾有擔任志工經驗者為多數,顯示本次研究之志工主要為主辦學校的大專學生志工為主力。 二、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在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幸福感之知覺評價皆介於「普通/不一定」到「同意/符合」之間,屬中等以上之程度,顯示仍有向上提升之空間。 三、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之性別、年齡、就讀學校、過去擔任志工經驗以及服務組別會影響其社會支持知覺。 四、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之性別、就讀學校以及過去擔任志工經驗會影響其工作滿意評價。 五、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之性別和就讀學校會影響其幸福感感受。 六、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對幸福感具解釋力。   基於上述結論,建議未來相關單位在志工的組織、培訓與管理上,應把三者時間拉長,作更有系統性的規劃與執行,並透過各種活動的參與進行評鑑,藉以維持志工間的橫向情感與凝聚力,並可針對志工工作態度或成效進行檢視,發揮綜效。
  • Item
    臺灣地區空手道教練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2007) 林冠君; Kuan-chun Lin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灣地區空手道教練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並經由不同背景變項之分析,比較三者之差異。本研究以175位空手道教練為研究對象,採自編之「臺灣地區空手道教練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結果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進行統計分析,繼針對調查結果選取4名受訪者進行訪談,並將研究結果綜整討論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囿於法令束縛與限制而感受到較高的工作壓力,而家人給予空手道教練的支持與鼓勵,亦感受到較高的社會支持,與同事互動良好及受到主管的肯定,故工作滿意度較高。 二、運動成就較低、證照等級較低、兼職與訓練時間較長者,其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較高;而學歷較低、運動成就較高、證照等級較高、全職、年資較深、訓練時間較長與每月收入較高者,其工作滿意較高。 三、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度呈現負相關;而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則呈現正相關。 四、法令束縛、人際關係、專業成長與選手訓練之工作壓力,最能影響工作、薪資、同事與主管之工作滿意度。而家人、主管及專業團體支持之社會支持力量,對工作、同事及升遷(級)之工作滿意度影響最大。
  • Item
    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對高中體育課學生個人與社會責任之預測:以基本心理需求為中介變項
    (2019) 王鵬宇; Wang, Peng-Yu
    個人與社會責任是近年來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目標。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一、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對學生個人與社會責任的預測情形。二、基本心理需求在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和學生個人與社會責任之間的中介效果。本研究以臺北市4所高中體育課學生為研究對象,男生171人,女生253人,均為高二年級學生。經參與者同意後發放問卷。研究工具包括: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量表(體育課版)、體育課學生責任量表、知覺自主性量表、知覺勝任感量表以及知覺關係感量表。所得結果如下:一、賦權動機氣候可正向預測學生個人與社會責任。二、削權動機氣候可負向預測學生個人與社會責任。三、基本心理需求中自主性、勝任感、關係感在賦權動機氣候與學生個人與社會責任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四、基本心理需求中自主性、關係感在削權動機氣候與學生個人與社會責任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 Item
    以健身運動行為模式之觀點探討影響健身運動行為之因素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00-12-01) 馮木蘭; 卓俊伶
    本研究旨在根據「健身運動行為模式」探討影響健身運動行為的因素。該模式預測:若人們具有內在運動控制的主觀知覺,對身體活動抱持正面的態度,擁有正面的自我概念,以及對健康、身體外表具有正面的價值觀,則人們已處於準備運動的狀態中,一旦知覺行動利益大於行動障礙,產生健身運動行為。本研究利用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位成年女性從不運動變成規律健身運動的歷程及其內在傾向的轉變。研究發現個案的健身運動行為改變歷程並不完全符合「健身運動行為模式」的預測;個案開始接觸健身運動的原因是有高的自我效能及社會支持,而此兩因素並非健身運動行為的準備因素。在從事一段時間的健身運動之後,個案才逐漸體會到健身運動的好處,並且對身體活動、自我概念以及健康、外表抱持正面的態度。此一循環式的歷程顯然有別於「健身運動行為模式」的預測。最後根據本研究的發現,對體育教學實務工作者提出進一步的應用建議,並且對未來健身運動心理與行為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 Item
    生活積極承諾之成功老化與幸福感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2-09-01) 郭哲君; 鄭志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高齡體育志工之成功老化情形,依據成功老化定義內涵做為研究基礎,透過個人背景變項中的教育程度,以及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幸福感進行測量與分析,以驗證中高齡者參與志工服務時之成功老化解釋情形。方法:以2010年志願服務於新北市政府體育處之志工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21份。所得資料經處理後以描述性統計、階層迴歸分析法進行統計驗證。結果:新北市體育處體育志工在年齡部分主要以51~60歲之中高齡者居多,佔67.8%,教育程度屬中等程度,主要以高中職(含)以下的82人為多,佔67.8%;受訪者知覺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幸福感三者皆介於「普通」到「同意」之間;透過階層迴歸分析顯示,受訪者之教育程度、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能共同有效解釋幸福感達60.1%的變異量。結論:新北市政府體育處體育志工在年齡上主要為中高齡者,教育程度屬中等程度,其知覺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幸福感三者皆趨近正向之態度,同時,教育程度、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可有效解釋幸福感,反映出其成功老化的傾向。
  • Item
    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與體適能相關因素研究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07-01) 李彩華; 方進隆
    本研究以台北市八所國民中學學生為母群,採分層抽樣,共得有效樣本 676名,參加體能檢測與問卷調查,體能測試項目有:(一)身體質量指數,(二)一 分鐘仰臥起坐,(三)坐姿體前彎,(四)心肺耐力(男生1600公尺、女生800公尺 跑走)。本研究將所獲得的資料與活動量值以單因子變異數、積差相關與逐步 迴歸分析處理,結果發現(一)身體活動量因性別、年級等個人因素而有顯著的 差異,男生顯著高於女生:一年級與二年級皆高於三年級。(二)台北市國中學生 在假日所從事的中重度身體活動頻率較平時多,且以(壘)球、排球、桌球、 保齡球、騎腳踏車等的休閒活動居多。(三)身體活動量與運動社會支持、運動自 我效能、健康體適能因素呈顯著正相關,顯示增君運動社會支持及自我效能對 身體活動量的提昇有很大的助益。(四)身體活動量可由性別、年級、社會支持、 自我效能、有無規律運動來預測,並可解釋23.8%的變異量,其中以性別最 具預測力。 根據本研究結果,適度增加學生之社會支持及運動自我效能有助於學生身 體活動量的提昇,且不論是休閒或星期假日時的各類身體活動參與亦能有效增 加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因此,建議教育單位可由建立健康體觀念、加強學 生社會學習與規律性的身體活動以及多鼓勵女學生於學校內及休閒時各種身體 活動的參與,以達到降低慢性疾病與增加健康體能之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