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下坡跑誘發肌肉損傷對隔天高脂肪餐後血脂濃度之影響(2019) 楊璁人; Yang, Tsung-Jen研究背景:先前研究認為持續性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可以藉由運動中的能量消耗,降低隔天高脂肪餐後的血脂濃度,而阻力訓練所造成的全身性肌肉損傷可能會抵消運動降低餐後血脂濃度的效果,但目前仍不瞭解有氧運動導致的肌肉損傷對餐後血脂濃度的影響。目的:本研究目的為利用下坡跑形式探討有氧運動介入誘發肌肉損傷,探討有氧運動後的肌肉損傷對隔天餐後血脂濃度的影響。研究方法:招募9位健康成年男性採用隨機分配實驗設計,以60% VO2max強度進行30 min下坡跑 (downhill running, DR)、30 min平坡跑 (level running, LR) 及30 min休息 (control, CON) 共三次測試,於運動後攝取一標準晚餐後,禁食12 hr後進行高脂肪餐測試 (fat, 1.2g/kg; CHO, 1.1 g/kg; protein, 0.33 g/kg; kcal, 16.5 kcal/kg),探討餐後後0.5, 1, 2, 3, 4, 5, 6 hr血脂濃度及呼吸交換率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 RER) 的變化。結果:三次測試的高脂肪餐後各時間點血清三酸甘油酯濃度及濃度與時間曲線下面積無顯著差異,DR測試餐後血清游離脂肪酸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顯著高於CON測試 (p = 0.03) ,但甘油濃度在三個測試間無顯著差異;DR測試餐後HDL-C濃度於0, 0.5, 1 hr顯著高於CON測試 (p<.05) ;DR測試餐後6 hr血清肌酸激酶濃度顯著高於LR及CON測試 (p<.05)。結論:本研究發現下坡跑有氧運動產生的肌肉損傷誘發隔天肌肉損傷指標物質肌酸激酶濃度上升,此肌肉損傷對餐後血液三酸甘油酯代謝無顯著影響,但可能降低肌肉對餐後血液游離脂肪酸的代謝。Item 黑木耳增補與有氧運動介入對過重者身體組成與代謝指標之影響(2016) 丁文琴; Ting, Wen-Chin目的:探討短時間黑木耳增補與有氧運動介入對過重者身體組成、代謝指標、血壓與安靜心跳數影響。方法:招募32名BMI≧24 kg/m2過重男性 (年齡:20.53±1.30歲;身高:173.45±6.70公分;體重:90.16±19.48公斤;BMI:29.83±5.32 kg/m2) ,並依心肺耐力指數配對均分成四組:黑木耳有氧運動組 (AAE組) 、安慰劑有氧運動組 (PE組) 、黑木耳組 (AA組) 和控制組 (CON組) 。實驗期間共四週,AAE組、PE組與AA組每天進行黑木耳 (或安慰劑) 增補6公克,且AAE組和PE組每週須從事50%~60% HRR有氧運動150分鐘;在實驗前 (PRE) 、實驗第8、15、22與29天 (D8、D15、D22與D29) 測量身體組成、血壓與安靜心跳數,並同時於PRE、D15與D29採集代謝指標,分析血漿中血糖 (BG) 、三酸甘油酯 (TG) 、總膽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 、C-胜肽鍊胰島素 (C-peptide) 、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 (hs-CRP) 與動脈硬化指數 (AI) ,並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顯著水準為α=.05。結果:在體重和BMI方面,PE組於D22與D29比PRE達顯著下降;而腰圍方面,AAE組與PE組在D29天比D8下降5.5%與4.8%達顯著水準;但各組在體脂肪百分比、非脂肪重與腰臀圍比則未達顯著差異。代謝指標方面,AAE組、PE組與AA組在LDL-C與AI數值上皆有顯著下降;PE組在TC與C-peptide濃度達顯著下降,並顯著提高HDL-C濃度。至於AAE組在hs-CRP濃度變化雖未達顯著差異(p>.05),但罹患心血管疾病從高風險數值 (3.70 mg/dL) 降至為中風險數值 (1.89 mg/dL)。此外,AAE組與PE組在安靜心跳數數值上皆有顯著降低 (13.8%與13.5%)。結論:增補黑木耳粉末膠囊可有效改善LDL-C與AI,若再加上有氧運動則更具加乘效果;也再次證實從事有氧運動對於身體組成、代謝指標與安靜心跳數提供較多正面改善心血管疾病之效果。Item Effects of Acute Exercise and Age on Inhibitory Control: A Combined ERP and Source Localization Study(2018) 謝漱石; Hsieh, Shu-Shih本研究之目的為二: (一) 檢驗年齡是否影響急性運動對抑制控制的行為與電生理表現之效益;及 (二) 了解運動促進抑制控制表現的神經基質,並檢驗年齡是否影響該神經基質。本研究招募24位年輕男性 (平均年齡 = 24.0 ± 3.1 年) 及20位老年男性 (平均年齡 = 70.0 ± 3.3 年)。參與者以對抗平衡次序方式從事一次急性運動情境 (強度為 50-70%的心跳保留值) 與一次影片情境,其後使用Stroop叫色測驗進行抑制控制表現測量,同時進行認知行為與事件關聯電位的資料收集。行為表現的參數包含反應時間、反應正確率;事件關聯電位的參數則包含P3與N450成分波,另以sLORETA作為腦波源分析之工具。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運動能縮短參與者的反應時間,其效益不受認知作業的難度或參與者年齡所影響;作業難度對於反應時間產生的干擾於運動後有所減少,其效益不受年齡所影響。事件關聯電位部分,急性運動誘發較大的P3振幅並降低N450的振幅,其效益不受作業難度或年齡所影響。源分析部分,急性運動誘發年輕人大腦左側外側前額葉及前扣帶迴的活化;老年人則是於運動後於右半腦外側前額葉產生活化,伴隨前扣帶迴活化的降低。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建議年輕人與老年人於急性運動後可能獲得相似的提升效益,惟其潛在的神經基質則因年齡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