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羽球教練湯仙虎運動知識螺旋之個案研究
    (2019) 姜凱心; Chiang, Kai-Hsin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個案湯仙虎與傅海峰征戰世界的過程,及最終傅海峰成為兩屆奧運金牌所產生與湯仙虎相關的知識螺旋內容。資料蒐集方法則透過訪談、參與觀察、文件蒐集進行質性資料分析,並使用知識螺旋理論觀點端看互動過程。研究發現:一、共同化階段,個案訓練傅海峰透過觀察、模仿,學習強化基本能力。二、外化階段,個案利用引導方式,增加傅海峰及搭檔蔡贇三人的思維共識,將能力進行組合,找出優勢打法。三、結合階段,執行個案系統性的競賽模式,解決在比賽過程所遇難題。四、個案轉為顧問,傅海峰與搭檔從做中學,延續並衍生更多成功的模式與方法。個案與傅海峰持續秉持對羽球的熱愛,長時間保持高度的自我要求、扎實的執行訓練,系統性的比賽模式,長時間不斷循環,讓能力提升,產生更完整的自己,創造金牌人生。透過不同人事時地的互動、結合,產生新知識,創造知識,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 Item
    華人教練-選手關係與溝通的量表建構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0) 陳益祥; Yi-Hsiang Chen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四:(一)建構華人教練-選手關係及教練-選手溝通的內涵,編製具信效度的測量工具;(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在教練-選手關係及教練-選手溝通的差異;(三)探討知覺教練-選手關係、教練-選手溝通與團隊滿足感和教練-選手關係滿足感的相關及預測情形;(四)以結構方程模式驗證本研究所提出的「華人教練-選手關係之互動模式」。研究方法先採用質性研究探索相關問題,訪談9位優秀的選手及9位資深的教練,以開放式問卷調查120位大學及80位高中運動選手,將所得資料加以分析,建立初步的概念,並以此結果編製專家評定問卷,請5位具運動心理學博士學位,且有多年擔任運動代表隊教練經驗的學者,進行專家審查。接著以利用質性研究結果,針對1023位高中及大學運動選手,經過二階段的探索性及驗證性因素分析,發展出「教練-選手關係量表」和「教練-選手溝通量表」,並經研究分析,得到以下之結論: (一)教練-選手關係量表包含三個分量表:自發性感情、工具性關係、義務性人情;教練-選手溝通量表包含二個分量表:工作互動、人際互動,皆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經驗證性因素分析後因素的構念效度不錯,且具有良好的輻合效度、區辨效度、聚斂效度及複核效度。 (二)男子選手在自發性感情、工具性關係及工作互動、人際互動皆優於女子選手;大專選手在自發性感情及人際互動優於高中選手;無上場機會的選手在義務性人情優於有時先發的選手;先發選手在工作互動及人際互動上優於替補選手;國家級選手在人際互動優於縣市級選手;與教練建立關係6個月以下的選手在義務性人情優於與教練建立關係6-18個月的選手;每週練習6小時以下及每週練習7-12小時的選手在自發性感情上,優於每週練習19小時以上的選手;每週練習7-12小時的選手在工作互動與人際互動上,優於每週練習19小時以上的選手。 (三)團隊滿足感、關係滿足感與自發性感情、義務性人情、工具性關係、工作互動、人際互動皆呈正相關;自發性感情及義務性人情可以有效預測團隊滿足感;自發性感情、工具性關係、工作互動及人際互動皆能有效預測教練-選手關係滿足感。 (四)研究結果部分支持本研究所提「華人教練-選手關係之互動模式」。 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本研究亦對於實際應用與未來進一步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