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Mosston互惠式教學形式應用在高中生蛙式游泳之學習成效(2013) 郭竹梅; Kuo, Chu-Mei本研究旨在探討互惠式教學對情意、技能、認知在教學前後的差異情形。具體的目為探討一、高中學生在互惠式游泳教學活動情意方面的學習成效。二、高中學生在互惠式游泳教學活動技能方面的學習效成。三、高中學生在互惠式游泳教學活動認知方面的學習成效。研究方法:採行動研究方式進行。以臺北市立某完全中學高中部三年級學生共34名(女生11名、男生23名)為研究對象。教學設計共5週,每週2節課,共10節課,並在教學前、後實施測驗。本研究透過學習態度量表與游泳技能、認知測驗所蒐集所得之量化資料,採相依樣本t考驗分析加以處理; 以開放性學習後問卷蒐集質性資料,並以內容分析法加以整理。研究結果:(一)、高中學生蛙式游泳學習成效,在互惠式教學後,對情意方面的表現有顯著差異(t= -4.70,p<.05)。二、高中學生蛙式游泳學習成效,在互惠式教學後,對技能方面的表現有顯著差異(t=-8.49,p <.05)。三、高中學生蛙式游泳學習成效,在互惠式教學後,對認知方面的表現有顯著差異(t= -12.25,p <.05)。結論為高中學生蛙式游泳學習成效,在互惠式教學後,對情意、技能、認知方面的表現均有明顯進步。建議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可選取多種教學形式,選組的原則可採自由方式,亦可輪轉配組。未來研究方面可從增加班級數著手,或以不同年級、性別做比較,並增長研究教學的時間。Item 創意教學法融入體育課之學習效果(2011) 林婷婷; Lin-Ting-Ting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創意教學法融入體育課對國中生游泳技能、情意的學習成效,並瞭解不同性別學生與不同教學組別學生在學習成效的差異情形。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七年級兩班學生,每班男女生各10位,合計40位。各別實施12節的傳統教學與創意教學,以游泳技能測驗、情意學習問卷,進行前後測驗。所蒐集之量化資料採獨立樣本t考驗與單因子共變異數、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加以處理。研究結果發現:(一)國中生在游泳之技能表現(M = 6.75,SD = 1.74)與情意學習(M = 144.10,SD = 8.21)皆有進步,並達顯著差異(p<.05)。(二)不同性別之學生在游泳技能表現與情意學習態度表現(p > .05)皆有進步,但未達顯著差異(p <.05);(三)不同教學法介入在游泳技能表現(M = 7.07)與情意表現(p < .05)皆有進步,並達顯著的差異。(四) 游泳情意測驗與游泳技能測驗之間的相關係數為.47(p < .05),且為正值,表示教學後的學生在情意問卷分數越高,其在技能測驗的分數也會越高。本研究發現,無論男女生或技能高低之學生,透過創意教學法融入游泳教學後,皆有效提升國中生對游泳運動的學習成效,是一種有效的體育教學方法。Item 固定時間延宕教學策略對輕度智能障礙者動作技能學習成效的影響(2005) 潘麗芬; Lei-fen Pan摘 要 本研究以固定時間延宕教學策略對輕度智能障礙者動作技能學習成效,採用單一受試實驗設計模式之比較介入中的交替處理進行研究,並選擇適當控制提示,以口語複誦、複誦加動作模仿、肢體協助、讚美的方式輔助教學,進行測試固定時間延宕教學策略,是否將會影響動作技能達成目標行為表現。本研究實驗參與者由二位各自八、九年級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進行研究以「固定時間延宕教學策略」為自變項,以學習三項運動項目:籃球定點運球墊步跳投、羽球與桌球發球連鎖動作工作為依變項,以及檢測在不同情境實施教學階段中暸解學習成果、學習效率,以及維持期、類化效果情形。經視覺分析法,本實驗結果得到的結論:(一)固定時間延宕教學策略對教導輕度智障學生學習連鎖運動技能,都能使實驗參與者產生良好的立即學習效果,且達到正向滿意度﹔(二)甲生比乙生較明顯進步,且較早達到標準行為。在動作過程品質的表現,甲生優於乙生﹔(三)固定時間延宕教學策略,都能使實驗參與者表現達一週以上,具有良好的維持效果﹔(四)固定時間延宕教學策略對教導輕度智障學生學習運動技能,以羽球、桌球的發球動作具有某些類化效果,且達到正向滿意度﹔(五)甲生與乙生二位實驗參與者給予提示前或提示後的錯誤反應比例差距大﹔(六)甲生與乙生二位實驗參與者給予提示前錯誤反應比提示後的錯誤反應差距小,三項錯誤次數佔該運動技能連鎖工作總反應次數比例較少,出現低錯誤率現象﹔(七)甲生出現運動動作型態錯誤、動作順序錯誤、期限錯誤、起始錯誤比乙生少﹔(八)運動動作技能型態錯誤、動作順序錯誤、期限錯誤及起始錯誤,此四類錯誤型態,以運動動作技能型態錯誤出現次數較多﹔(九)甲生與乙生出現動作順序錯誤、期限錯誤及起始錯誤,有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