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奔向尋常之旅的猝睡兔:一位田徑選手的敘說分析
    (2023) 黃荷雯; Huang, Ho-Wen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一位田徑選手敘說分析自己的經驗歷程,從初次投入田徑訓練到診斷出後,仍不放棄田徑運動。本研究以Maxwell(2013)的質性研究設計為架構,研究文本為個人經驗,將自身經驗歷程分為「日常」、「異常」、「非常」三種過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體會與詮釋,尋常之旅的路徑更加清晰。研究結果為:(一)人生的階段,不單只是一層一層的相關,現在與過去是互相交織而成(二)猝睡兔不斷的迷惘、混淆,最後藉由碩士的學習,撰寫敘說找到自我。(三)人生有無限的可能,遇到困難不要馬上放棄,要保持遊戲人的精神,勇於嘗試。最後也期盼可以藉由這樣的生命故事,可以提供給遇到困境的運動員參考,觸動更多人有說出來的勇氣,並鼓勵人們,即使面對困境也要有著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決心。
  • Item
    桌球國手與菜鳥選手的生命衝擊 — 一段運動生命故事的敘說
    (2009) 陳正高; Chen Cheng Kao
    研究者本身是一位桌球國手,投入桌球運動至今已有十七個年頭。曾經在國內外皆獲得不錯的成績,總以為憑藉自己的球技與經驗,傳承給下一代,一定可以培育許多優秀球員,成為一位不錯的教練。然而,事實並非如想像中順利。在真實的運動場域裡,我所帶領的球隊並非正統球隊,多是半路出家的業餘選手。因背景的不同,使菜鳥教練與菜鳥選手間產生碰撞,激發出許多出乎意料的火花。本文藉由書寫、敘說生命故事的方式,重新思維及檢視了自己的生命。回顧研究者本身的運動生命歷程和經驗故事,以及擔任教練時,跟選手間的互動、衝突及反省。從中找尋一套適合自己的訓練思維與方法,期望能對未來桌球界的學習者能有所貢獻。
  • Item
    破紀錄之旅─以焦點意識及支援意識探討運動學習經驗
    (2009) 謝鎮丞; Hsieh, Cheng-chen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員改造舊技術或學習新技術遭遇到的複雜現象。研究進路以敘說探究為主,藉由說故事的方式,敘述一個鐵餅選手,學習與改造技術動作時,於新舊技術動作中的拉扯掙扎與矛盾,佐以Michael Polanyi(1958)提出之─焦點意識(focal awareness)及支援意識(subsidiary awareness),探討新技術動作學習過程中錯綜複雜的關係。針對研究對象技術動作學習經驗─成長期、破壞期、重造期、突破期作反思,抽絲剝繭學習、改造技術動作過程中深層隱晦不明之涵義,將運動員於技術上說不出的知道轉化為具體的文字。透過本研究之釐清,本論文提出一個,參考焦點意識和支援意識互動關係,進行運動技術改造的學習模式。
  • Item
    衝突、衝動、衝擊-桌球選手與教練互動關係敘說
    (2007) 林慶宏; Lin, Ching-hung
    本研究是以Michael Polanyi(1958)所提出的黙會知識以及John Dewey(1938)對於經驗知識的論述作為本研究的主要學理依據,研究目的是希望藉由敘說分析研究者在擔任運動選手時與教練互動的真實故事,透過彼此經驗故事呈現,深入了解運動選手與運動教練的互動關係,藉此揭示運動經驗知識的價值,並探究研究者自我意識中,對於運動教練存在價值的真實看法。本研究是以敘說探究的質性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並以Clandinin及Connelly(2003)所提出的三度敘說空間為敘說故事的主要架構,在「走入故事」的章節裡,研究者除呈現自身的經驗故事,更透過敘說訪談,書寫出教練、以及我與教練的故事;「與生命共舞」,是講自己與教練的互動故事與自己的生命歷程作澄清與對照,並透過衝突、衝動、衝擊為切入分析核心的脈絡;最後的「激情過後」,是研究者對於研究問題所作的釐清與解釋,並透過研究者自我生命的反省,寫出對自我運動生命歷程的感觸與啟發。
  • Item
    運動訓練身心經驗之敘說探究
    (2013) 陳俊源; Chen, Chun Yuan
    本研究旨在探究三位曾為運動選手的體育老師和運動教練,從成為選手一路接受運動訓練再到為人師表的過程,分成四階段在運動訓練或是體育教學中對自我身心狀態的覺察與生活歷程的改變。透過敘說的方式,返回各階段關注關鍵的身體經驗與體會,並在其中尋找與釐清影響身心經驗的因素。採質性研究方法,透過敘說描述、分析後整理。結果如下:(一)運動傷害不只影響選手專項成績表現,也間接牽動生涯規劃和自我認同;(二)選手接受身體教育的程度,會直接影響運動訓練與日常動作的使用情形;(三)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有助於運動傷害的減緩與專項運動的表現,同時也有助於維持身心在日常生活正向的狀態。建議:落實運動選手多元的身體教育,充實相關運動傷害的知識與處理;持續練習身心技法與覺察自我,以維持身心之健康平衡狀態;提升並培養運動選手主體性思考與自我覺醒知能。
  • Item
    體育運動世界現象場之探究--實踐、反思、重構
    (2014) 江欽賢; Chiang,Chin-Hsien
    本篇論文旨在於探究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所發生的種種事物和經驗現象。體育教學抑或是運動訓練,廣義來說,均為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和溝通,甚至在不同時間的歷史背景,不同空間的位置環境,人與社會的綿延交織,進而孕育出嶄新的生活世界。研究者將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概念,結合生活世界的觀念,歸納後定義而成一個複合名詞,稱之為「體育運動世界」。在體育運動世界中,教練、選手、教師、學生等不同個體角色,受到時間、空間、情境、意識等不同因素影響,個體角色均存在於自我所構成的體育運動世界裡。「現象場」意指個體角色的內在知覺或身體經驗所構成的現象世界,追本溯源回到「經驗場」中進行描述。首先,本研究採用敘說探究方式,使得彌足珍貴的體育運動實踐經驗得以再現。接著,藉由個體角色對於身體與世界接觸之後進行現象學反思,逐步勾勒出體育運動世界中所發生的「現象場」,同時抓取其中產生的核心問題,進一步分析個體角色「現象場」的六個面向,分別為技術能力面向、情緒心境面向、設計方案面向、控制關係面向、置身空間面向以及狀態時間面向。最後,個體角色利用身體部署的概念進行知識重構,讓現象學反思後的意義和價值,能夠實際的呈現於世,且確切運用於真實的體育運動世界。站在本研究的立場,研究者相當肯定敘說探究和現象學反思的應用價值,並且,發覺體育運動世界「現象場」的探究。體驗實踐、反省自身以及知識重構,是研究上的重要徑路。
  • Item
    高關懷學生在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之 敘說探究-以獨輪車學習為例
    (2013) 尤虔怡; Yu,Chien-Yi
    近來Don Hellison的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成為新興體育課程模式,研究發現能改善青少年責任感、尊重與幫助他人的良善美德。由於研究者本身為教師兼任生教組長,頻繁接觸校園裡高關懷學生,為此,擬使用此模式融入高關懷班開設之獨輪車教學活動,透過高關懷學生的學習經驗敘說,藉以培養與提升高關懷學生的個人與社會責任層級。目的:瞭解高關懷學生透過以TPSRM融入獨輪車學習的責任層級轉變,並進一步探究獨輪車帶給高關懷學生的影響為何?方法:採用敘說探究,透過TPSRM融入獨輪車教學活動,歷經十四堂課之錄影觀察、開放性訪談、教師日誌,資料蒐集與內容分析。研究結果:一、高關懷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責任層級之改變。二、高關懷學生正向的學習經驗較有所增加。三、高關懷學生的學習經驗歷程從空洞到充實。最後,針對上述結果進行研究者在職場上的省思與建議。 關
  • Item
    慈輝班十鼓打擊課程融入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之敘說探究
    (2017) 葉忠誠; Yeh, Chung-Cheng
    美國學者 Don Hellison 所提倡的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已成為新興體育課程模式,研究發現指出能改善青少年責任感、尊重與幫助他人的品格之塑造。由於研究者為慈輝班十鼓打擊教練,經常接觸行為偏差、中輟、學習成就低落之學生。為此,透過慈輝班十鼓打擊課程融入 TPSRM 之敘說探究,藉以培養與提升慈輝班學生的個人與社會責任層級。目的:瞭解慈輝班學生透過十鼓打擊課程融入 TPSR 模式之責任層級轉變,並進一步探究慈輝班學生的行為知覺改變。方法:採用敘說探究法,於十鼓打擊課程融入 18 堂 TPSR 模式教學中,以錄影觀察、開放性訪談、教師日誌、專家日誌、學習單等方法蒐集資料,並以內容分析法分析所蒐集之質性資料。研究結果:一、慈輝班學生於十鼓打擊課程教學歷程中能讓學生培養合作關係、尊重他人、勇於嘗試、主動學習等責任層級轉變。二、慈輝班學生於十鼓打擊課程教學歷程中使學生勇於接受挑戰、積極參與活動、能設定自我目標等行為知覺改變。三、研究者於十鼓打擊課程教學歷程中將不同教學方法和技能可幫助學生達成不同的責任感,進而促進學生責任層級之學習。此研究可提供體育教師實施 TPSRM 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