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國中生在理解式桌球學習經驗之探討
    (2014) 陳思攸; Chen, Shih-Yu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在理解式桌球學習經驗,從學生對經驗的主觀與詮釋,反應在課程實施的情形。研究參與者為新北市某國中七年級一個班級的學生,實施8節課,每節45分鐘 (共360分鐘)。在資料蒐集和資料分析上,以錄影紀錄班級學生的學習過程,蒐集學習單並與學生進行訪談,將訪談與學習單內容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經驗內容包含場地空間的改變、球體的改變,力道(量)的改變、落點、旋轉、力量、專注、技術學習層面、正手發球、反手、正手、團體合作、認真對待、訓練反應、力道以及最佳擊球位置。結論為遊戲比賽受到情境變化下的影響,會因情境的變化而進行思考,在比賽中獲得勝利是因思考戰術策略,而在比賽情境中,因時間節數較為不足,影響技能方面的練習與執行部分,學生在技能的經驗較少,學生對於學習經驗多以正向、有趣。
  • Item
    模式本位體育教學對馬來西亞獨立中學初中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2018) 梁生永; Neo, Hseng-Zyung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模式本位體育教學對馬來西亞獨立中學初中學生認知、技能與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並瞭解學生對學習效果的知覺情形。研究對象為一班初中二年級學生,男生34位,女生10位,共44位學生。實施10節,每節40分鐘的模式本位體育教學,以籃球認知表現、主觀與客觀投籃表現與GPAI比賽表現,進行前後測驗。所蒐集之量化資料採獨立樣本t考驗、相依樣本t考驗與共變量分析加以處理;以半結構性訪談與學生學習單蒐集質性資料,採用持續比較法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 實施模式本體育教學後,初中學生對籃球運動認知表現與主觀技能表現方面有較佳的學習效果;對體育課的客觀技能與比賽表現則沒有大幅的改變;(二) 實施模式本位體育教學後,不同性別初中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認知表現、主觀技能表現與比賽表現,並無差異情形;但在籃球運動的客觀表現則有不同的表現;(三) 實施模式本位體育教學後,不同運動技能水準初中學生自覺在籃球運動的學習上有很大的進步,同時肯定模式本位體育教學的優點,增進了他們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感。本研究發現可供體育教師、師資培育機構與其他的相關單位作為體育教學方面的參考。
  • Item
    職前中學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探究
    (2015) 陳萩慈; Chen, Chiu-Tsu
    本文探討職前體育教師在集中實習時實施理解式教學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TGfU),針對知覺面、教學面與反思面以探討實際情形,供未來規劃優質體育師資培育課程與強化教學實踐之參酌。研究方法以質性研究的方式,立意取樣4位(男女各2位)。第一、三階段進行個別的半結構式訪談與第二階段與實習指導教師進行專業對談、撰寫教學反思表等相關資料,以歸納方式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 知覺面部分1.特色:學生為中心及戰術導向之教學法。2.教學能力:表達、創意、觀察與班級管理能力。3.體育教學實習課程:培養教材教具能力。4.集中實習課程週數長度與同事間認同感。(二) 實施面部分1.成功經驗:學生改變。2.限制因素:場地/器材、秩序、時間與教師本身。3.教學現場:實習輔導教師支持與否與問題解決情境之遭遇情形。(三) 反思面部分1.教師本身:過去體育課經驗、專業知能即與知覺上的衝突。2.學生:學生能力與高國中生階段及動機。3.課程內容:課程流程與評量。4.教學環境:學校風氣、師資培育單位及場地。研究建議上增加職前體育教師在教學時成功的經驗,如加入實習輔導教師及實習指導教師的協助、教師專業發展社群與網路平台以及建置理解式教學資料庫,在師資培育課程中加入訓練、表達及創意等課程,提升職前體育教師教學自我效能感,以供給師資培育單位參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