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不同碳水化合物攝取頻率對耐力運動之腸道損傷及腸胃舒適度的影響
    (2023) 李希捷; Lee, Hsi-Chieh
    背景:長距離耐力運動容易導致腸道損傷並破壞腸道的完整性,亦會引發腸胃不適感,而運動中適當地攝取碳水化合物不但能降低腸胃不適,也能減緩腸道損傷。目的:探討長距離跑步中以不同碳水化合物攝取頻率對腸道損傷及腸胃舒適度之影響。方法:採重複量數、平衡次序設計,招募10位有馬拉松經驗之男性,於跑步機上進行 32 公里 65% V̇O2max之固定速度跑步及接續之8公里計時測驗,並於運動中進行每 5 公里攝取 22 克的高頻率攝取 (HCF) 及每 7.5 公里攝取 33 克的低頻率攝取 (LCF) 之不同碳水化合物攝取頻率,但總量皆為 132 克的兩種實驗處理,並測量基準值、運動第30公里及運動後立即之腸道損傷指標(腸道脂肪酸結合蛋白,I-FABP;內毒素),且於運動前、運動中每10公里及運動後立即測量腸胃舒適度量表 (腹部不適量表,AD;腹部飽足感量表,GF),比較處理間腸道損傷與腸胃舒適度之差異。結果:(1) I-FABP、內毒素:皆無處理及距離間的交互作用;I-FABP 30~40公里曲線下面積與相對強度呈正相關 (r = 0.455,p< .05)。(2) AD、GF:皆無處理及距離間的交互作用;AD 處理主效果 LCF < HCF (p < .05);AD 曲線下面積: 30~40 公里,LCF < HCF (p < .05)。(3) I-FABP變化量與腹部不適感的相關為 r = - 0.151 (p > .05),未達顯著。結論:在 40 公里的跑步運動中,每 5 公里攝取 22 克或每 7.5 公里攝取 33 克碳水化合物並不會影響腸道損傷,但隨著距離增加,腹部不適感會上升,同時高頻率的攝取會有較高的腹部不適感,但不影響運動表現。
  • Item
    碳水化合物增補對耐力運動時肌肉激素-irisin及能量代謝指標之效應
    (2016) 蔡易珊; Tsai, Yi-Shan
    背景:Irisin為骨骼肌所分泌之激素,運動能刺激irisin分泌,促使脂肪產生棕化 (browning) 現象,除了運動本身所造成的能量負平衡外,還可能透過irisin之作用得到整體能量代謝上的益處。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單次長時間耐力運動與碳水化合物增補對irisin的效應,及其與能量代謝指標間之關係。方法:招募12名有運動習慣的男性,以重複量數、平衡次序之設計,進行跑步運動(70% VO2 max 90分鐘+90% VO2 max漸增至衰竭)搭配增補碳水化合物或安慰劑兩種實驗處理,且於運動前分別增補高、低碳水化合物比例之飲食。每次實驗於基準值及隔日(24小時)安靜值時分別進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度測驗 (OGTT);運動第20、40、60、80分鐘各增補一次,每次增補每公斤體重2.5毫升、濃度10 % 之碳水化合物溶液,或相同甜度之等量安慰劑溶液。每次實驗共採血六次,分別為基準值、運動前、運動中(第80分鐘)、運動後立即、運動後1小時,及隔日(24小時)安靜值,檢驗血液irisin、葡萄糖、乳酸、胰島素之濃度。另外,實驗過程亦收集呼吸、心跳、自覺量表等數據。結果:碳水化合物增補與安慰劑處理間及各時間點間之irisin濃度無顯著差異 (p > .05);碳水化合物增補與安慰劑處理間及各時間點間之OGTT數值無顯著差異 (p > .05);碳水化合物增補處理之高強度運動至衰竭的時間顯著大於安慰劑處理 (318.58 ± 92.67秒vs. 256.42 ± 116.32秒) (p< .05);碳水化合物增補處理在運動過程中的血糖濃度顯著高於安慰劑處理 (104.17 ± 9.20 mg/dL vs. 83.92 ± 9.54 mg/dL) (p < .05)。結論:單次長時間耐力運動前增補不同碳水化合物比例飲食及運動過程中搭配碳水化合物增補,皆不會改變血液irisin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