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耳穴貼壓刺激對女大學生運動表現的影響
    (2017) 楊織苡; Chih, Yi-Yang
    耳穴貼壓為一種利用硬物貼在耳朵穴位上以刺激穴道對身體產生調整、治療、恢復身體機能的一種治療方式。先前的研究發現耳穴刺激能夠降低RPE和血乳酸;能夠在運動後減緩疲勞的功能,此外也能協助調整自律神經作用。目前與運動相關的研究大多著重於短時間立即性的恢復,而探討其對運動表現影響的文獻不多。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耳穴貼壓刺激對女大學生運動表現的影響。方法:招募12名體育相關科系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平衡次序法分別進行無耳穴貼壓刺激 (CG)、單次耳穴貼壓刺激 (ASG)、短期耳穴貼壓刺激 (SSG) 的實驗處理,每項次實驗至少間隔七天。實驗過程中受試者將進行30公尺衝刺與5公里跑步,並於按壓前、按壓後、運動恢復期進行乳酸、血糖、LF/HF比值的測量。所得資料以單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及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進行相關考驗。結果:(一)耳穴貼壓刺激能明顯提升女大生的30公尺衝刺表現 (p< .05),但無法明顯改變女大生5公里跑步成績 (p> .05)。 (二)耳穴貼壓刺激能使女大生30公尺衝刺後恢復期的乳酸較快排除 (p < .05),但對5公里跑步則沒有明顯影響 (p> .05)。結論:耳穴貼壓刺激能有效提升30公尺衝刺表現,同時能提升女大生30公尺衝刺後恢復期乳酸的排除,但其相關機制仍需加以探討。建議未來可適時加以運用,以促進競技運動表現。
  • Item
    不同恢復方式對衰竭運動後生理值的影響
    (2006) 蔡尚智; Shang-Jyh Tsai
    不同恢復方式對衰竭運動後生理值的影響 2006年6月 研 究 生 :蔡尚智 指 導 教 授 :徐孟達 摘 要 訓練過程之中,如何進行適當的恢復方式是提升訓練效果與改善運動成績的重要關鍵。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不同恢復方式對衰竭運動後生理值的影響』。 實驗中共招募20位高中男生田徑選手,依其最大攝氧量配對分成動態恢復組(平均年齡為16.17±1.13歲、平均最大攝氧量為57.25±8.71 ml/min-1.kg-1)與靜態恢復組(平均年齡為16.63±1.03歲、平均最大攝氧量為58.52±9.00 ml/min-1.kg-1),兩組均進行連續七天的漸增衰竭運動,動態恢復組在每天衰竭運動後再接著20分鐘低強度 (35﹪VO2max) 運動,而安靜休息組則採坐姿休息。並於第1、第4及第7天運動前、運動後立即、運動後20分鐘及運動後2小時進行採血,以便分析血乳酸濃度與尿酸濃度。所得資料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進行相關考驗。結果發現: 一、運動衰竭時間方面:不論動態恢復組或靜態恢復組,第七天的運動衰竭時間皆明顯較第一天及第四天長(p< .05)。 二、血乳酸濃度部份:不論動態恢復組或靜態恢復組,運動結束立刻的血乳酸濃度都明顯高於運動前,且在運動後2小時即回復至基礎值,但動態恢復組在運動後20分鐘的濃度都明顯較靜態組來的低。 三、尿酸濃度部份:不論不論動態恢復組或靜態恢復組,運動後恢復期的濃度都明顯高於較運動前,而基礎值在連續訓練後,有下降的趨勢,但未達顯著水準(p> .05)。 經由本研究可得到以下結論:運動後從事低強度地動態恢復能使血乳酸濃度儘早恢復,因此可減少身體產生疲勞的機會,至於運動後尿酸濃度過高部份,則應適度補充水分以增加尿酸排除率,進而達到保健身體之效。 關鍵詞:動態恢復、血乳酸、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