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增補β-丙胺酸對3分鐘腳踏車衰竭測驗生理反應之影響
    (2012) 洪佳煥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增補β-丙胺酸對優秀運動員有氧與無氧表現之影響。方法:將24名高中以上男性優秀運動員(年齡為18.7 ± 1.6歲、身高為176.0 ± 4.0公分、體重為68.7 ± 5.9公斤),以隨機分組方式分為β-丙胺酸組(6.4 g•d-1的β-丙胺酸)與安慰劑組(6.4 g•d-1的纖維素)。在4週增補的前後,受試者進行漸增負荷運動測驗及3分鐘腳踏車衰竭測驗,以評估增補β-丙胺酸在生理反應與運動表現之影響,例如,漸增負荷運動測驗的最大攝氧量 (VO2max) 、換氣閾值 (VT) ,以及3分鐘腳踏車衰竭測驗的攝氧峰值 (VO2peak) 、結束功率 (EP) 及高於結束功率之總作功 (WEP)。並於3分鐘腳踏車衰竭測驗時採集血液,以分析血乳酸與血液pH值。結果:增補前與增補後的所有生理變項與運動表現,在兩組之間皆無顯著差異。β-丙胺酸組在增補後的最大攝氧量(增補前 vs. 增補後,55.8 ± 6.8 vs. 56.6 ± 5.5 ml•min-1•kg-1)、換氣閾值(增補前 vs. 增補後,34.1 ± 3.7 vs. 35.5 ± 4.8 ml•min-1•kg-1)、攝氧峰值(增補前 vs. 增補後,59.3 ± 7.2 vs. 57.7 ± 7.1 ml•min-1•kg-1),結束功率(增補前 vs. 增補後,257.8 ± 25.0 vs. 258.6 ± 30.7 W)與高於結束功率之總作功(增補前 vs. 增補後,10.0 ± 3.4 vs. 10.5 ± 2.00 kJ),皆未達顯著差異。然而,在增補β-丙胺酸後的血乳酸值(增補前 vs. 增補後,11.0 ± 2.8 vs. 9.3 ± 2.0 mmol•L-1)與血液pH值(增補前 vs. 增補後,7.17 ± 0.06 vs. 7.12 ± 0.05)則顯著減少。安慰劑組的所有生理變項與運動表現在增補前與增補後之間皆無顯著差異。結論:增補β-丙胺酸可能無法改善優秀運動員的有氧與無氧表現,但是能減少在3分鐘腳踏車衰竭測驗時的代謝壓力。
  • Item
    划船選手臨界負荷無氧動力及能量消耗指標與運動表現之相關研究
    (2005) 林信甫; Hsin-Fu Lin
    划船選手臨界負荷無氧動力及能量消耗 指標與運動表現之相關研究 中華民國94年6月 研 究 生:林信甫 指導教授:林正常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以不同臨界負荷(臨界動力與臨界速度)、無氧動力與能量消耗指標(效率與經濟性)評價划船測功儀上的運動表現,以確認最佳的臨界負荷預測模式,同時探討以臨界速度(CV)與臨界動力(CP)持續運動的時間與生理反應,包括心跳率(HR)、乳酸([La-])、氧攝取量(VO2)、二氧化碳產生量(VCO2)與換氣量(VE),考驗臨界負荷於划船運動時的生理狀態是否穩定。本研究受試對象為國內優秀的女性西式划船選手15名(年齡 20.73± 1.44歲、身高164 ±0.35公分、體重56.64±4.38公斤),經平衡次序法,所有受試者皆在划船測功儀上(Concept II),接受不同距離(400公尺、600公尺、800公尺、1000公尺)與時間(90秒、240秒、600秒、1200秒)的運動測驗,以線性模式分析分別獲得CV(4.00 ±0.14m/s)與CP(139.49 ±20.37W);其次進行漸進負荷測驗、CV與CP的20分鐘持續運動測驗;實驗過程中以Vmax29能量代謝系統、YSI1500乳酸分析儀分別測得VO2max(2.47±0.47L)與AT4(157.81 ±22.08W)以及持續運動中的呼吸生理變化;最後進一步經2000公尺衝刺測驗獲得運動表現成績(493.44±19.02秒)與30秒無氧動力測驗獲得無氧能力(6912.14±895.64W),平均無氧動力(323.17±26.70W),疲勞指數(3.77±2.55%)。經皮爾遜積差相關檢定與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的結果顯示,CV與CP與2000公尺划船運動成績皆有顯著相關(r=-0.97、-0.81,p<.05),其中CV的相關程度大於VO2max與AT4(r=-0.85、-0.84,p<.05),但划船效率以及經濟性皆無相關。進一步經多元逐步迴歸分析顯示,以CV配合疲勞指數(FI)為預測2000公尺划船成績的最佳預測模式(T2000=−131.83CV(m/s)−1.00FI(%)+1023.91, SEE=4.10s, p<.05)決定係數高達0.96。在CV持續運動時間為14±4分鐘,運動過程中[La-]、HR、VO2、VE皆不會出現穩定狀態,而VCO2則無變化;同時在CP強度下,持續運動時間為20分鐘,VO2、VCO2會出現穩定狀態,但是[La-]、HR以及VE皆隨著運動時間的增加而上升。因此,本研究發現划船選手的CV越高,2000公尺的運動表現越佳,較CP而言,CV是划船運動較佳的臨界負荷指標,且配合疲勞指數構成最佳的成績預測模式。同時,CV並無法持續長時間的運動,且各項生理指標皆無法呈現穩定狀態,而CP強度下雖然可以持續20分鐘,但並非所有生理狀態均呈現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