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運動服務業員工主動性人格、組織識別系統知覺、職業幸福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2024) 朱開宇; Chu, Kai-Yu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服務業員工的主動性人格、組織識別系統知覺、職業幸福感與團隊凝聚力間的關係。研究對象為舞動陽光有限公司正職員工,共計320人。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透過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比較法、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運動服務業員工的主動性人格與組織識別系統知覺、職業幸福感及團隊凝聚力之間均呈現顯著正相關。具體而言,主動性人格分別與組織識別系統知覺和團隊凝聚力呈現中度正相關,與生活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工作幸福感均呈現顯著正相關,其中與心理幸福感的相關性最高。組織識別系統知覺與生活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工作幸福感均呈現正相關,其中與工作幸福感的相關性較高,不同職位的員工在組織識別系統知覺上存在顯著差異,擔任主管職的員工對組織識別系統知覺的認同度較高。職業幸福感的三個構面 (生活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工作幸福感) 之間均呈現高度正相關,顯示這三個構面互相影響且關聯緊密。職業幸福感與團隊凝聚力的相關性表明,員工的幸福感能促進更強的團隊合作和支持感。提升員工的主動性人格和組織識別系統知覺,可以有效促進其職業幸福感和團隊凝聚力,從而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和員工滿意度。本研究建議企業應將主動性人格列為員工徵選評比項目,並通過培訓提升員工工作主動性。此外,企業應加強組織識別系統的導入、教育訓練及持續溝通,提升員工對企業目標、價值觀和文化的認同感,並提供更多支持和資源以提升員工的職業幸福感,從而促進團隊凝聚力。
  • Item
    企業運動指導員主動性人格、生涯適應、工作倦怠與職業幸福感之研究
    (2022) 許睿軒; Hseu, Ruey-Shiuan
    教育部體育署自2018年起推動企業聘用體育運動專業人員擔任運動指導員政策,以推展職工運動及促進體育運動相關背景專業人員就業,希望能藉此建立企業體適能概念及運動樂趣,培養及建立職業勞工長期運動習慣,透過運動幫助提升工作效率,因此,企業運動指導員之生涯發展因受到企業重視,以利於企業獲取最大的效益。自政策開始至今已累積400名以上企業運動指導員獲得聘用。本研究目的在於討論企業運動指導員之主動性人格、生涯適應、工作倦怠與職業幸福感。本研究於教育部體育署之運動指導員資料庫發放問卷並回收有效問卷127份,研究工具包括主動性人格量表、生涯適應量表、工作倦怠量表、職業幸福感量表與個人基本資料問卷,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和一般多元迴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資及身分別之企業運動指導員,其主動性人格具有顯著差異,其中不同年資之企業運動指導員在工作幸福也具有顯著差異。企業運動指導員之主動性人格、生涯適應與職業幸福感具有顯著的正向關係,而工作倦怠與職業幸福感具有顯著的負向關係。主動性人格、生涯適應之信心對於職業幸福感具有顯著的正向解釋力,工作倦怠則對職業幸福感具有顯著負向解釋力。因此本研究建議,企業在輔導運動指導員時,因以提升主動積極度、信心為核心發展增能培訓課程,並持續追蹤企業運動指導員工作倦怠之情形,以提升其職業幸福感,為企業創造長期效益。
  • Item
    非營利組織之志工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以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委員會為例
    (2009) 陳介緯; Chen Chieh-Wei
    本研究之目的在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探討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委員會的志工人力資源管理。本研究使用深入訪談法與文獻分析法收集「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委員會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資料。研究發現,推廣講師委員會之人才培育方面以積極運作新進講師培訓與辦理在職訓練。志工激勵及志工流動部份則有專人全心關注,並以家族制強化志工的歸屬感,降低流失率。考核評估與志工督導部分,委員會強調品質,與荒野保護協會重視志工感受的文化下,產生一些衝突。在人力需求規劃與任用上,僅在志工招募部分較為積極,其餘亦無特殊處。從研究對象的表現來看,志工培育與志工激勵及志工流動表現較佳,其餘表現平平。在其人力資源管理整體運作之下,演講場次、志工人數、招收會員人數、收入等指標上,均有顯著的成長,由邀約單位的評分,亦可看出演講的品質維持一定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