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不同肌肉收縮型式的活化後增能運動對單次與反覆爆發力表現之影響(2014) 曾昱軒; Yu-syuan Zeng背景:過去的研究發現,在進行高強度的阻力運動後,可以短時間增加隨後爆發力的表現,並稱此現象為活化後增能作用 (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多數研究僅探討不同肌肉收縮型式的阻力運動 (PAP運動) 對單一項爆發力表現的影響,或者同一種肌肉收縮型式的PAP運動對不同型式爆發力表現的影響,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同時探討PAP運動之肌肉收縮形式對隨後不同型式爆發力項目的影響。目的:探討不同肌肉收縮形式之PAP運動,在不同的恢復時間下對單次與反覆爆發力表現的影響。方法:招募12名有規律阻力訓練的健康男性 (年齡 22.7 ± 2.1歲),以重複量數與平衡次序之實驗設計,於史密斯儀器上進行5秒等長最大收縮或動態收縮 (3 × 90%1RM) 的蹲舉運動,並在不同肌肉收縮形式之PAP運動前、運動後恢復第8與18.5分鐘進行立定跳遠或40公尺衝刺之爆發力測驗,並記錄其運動表現。統計分析以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收縮形式×時間) 考驗在不同肌肉收縮形式之PAP運動與不同恢復時間下,單次或反覆爆發力表現的差異,接著將單次與反覆爆發力表現轉換為標準分數 (Z-score) ,考驗在動態或等長收縮PAP運動後,在不同時間下,不同爆發力表現的差異。顯著水準皆定為 p ≤ .05。結果:進行等長收縮之PAP運動後,單次爆發力 (立定跳遠) 表現在恢復18.5分鐘後顯著提升 (18.5分鐘 vs. 前測,252.67 ± 5.42 vs. 249.08 ± 5.37 公分,p< .05)。另外,進行動態收縮之PAP運動後,反覆爆發力 (40公尺衝刺) 表現在恢復18.5分鐘後顯著提升 (18.5分鐘 vs. 前測, 0.19 ± 1.05 vs. -0.04 ± 1.01,p < .05)。結論:動態收縮之PAP運動可能對反覆爆發力表現較有幫助,而等長收縮之PAP運動可能對單次爆發力表現較有幫助。Item 不同運動量之活化後增能運動對下肢爆發力表現的影響(2014) 李泓毅; Lee, Hung-Yi背景:研究結果發現,透過高強度的阻力運動可增加隨後爆發力的表現,此現象稱為活化後增能作用 (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然而,不同的阻力運動 (PAP運動) 內容操弄 (強度、收縮型態、運動量) 會影響PAP現象誘發的程度。其中,關於運動量的操弄來誘發PAP現象仍有待更多研究去釐清。目的:以蹲舉等長最大自主收縮的PAP運動,探討不同運動量 (組數與收縮時間乘積),在不同恢復時間下對下肢爆發力的影響。方法:受試者為14名有規律阻力訓練的健康男性 (年齡 24.0 ± 2.5歲),以重複量數且隨機次序設計,進行7種不同運動量 (1組3秒、2組3秒、3組3秒、1組5秒、2組5秒、3組5秒和控制處理) 之蹲舉PAP運動的處理,並在PAP運動前及運動後的第4和第8分鐘,進行蹲跳測驗,藉由分析蹲跳之功率、力量與速度峰值來評估PAP運動後下肢爆發力表現。統計分析以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運動量的處理在不同恢復時間下對爆發力表現的影響。顯著水準定為 p ≤ .05。結果:蹲舉等長PAP運動後,1組3秒 (運動後8分鐘)、2組3秒 (運動後4分鐘) 與3組5秒處理 (運動後4和8分鐘),下肢功率峰值皆顯著提升 (p< .05)。此外,2組3秒 (4,063 ± 535 瓦特) 與3組3秒處理 (4,089 ± 639 瓦特) 的下肢功率峰值於運動後4分鐘時,皆顯著大於控制處理 (3,902 ± 498 瓦特) (p < .05);然而,下肢力量峰值不論是在不同處理間與時間上均無顯著差異 (p > .05);在下肢速度峰值方面,1組3秒與3組5秒 (運動後4和8分鐘)、2組3秒 (運動後4分鐘) 與3組3秒處理 (運動後8分鐘) 於PAP運動後,皆顯著提升 (p < .05),且3組3秒 (2.19 ± 0.15 公尺/秒) 的下肢速度峰值於等長運動後8分鐘,也顯著大於控制處理 (2.09 ± 0.10 公尺/秒)。結論:在進行蹲舉等長PAP運動時,收縮時間3秒且搭配1、2、3組的運動量與收縮時間5秒並搭配3組的運動量,對提升隨後下肢爆發力表現可能較有幫助,而1組5秒與2組5秒的運動量則無明顯效果。然而,不同的收縮秒數可能有其不同最佳組數範圍之運動量,以利誘發顯著的PAP現象,運動量之最佳範圍仍有待未來更多研究進一步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