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不同的運動介入對大鼠阿基里斯肌腱修復的影響(2008) 楊昌斌目的:比較『跑步』與『游泳』運動介入對阿基里斯肌腱修復的差異。 方法:本實驗以81隻Spraque Dawley大鼠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控制組、跑步組、游泳組。先將大鼠的阿基里斯肌腱以手術做橫向割斷,受傷後第5天進行運動介入,其中,跑步運動每天1次,每次15分鐘,前2天速度為4公尺/分鐘,之後為12公尺/分鐘;游泳運動每天1次,每次15分鐘,每次6隻同時進行,尾巴沒有負重。觀察受傷組織的外觀、發炎情形、膠原蛋白的生長與排列和肌腱的最大抗拉強度。 結果:(一)受傷後第7天,跑步組的發炎細胞比游泳組多,且新、舊組織接合較差。(二)受傷後第28天,阿基里斯肌腱功能指數(Achilles Functional Index;AFI)分別為控制組(-3.76 ± 13.68)、跑步組(-14.23 ± 12.01)、游泳組(-12.2 ± 10.67),均與受傷前未達顯著差異(p=.277);最大抗拉強度分別為控制組 (53.51 ± 3.68N)、跑步組 (62.9 ± 7.68N)、游泳組 (58.19 ± 8.15N),均與受傷前未達顯著差異(p=.184);跑步組與游泳組的第一類型膠原蛋白比例較控制組低,但新生膠原蛋白排列較控制組整齊且具緩衝的能力。跑步組的組織切片有微小的波紋結構,最接近正常肌腱組織,其他兩組沒有。 結論:由於運動可以促進新生膠原蛋白的排列更整齊,因此受傷後第5天應選擇運動介入,但為了避免造成新、舊組織接合較差,且發炎較嚴重的現象,應以游泳為優先考量;由於跑步可使新生膠原蛋白產生波紋結構,因此建議受傷後第14天即可取代游泳方式介入。Item 游泳抓台式與起跑式出發之水面上與水面下運動學分析(2006) 李垂裕本研究目的為比較游泳抓台式出發與起跑式出發在水面上與水面下運動學之差異。受試者為國內優秀男子游泳選手12名,平均年齡22 ± 1.5歲,抓台式出發組身高為174 ± 3.5公分,體重為75.5 ± 4.2公斤,50公尺捷泳最佳成績為25.1 ± 0.5秒;起跑式出發組身高為177 ± 4.9公分,體重為73 ± 3公斤,50公尺捷泳最佳成績24.6 ± 0.4秒。研究中使用三部數位攝影機(60Hz)拍攝受試者水面上與水面下的動作,以Kwon3D動作分析軟體來進行資料數位化分析。研究結果中抓台式出發的出發時間為1.2秒,起跑式出發為1.1 ± 0.1秒;抓台式出發的水中滑行平均速度為2.16 ± 0.14 m/s,起跑式出發為2.23 ± 0.18 m/s;抓台式出發的海豚式振腰時間為入水後0.79 ± 0.2秒,起跑式出發為0.73 ± 0.2秒;抓台式出發與起跑式出發到12公尺所花時間為5.53 ± 0.19秒與5.45 ± 0.17秒。本研究結論為抓台式出發與起跑式出發在預備時重心位置、反應時間、動作時間及出發時間到達顯著差異,而在空中動作、進入水中動作及起身游到12m中,此兩種出發方式之間沒有差異性存在。建議游泳運動員進入水中瞬間時可透過入水前後角度的改變,與在身體重心到達最低位置前開始使用海豚式振腰踢腳動作,並根據水中動作分析後來建議選手是否適合在水中有較長的潛水時間與潛水距離。Item 創意教學法融入體育課之學習效果(2011) 林婷婷; Lin-Ting-Ting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創意教學法融入體育課對國中生游泳技能、情意的學習成效,並瞭解不同性別學生與不同教學組別學生在學習成效的差異情形。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七年級兩班學生,每班男女生各10位,合計40位。各別實施12節的傳統教學與創意教學,以游泳技能測驗、情意學習問卷,進行前後測驗。所蒐集之量化資料採獨立樣本t考驗與單因子共變異數、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加以處理。研究結果發現:(一)國中生在游泳之技能表現(M = 6.75,SD = 1.74)與情意學習(M = 144.10,SD = 8.21)皆有進步,並達顯著差異(p<.05)。(二)不同性別之學生在游泳技能表現與情意學習態度表現(p > .05)皆有進步,但未達顯著差異(p <.05);(三)不同教學法介入在游泳技能表現(M = 7.07)與情意表現(p < .05)皆有進步,並達顯著的差異。(四) 游泳情意測驗與游泳技能測驗之間的相關係數為.47(p < .05),且為正值,表示教學後的學生在情意問卷分數越高,其在技能測驗的分數也會越高。本研究發現,無論男女生或技能高低之學生,透過創意教學法融入游泳教學後,皆有效提升國中生對游泳運動的學習成效,是一種有效的體育教學方法。Item 社會體型焦慮對體育課游泳項目中學習效果之影響(2008) 蔡孟萱社會體型焦慮對體育課游泳項目中學習效果之影響 日期: 97年6月 研 究 生:蔡孟萱 指導教授:廖主民 協同指導教授: 闕月清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國中體育課游泳項目中,社會體型焦慮是否會影響學習效果。研究假設不論男生或女生皆會受到社會體型焦慮的影響,其中,女生受到社會體型焦慮的影響大於男生。首先,以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不同BMI、性別在社會體型焦慮上的差異。分析結果發現性別沒有顯著的主要效果F(1,202)=.81,BMI發現具有顯著的主要效果,F(2,202)=141.72, p<.00, SR2=.80,沒有發現顯著的性別和BMI的交互作用,F(2,202)=1.04。其次,以2(社會體型焦慮)×2(性別)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檢驗學生游泳表現的進步得分差異。分析結果發現社會體型焦慮和性別並未有顯著的交互作用F(1,204)=1.15,社會體型焦慮未發現顯著的主要效果,F(1,204)=.79,性別也未發現顯著的主要效果,F(1,204)=.21。本研究結果並未發現社會體型焦慮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似乎社會體型焦慮不會影響體育課游泳項目中的學習效果。可能在體育課的游泳教學中,允許學生在未下水前穿著衣物,或者男、女分組練習,就有助於減少社會體型焦慮的影響。未來期待更多應用社會體型焦慮探討體育教學中學習效果的相關研究,以提昇體育教學之學習效果。 關鍵詞:社會體型焦慮、游泳教學、學習效果Item 男子捷泳選手轉身前划手調整對轉身表現之影響(2015) 王甯; Wang, Ning前言:競速游泳比賽的表現優劣取決於整體游泳時間,許多研究指出游泳轉身技術是一種進階技巧的動作也直接影響整體游泳成績,意味著在高競技水平的競賽中,轉身技術的優劣對於游泳成績表現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人類運動行為的協調型態是不同的限制來源交互作用下的結果,技術純熟的運動行為正是準確地接收環境中的訊息並產生知覺接著調整或啟動動作的表現結果。本研究以複雜系統觀點,對捷泳滾翻式轉身動作進行析論,觀察不同限制來源交互作用下的捷泳轉身協調型態與表現,進一步探討優秀捷泳選手如何準確地接收環境中的訊息並產生知覺接著調整及啟動轉身動作。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捷泳轉身前划手調整策略對轉身表現之影響。實驗參與者為優秀游泳選手與一般游泳選手各九位,進行兩種實驗工作:第一種工作在15公尺泳池中檢驗選手對五種不同距離的知覺判斷。第二種工作則在25公尺泳池中藉由操弄兩種不同游泳速度(70%與90%)和改變泳池底的T字標線位置(距池壁2 m、2.3 m與2.6 m)以水底攝影機(60 fps)與陸上攝影機(50 fps)拍攝紀錄轉身過程,透過Kwon3D動作分析軟體擷取單側肢段關節二維資料。實驗之結果以積差相關考驗轉身表現與絕對誤差關聯性;以三因子多變量分析檢驗不同層級選手在不同游泳速度與不同泳池底的T字標線情境,轉身前划手調整策略與轉身過程中各項運動學參數,顯著水準設為 α =.05。結果1.在轉身前兩次划手與啟動轉身等三個時間點的比較中可觀察到水平速度並非維持穩定或線性關係而是有減速-加速之模式,同時也說明轉身前具有調整策略。2.優秀選手較能掌握啟動轉身的關鍵時間點(如啟動時間早、距離遠且啟動位置穩定、變異性低),並在轉身過程中具有較佳的物理特徵(如較高的接近期水平速度、旋轉期軀幹旋轉角速度、踩踏期蹬牆速度等)。3.速度是改變轉身動作行為的控制參數之一,建議在游泳教學或訓練中應加強游泳速度變異內容提升轉身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