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活化後增能作用對鐵餅投擲技術之分析(2022) 黃宗毅; Huang, Tsung-I背景:若排除風、經緯度等環境因素,影響鐵餅投擲距離的就是選手自身的投擲技術與個人身體素質,而男性鐵餅運動員要在短時間內將最大力量釋放的投擲特性,因此爆發力的增進可獲取更理想的投擲成績。先前已有研究證實誘發活化後增能作用 (Post 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 後對於爆發力增長有所幫助,其中鐵餅選手肌肉力量大、II型肌纖維比例高的有利條件中也有助於PAP的誘發及發揮更好的效果,顯示該作用能給予鐵餅選手的增益效果優良。目的:本研究目的為利用連續三次最大垂直反向跳躍誘發PAP對鐵餅投擲運動員投擲成績之影響,並進一步分析鐵餅旋轉技術在誘發PAP前後各階段運動學指標之差異。方法:招募7名右手投擲,深蹲重量達自身體重1.75倍,且過去6個月內無關節、肌肉損傷之情形可順利進行投擲8次 (含試擲2次) 的運動員為對象,並將運動員隨機分為兩組,組別1為無介入投前三擲,後三擲PAP介入;組別2為前三擲PAP介入,後三擲無介入的鐵餅投擲,最終介入PAP與無介入PAP各取一擲最佳成績進行分析比較,兩組皆於前3次投擲後休息20分鐘進行第4次投擲,投擲間休為8分鐘。實驗器材使用一台高速攝影機採樣率250HZ (投擲方向右方),以及Xsens Link全身慣性傳感器採樣率為240 Hz同步拍攝收集參與者鐵餅投擲時的生物力學參數。結果:連續三次最大垂直反向跳躍誘發PAP後,對成績無顯著差異,僅在最大預擺瞬間左側髖關節屈曲角度、右腳著地瞬間右側膝關節屈曲角度、左腳著地瞬間右側膝關節屈曲角度、最大預擺瞬間左側膝關節屈曲角度、左腳離地瞬間左側膝關節外展角度、最大預擺瞬間左側膝關節內旋角度、左腳著地瞬間右側踝關節背屈角度顯著大於一般投擲,而右腳著地瞬間左側膝關節內旋角度顯著小於一般投擲。結論: 本研究透過連續三次垂直反向跳躍誘發PAP後1分鐘,對鐵餅運動員投擲成績未有顯著差異,僅改變下肢運動學參數。此外,將慣性傳感器應用於鐵餅投擲中,發現對於鐵餅旋轉階段腳離地與腳落地之瞬間,以及鐵餅離手瞬間皆可透過IMU直接進行判讀,可避免使用其他設備,降低實驗硬體需求。Item 女性籃球選手在不同專項位置及不同防守情境之運動負荷(2021) 楊晏婷; Yang, Yen-Ting籃球比賽中防守在一場比賽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進行量化了解比賽中球隊在防守上的運動負荷,歸納不同情境及個人專項位置,減少受傷風險。目的:探討女性籃球選手在各專項位置之半場防守情境與半場加全場防守情境負荷差異比較。方法:招募13名甲組女子大專籃球運動員(7名後場選手、6名前場選手),選手在不同防守情境配戴慣性感測器(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及心率帶,外在負荷使用IMU訊號計算出PlayerLoad(PL)與不同方向的負荷值。內在負荷透過心率帶擷取最大心率(Maximal Heart Rate, Hrmax)、平均心率(Average Heart Rate, HRavg)及計算區段訓練衡量法(summated heart rate zone, SHRZ)。另外比較內外在負荷整合指標SHRZ:PL。內外在負荷各變項以專項位置與防守情境進行混和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結果:PL兩種專項位置與六種防守情境均未達顯著,內在負荷SHRZ、Hrmax、HRavg半場情境與半場+全場的防守情境有顯著差異,SHRZ:PL兩種專項位置與六種防守情境未達顯著。結論:不同防守情境後場選手PL數值高主因於垂直方向、左右方向與額狀面的動作,前場選手雖然沒有較高的外在負荷,但在內外負荷比率中有很高的負荷,此結果提供了專項訓練與防守情境的訓練方針。Item 穿戴式裝置購買動機之研究-以跑步運動參與者為例(2018) 林冠甫; Lin, Kuan-Fu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量化自我」的概念漸漸滲透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人們開始透過科技記錄自己的身體資訊,藉此追求運動表現或保持健康,而穿戴式裝置更是此股潮流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跑步,為國內參與人口最多的運動項目之一,穿戴式裝置的運用亦持續於此領域增長中,故其市場也極具潛力。本研究欲探討國內跑步運動參與者,對於穿戴式裝置購買動機之差異,期望能使相關企業更清楚主要消費族群真正的需求,藉此擬定適當的行銷策略。研究結果發現:(一) 「性別」、「年齡」、「職業」、「月收入(零用金)」、「跑步頻率」、「平均每周跑步距離」、「參與路跑賽事場次」、「跑步聽音樂習慣」、「智慧型手機價位」、「平均每日使用手機時數」十項人口背景變項與「是否購買穿戴式裝置」有顯著差異;(二) 參與跑步運動越深度者,會因「運動需求」因素而產生購買動機;(三) 智慧型手機價位較高者,較不會因「喜愛穿戴式裝置」因素而產生購買動機。有鑑於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一) 推出更多符合女性跑步參與者需求的穿戴式裝置; (二) 對於參與跑步運動深度者,建議以滿足他們的各種運動需求為行銷主軸,如此可提高該族群之購買動機。 (三) 建議後續研究以不同運動項目參與者為研究對象,如:鐵人三項、自行車等,以了解各運動項目對於穿戴式裝置之消費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