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澳門中學體育教師實施《體育與健康基本學力要求》之現況(2024) 郭俊彥; Kuok, Chon-In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努力推行中小學教育課程改革,以基本學力要求為主要政策訴求。本文探討澳門中學體育教師對實施《體育與健康基本學力要求》的瞭解及其實施經驗,以提供後續落實體育課程與教學上的參考。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選取一所實施《體育與健康基本學力要求》的某中學兩名男性體育教師為研究參與者,資料蒐集以半結構式訪談法實施,資料分析依開放編碼進行歸納;量化研究以澳門本地學制中學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以線上問卷形式收集45名中學體育教師,調查教師對《體育與健康基本學力要求》的瞭解及其實施經驗,回收問卷後作數據整理與分析。結果:一、多數教師了解《體育與健康基本學力要求》,認為《體育與健康基本學力要求》可以保障學生的知識基礎,注重學生的未來發展,完善澳門的教育制度。二、《體育與健康基本學力要求》實施後,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豐富的課程內容、多元化的教學與評量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更能投入在體育課;教學年資與實施現況有顯著關係。三、因教授新課綱的師資不足,教師培訓課程供不應求,《體育與健康基本學力要求》融入教學尚未能有效落實,而學校的場地與器材問題同時限制了課程內容的實施。四、教師希望政府增加師資培訓課程,提升學校師資水準,並改變社會對體育的刻板印象,更加認同體育運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建議:以線上形式開設師資培訓課程、與運動總會合作以解決學校運動場地不足之限制。Item 體育師資生在體育教材教法課之體育課學習概念探討(2024) 楊評如; Yang, Ping-Ju體育師資培育是體育教師養成的關鍵基礎,而體育師資生對體育課學習時所抱持的概念,對師資生在構思與實踐體育教學的表現具有重要的影響。在面對素養導向課程改革之際,體育師資生對體育學習所抱持的概念,對於落實新課綱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體育師資生關於體育課的學習概念。研究方法採立意取方式,以北部某師資培育機構的師資生有修習體育教材教法之學生,運用焦點團體進行訪談,所蒐集資料以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結果:一、體育師資生主要依過去體育課經驗對體育學習所抱持的概念,在意義上放鬆、輕鬆、時間自主;在經驗上包括運動專長訓練、自由活動;在特徵上以新技能的學習、動作反覆練習為進行體育學習的主要特質。二、體育師資生在參與師資培育課程期間,對體育學習概念在意義上朝向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發展;在方式上認為需要同理心、團隊合作;在特徵上需運用身體活動進行互動。本研究最後針對職前體育師資培育課程的啟示進行討論,最後提出結論。Item 高中體育學科中心課程地圖研發教師的展化學習經驗與歷程:活動理論觀點(2023) 詹恩華; Chan, En-Hua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下,高中體育學科中心承擔著推動素養導向課程發展的重要責任,高中體育學科中心面對課程改革的變動,從過去的個別教案研發,到現今以探究式、重理解、強調朝向素養導向的課程發展方式,以課程地圖行事曆的課程發展,邁向符合素養導向高品質課程的目標。於此,本研究之目的旨在瞭解在108課綱的轉化脈絡下,高中體育學科中心課程地圖研發小組教師如何面對課程改革,進行課程理解、課程轉化,在其中活動系統中所生的矛盾與組織展化學習的經驗與歷程。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深入探究課程地圖研發小組教師課程地圖行事曆發展的歷程,資料蒐集以焦點團體訪談、深度訪談、觀察法,針對學科中心4位課程地圖研發小組成員與6位課程地圖研發小組教師,以文化歷史活動理論為架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指出,教師們在發展的歷程中產生四級矛盾事件-矛盾一:課程地圖行事曆的理解與認同;矛盾二:課程地圖行事曆的修訂與推動;矛盾三:校本、體育文化與課程地圖行事曆的衝擊;矛盾四:學生學習表現的反思,而此矛盾也促使教師開展以下展化行動-展化行動一:學科本質的省思;展化行動二:增能研習與共備文化的建立;展化行動三:組織再造與任務型分工;展化行動四:修改「工具」以利推動,以及展化行動五:從教師信念轉化到課程實踐歷程。在此的展化學習歷程促使教師專業成長與學科知識系統的發展。建議未來應著重「工具」的規劃與開發,在發展時從體育學科的學習概念出發,並在體育倫理制度與文化下敏銳覺察會議對話的能動性線索,以及能探究課程地圖長期實踐下學生的學習表現,最後,透過師資培育的投入促進素養導向的課程發展。Item 海峽兩岸學校素養體育課程發展之研究(2021) 居方圓; JU, FANGYUAN「核心素養」引發新一輪的全球教育改革,本研究旨在依據古德拉的課程層次理論對比海峽兩岸學校體育素養課程發展情形與異同,了解課程推動路徑與方式,探討課程推動困境與因應。採質性研究中的多重個案研究進行,以「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素養導向體育課程」為雙重個案,立意取樣選擇課程發展團隊核心成員 2 名、體育課程研究專家學者 2 名、踐行素養體育課程之教師 6 名,共 10 名為研究參與者 (兩岸各 5 名)。通過深度訪談法、文件資料法蒐集資料,並採「紮根質性取向」中模版 (預建) 式分析法與持續比較法相結合的資料分析方法。研究結果發現:(一) 兩種課程在各層次間的轉化發生了一定程度的刪減、增加,但未出現嚴重偏差,整體轉化情形較好;相同點包括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創設,不同點包括不同的理念支撐、目標指引、教學要求以及評量方式。(二) 大陸地區採「自下而上」推動路徑:重視體育教師的關鍵角色,關注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作用,改變「教材-實踐」的推動思路,推動方式為5條主線,多種載體;臺灣地區採「柔性發展」推動路徑:形成三大主軸協調互動,攜手現場體育教師,藉助縣市輔導團力量,推動方式为三大主軸,6個子計畫;(三) 二種課程在推動過程中面臨3個共同困境與6個個別困境,因應方式包括目前已采行與未來待執行。結論如下:(一) 二種課程經歷理想、正式、知覺、運作四個課程層次間的三層轉化,逐步發展完善為符合地區教育環境與政策的素養體育課程;(二) 二種課程重視體育教師的關鍵角色,藉助行政團體的力量,形成雙軸帶動的推動系統及多種推動方式;(三) 推動困境主要來源於教師認同、行政配合、學校推展、研發團隊組成及不可抗拒之因素,因應方式成為未來待解決事宜。建議:(一) 相互借鑒,修正素養體育課程;(二) 紮根基層,深入體育教學現場;(三) 積極因應,了解學生經驗課程。(四) 未來研究建議:關注教師運作課程與學生經驗課程之間轉化情形。Item 高中素養導向教學實施運動教育模式之學生學習表現探討(2021) 莊傑閔; CHUANG, Chieh-Min本研究探討素養導向教學實施於十二年國教第五學習階段之實際情形,運用運動教育模式 (Sport Education Model) 了解學習者於真實情境之感受,揭露其對於健體領綱學習表現面向之影響。透過學習歷程之感知與對話,分析學習者所需要也期待具備的素養,作為未來體育課程規劃與執行之參酌。方法:採質性研究,立意取樣桃園市某高中首屆新課綱班級 (男性 23 人,女性 19 人),透過直接教學法知覺情形、運動教育模式知覺情形、運動教育模式教案執行過程之半結構式焦點團體、團隊小組日誌與教師反思蒐集資料,以認知、情意、技能及行為,歸納分析學生於學習表現面向的歷程紀錄與實質轉變。結果:證實運動教育模式能呼應素養導向之理念,透過運動季之特質及團隊小組的競爭與合作方式,學生於不同學習表現面向皆趨於正向發展,能更深入的分析技能原理,提升與同儕間的溝通互動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不同情境的挑戰,並主動反思與修正適合個人的終身運動計畫。建議:課程設計部分可依照新課綱架構發展不同項目及學校本位課程,課程實施部分需具體定義角色分工及任務指派,提取課程重點,將學習時間與決策權逐步賦予給學生。Item 高中體育教師素養導向體育教學概念之探討(2019) 林鼎鈞; Lin, Ting-Chun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概念的認同情形,並依據教師角色、教學目標、教材編選、課程設計、學習評量、學習者表現與教學阻礙等七個層面的認同情形,進一步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於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了解情形之差異。本研究採量化研究為方法,以「教師素養導向體育教學概念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採立意抽樣,對象為臺北市37所公立高級中學教師,各校依學校體育教師人數隨機抽樣4至5名體育教師,總計發送179份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為154份,回收率為88%,並將蒐集之資料以描述性統計與卡方檢定進行分析。結論:一、不同背景變項高中體育教師對素養導向教學概念未有差別,惟曾有參與素養導向研習之教師較能認同與了解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之概念。二、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師角色、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學習者表現等四項構面較能認同素養導向教學,然而教師在體育教材編選方式、評量方式上與素養導向概念的認同情形有差異。三、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實施的阻礙,會因教師對體育課程的意識與對教學概念的重點而有影響。Item 高中生在主題化理解式教學之學習成效探討(2019) 柯筌耀; Ko, Chuan-Yao目的:探討高中生在主題化理解式教學設計之學習成效(認知:概念構 圖、情意:學習動機、技能:比賽表現)之情形。方法:以新北市某高中一年 級一個班級 (男:20 人、女:18 人) 體育課之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為期六週、 每週兩節各 50 分鐘的體育課教學中,透過主題化理解式教學設計,以競爭類型 中的陣地攻守性球類運動之快攻為概念主題,教材內容項目為籃球、足球,資 料蒐集部分,量化資料以 ARCS 學習動機量表、GPAI 比賽表現之評量工具進行 獨立樣本 t 檢定,在質性資料方面以概念構圖進行資料分析。結果:一、學生 的學習動機在主題化理解式教學前、後有顯著差異。二、學生在主題化理解式 教學中 GPAI 比賽表現有顯著差異。三、學生在主題化理解式教學中,概念構 圖的認知概念具遷移性和延伸性。結論:高中生在本研究中,對體育課的學習 動機、比賽表現、快攻概念皆呈現正向的效果,顯示即使在現行多元活動課程 架構下,在主題化的安排下實施理解式教學具有可行性。Item 中學體育教師在UbD專業學習社群中關於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之探究(2019) 秦聖翔; Chin, Sheng-Shiang本研究探究中學體育教師參與 UbD 專業學習社群前後,對於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概念的轉變與規劃學習評量時所遭遇的困難,供未來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工具發展之參酌。研究方法以質性研究,採立意取樣 5 位在職中學體育教師,組成UbD專業學習社群,由 1 位運動教育學專家主持。分別在社群參與前與參與後進行個別的半結構式訪談,並根據社群的UbD大單元概念架構圖以及教案等相關資料,以歸納的方式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教師一般對學習評量所持概念:(一) 傳統體育學習評量的面向:1.學校共同制定評量方式。2.重視技能取向的評量。3.教師評量具有彈性。(二) 參與社群前對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的概念:1.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方式的態度。2.學習評量的公平性。3.教師抗拒評量改變。(三) 參與社群後對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的概念:1.評量應具備連貫性與整體性。2.課程、教學與評量之間應相互校準。3.重視學生學習歷程。二、評量所遇之困難:(一) 如何評量概念。(二) 社群支持的持續性。(三) 教師教學經驗影響評量。(五)評量的公正性。(六) 評量信效度不佳。建議培育種子教師以拓展素養導向的概念,建置有系統性的整體性評量,藉由教師自主專業學習社群,提升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