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振動式訓練對大專公開男子競技體操選手跳馬項目運動表現之影響
    (2009) 翁士航; Shih-Hang Weng
    振動式訓練對大專公開男子 競技體操選手跳馬項目運動表現之影響 民國98年5月 指導教授:俞智贏 研究生:翁士航 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振動式訓練對體操跳馬運動表現的影響。將募集12名大專公開男子組體操選手為受試對象,並將選手隨機分派為兩組各6名,一組控制組(進行八周,每週3次的一般跳馬訓練),另一組實驗組(進行八周,每周3次的一般跳馬訓練與振動式訓練),在訓練前、後分別進行「25公尺衝刺時間、跳馬運動表現、下肢DJ與SJ之垂直力量與高度」的測驗,並以獨立樣本t 考驗與相依樣本t考驗分別進行考驗比較(α=.05)。研究結論如下:一、進行為期八週的振動式訓練後,實驗組運動員檢測項目統計結果全部達到顯著性的進步,而控制組經實驗後檢測,則未達顯著性差異。二、實驗組與控制組經過八週訓練後,雖然第二飛程騰空時間、DJ之垂直高度與力量皆未達顯著性差異,但由實驗比較圖中亦可清楚發現,經實驗過後實驗組跳馬運動表現確實有改善。三、研究結果中了解到,利用振動式訓練模式介入跳馬訓練,有助於跳馬整體技術的提升。 關鍵詞:跳馬、振動訓練
  • Item
    國內跳馬優秀運動員個案研究-[Yurchenko]動作為例
    (2018) 徐詩涵; Hsu, Shih-Han
    本研究目的針對國內跳馬優秀運動員進行跳馬 Yurchenko 動作技術分析,分析選手直體後空翻動作運動學技術特徵、直體後空翻轉體 360∘動作運動學技術特徵及裁判評分之分數,藉此找到訓練的重點及方向。方法:實驗以高速攝影機 (Casio F1) 拍攝紀錄跳馬優秀運動員實施 Yurchenko 與 Yurchenko 360° 動作表現,運用 Kwon3D 3.0 影像分析軟體系統進行分析各階段時間、重心水平位移、重心垂直位移速度、重心水平速度、重心垂直速度等變相表現,再與裁判評分之扣分進行探討。結果:踏跳階段轉體水平位移 0.56 m、垂直位移 0.3 m距離較長,扣分最多,轉體觸板瞬間重心較低,水度速度 5.6 m/s、垂直速度-0.31 m/s;離板瞬間水平速度為 4.13 m/s、垂直速度為 3.91 m/s;第一飛程時間轉體時間較短 0.367 秒,推撐階段時間平均在 0.3 秒,第一飛程水平位移轉體較短 0.59 m,相對垂直位移較長 0.65 m;撐馬瞬間重心水平速度為 3.19 m/s、重心垂直速度應為 3.13 m/s 。裁判扣分A評審平均扣 0.6 至 0.7 分、B評審平均扣 0.83 至 0.93分。結論:(一) Yurchenko 直體動作特徵:第一飛程階段過長,應加快撐馬速度,需加強推撐力量 (二) Yurchenko 轉體 360 ∘動作特徵:踏跳階段時間0.267 秒,若能縮短時間越短越能能有效的發揮踏板之作用,受試者需加強踺子後手撐馬速度,第一飛程階段重心水平位移 0.69 m、重心垂直位移 0.65 m,推撐階段受試者可縮短位移距離,提升水平速度 3.18 m/s、垂直速度 3.01 m/s,若能增加離馬時速度,提高離馬後高度,對後續動作會有更好的發展 (三) 裁判扣分結果:兩位評審的平均扣分在 0.6 至 0.9 分之間,表示一個好的 Yurchenko 動作技術,實施扣分要在 1 分以內。
  • Item
    我國與世界優秀跳馬選手「前手翻直體前空翻轉體900°」之運動學比較研究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 2006-12-01) 俞智贏; 蔡惠凰; 黃長福
  • Item
    男子跳馬前手翻團身前空翻兩周動作與一周動作之運動學比較分析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1999-12-01) 陳進志; 黃長福; 俞智贏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優秀世界級跳馬選手前手翻團身前空翻二周的動作,並與先前 文獻之前空翻一周相比較: 受試者乃是 1998 年中華汽車盃國際邀請賽羅馬尼亞冠軍選手。 二台高速攝影機 (60 張 / 秒 ) 同步記錄受試者的表現。 結果發現受試者的第一飛程的水 平速度和第二飛程垂直速度的快慢乃是成功表現的重要因素,團身位置應出現在重心最高點 之前,而較大的垂直速度可造成第二飛程有較高的高度與較長的飛行時間,同增加著地的穩 定性。建議國內跳馬選手應在助跑期間達到快速的水平速度,再藉著觸馬期間的強有力的推 撐動作增大垂直速度,以此獲得較高的第二飛程拋物線軌跡,以增加著地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