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2
  • Item
    中學體育教師參與實踐社群之雙語體育教學專業發展個案研究
    (2024) 王美云; Wang, Mei-Yun
    緒論:本研究旨在瞭解中學體育教師的實踐社群發展歷程,並深入探究促進與阻礙中學體育教師發展實踐社群的因素及教師參與實踐社群所知覺的雙語體育教學專業發展情形。方法:研究參與者是來自實踐社群當中的7名中學體育教師,透過焦點訪談、個人訪談、觀察日誌、文件資料與研究反思日誌進行資料蒐集,分析歸納法進行資料分析。結果:(一) 中學體育教師的實踐社群在兩年間經歷:潛在、凝聚、成熟和轉換階段。(二) 促進中學體育教師發展實踐社群的因素包含:具備情感性的支持環境、具有共同目標、基於教師需求、促進者的謹慎促進;阻礙中學體育教師發展實踐社群的因素包含:時間配合困難、英語能力與雙語體育教學經驗差異及缺乏新的資訊。(三)中學體育教師參與實踐社群所知覺的雙語體育教學專業發展包含:雙語教學知能、英語能力及雙語體育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結論:實踐社群每個階段的發展均對下一個階段產生重要的影響,於是要長期維持發展,須關注不同階段的特點並解決所遭遇的阻礙。此外,在雙語師資不足的背景下,實踐社群確實能作為教師雙語體育教學專業的發展管道。因此,鼓勵體育教師籌組社群,以持續發展雙語體育教學,並深入探究雙語體育社群對體育教與學的影響。
  • Item
    差異化教學運用於高中體育課之行動研究
    (2020) 涂家綸; Tu, Chia-Lun
    本研究透過行動研究方式,旨在瞭解教師如何於高中體育課實施差異化教學,探討實施差異化教學對學習的影響,同時探究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歷程中遭遇的困難及教學反思。研究參與對象為研究者自身及所任教高一學生一班、觀察教師1人。實施方式在游泳課實施12節差異化教學,以前測及後測比較學生的技能成長,並針對教學計畫、教師省思札記、與學生晤談做資料蒐集,綜合整理資料進行教學者的反思,已達研究目的。教學結果與文獻比較討論後得到研究結果: 一、經歷差異化教學的游泳課之後,學生的游泳技能獲得明顯的提升,也更有意願參與課程,且對於體育課實施差異化教學抱持正向肯定的態度,說明游泳課實施差異化教學是有幫助的。 二、教師在體育課實施差異化教學時遭遇的困難提出因應方法,並能從實施的歷程中獲得成長。依據結論提出建議供體育領域教師日後實施差異化教學研究及教學現場參酌。
  • Item
    行動學習融入國中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
    (2020) 傅楷諭; Fu, Kai-Yu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行動學習融入於體育課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探究學生的學習策略使用情形與教師在使用行動學習歷程中教學反思與自身成長,提供國中體育教學實踐之參考。30位國中九年級學生與教師研究者本身,以行動載具、線上學習平台、應用程式融入體育課籃球教學,為期16節課,期中以觀課表與教學日記記錄學生應用情形,在課程結束後進行訪談,以相依樣本t檢驗統計教學實驗前、後之學習動機,並針對觀課表、教師教學日記、訪談紀錄進行結果分析。結果如下: 一、行動學習融入體育教學後,學生在整體學習動機、專注力、相關性認知、滿足感均有顯著差異且後測優於前側。 二、大多數的學生在利用行動學習進行學習活動時,學生能夠依照不同的活動性質而調整、改變自己需要使用的策略,進而產生學習效益,成為自主學習者。 三、教師在行動學習融入體育教學時能從實施的歷程中獲得成長。 本研究結果顯示行動學習融入體育教學後學生在整體學習動機、專注力、相關性認知、滿足感有正向提升,建議未來體育課教學中可融入行動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培養學習策略。
  • Item
    國小體育教師運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教學反省
    (2012) 康志偉; Kan Chin -Wei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體育教師運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教學反省現況與相關情形,並且進一步探討教師的教學反省內容的影響原因與解決問題的情形。並依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體育教師在實施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參考。本研究對象以台北某國小體育教師一名為個案,為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經驗教師。本研究以參與觀察法、訪談法、內容分析法為主。研究參與教師進行以三周共十五堂課的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課程反省的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理解式教學經驗教師的教學反省具有多面向,反省的內容主要以「教師自身」、「學生」、「課程內容」、「環境」的方面為主。 二、理解式球類教學的經驗教師反省來源來自於教師的經驗與教學信念、教學行為和理解式球類課程內涵、學生行為與參與動機、場地器材、上課時間與學校支持環境,反省來源分為「教師」、「課程」、「學生」與「環境」四方面。 三、理解式教學經驗教師提出的解決方法與其影響來源,主要來自於課程、班級經營與學生等三大部分,在課程部分是以修改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班級經營部分則是教師直接介入管理,而學生間的互動則是透過修改比賽規則與約談等方式來處理學生間的問題。
  • Item
    大專普通體育教師教學反省之個案研究
    (2013) 李允絜; Li, Yun-jie
    教學反省是體育教師教學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然而國內體育教學反省研究主要以中小學體育教師為對象,大專體育教師層級之研究仍相當缺乏。因此,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專體育教師實施普通體育課程之教學反省情形,進一步與目前國內所做有關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反省研究之結果做比較。本研究以兩位教授普通體育課程之教師為研究參與者,採用觀察、訪談進行資料蒐集,並以質性歸納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大專體育教師對教學反省持正向態度;教學反省的內容包含「教師本身」、「學生表現」、「教師教學」、「班級經營」、「學校環境」、「政策與制度」等六方面的反省,大專體育教師之反省內容集中在「學生表現」與「教師教學」兩個方面,「班級經營」及「政策與制度」的反省上則相對較少;大專體育教師教學反省內容集中在對「教學」及「學生」方面的反省,雖然比例比其他層級教師為高,但B教師有明顯差異、A教師則無。
  • Item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高中體育教學之研究
    (2008) 張鈴; Ling Ch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高中體育教學實施之可行性,並從教學過程中瞭解高中生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實施的接受度與反應,及實施課程對高中生身體覺察能力的影響,最後瞭解教學者在教學行動歷程的反省和成長。   研究方法係採用「行動研究」進行,研究者兼教學者以所任教之A高中一年級某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10週-二十節課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以上課過程錄影分析、教學日誌、學生心得日誌、觀察員紀錄表、身體覺察能力量表、學生訪談紀錄表等資料作為探討的依據。研究結果發現: 一、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符合高中課程綱要之教學目標與內涵,課程內容設計經適當的教學活動安排,於高中體育教學是可行的教材,為值得推展的教學課程。 二、大部分的學生對於身心動作課程皆能接受與喜愛,部分課程則有「不喜歡」、「困難」的感受。呼吸探索是同學感受較深的活動,隨著課程進行,進入靜心和自我探索的時間和情況則愈快、愈深入。 三、課程的實施能重新建立學生的身體觀;對於身體覺察能力-呼吸、身體使用、肌肉張力、脊椎活動度、姿勢與疲勞等覺察的提升有正面的效果,惟覺察的程度因學習態度與個人特質在收獲上會有不同。 四、研究者經由行動歷程的省思,在教學技巧、班級經營、課程內容設計、教材熟練度和教學態度等各方面皆有所精進,在教學與自我專業知能上獲得不少收獲與成長。   身心動作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上有多方面的效益,惟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仍需再進一步地規劃和發展。本研究將針對相關問題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 Item
    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應用於國中體育課之行動研究
    (2013) 林憶如; Lin, Yi-Ru
    研究者自擔任體育教師以來,感受到學生在體育課中的道德素養越來越薄弱,尤其在教學中屢見學生越來越沒有責任感,常遇到問題即責怪他人或是表現出自私行為等。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透過個人與社會責任 (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PSR) 進行體育教學,探討TPSR行動方案的歷程,過程中遭遇的困難與因應策略,從中進行教學反思,以促進專業成長。研究參與者為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29名,設計22節的教學單元,透過錄影觀察、教師日誌、訪談、學習單等資料蒐集與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一般的體育課實施TPSR責任模式是可行的方式,尤其以體育教師兼任導師的身分來進行教學活動,可增加教學的實施可行性,教師與學生都正向的接受此課程。過程中遭遇困境與因應策略為:1.責任概念的認知:體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才能真正感受;2.小組討論的品質不佳:藉由小組討論單縮小討論範圍、課餘時間進行事前活動檢核;3.目標設定的困難:教師製造公平正義的氛圍、修改活動規則;4.賦權方面的阻礙:藉由教師的活動檢核來解決。上述策略使困境獲得改善,TPSR對國中生有正向的影響,研究者從中也獲得專業成長。
  • Item
    理解式球類教學評量策略之行動研究
    (2014) 翁千惠; WENG CHIEN HUI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之方式,探究應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於國中籃球教學中,在評量實施有何困難及解決策略,尋求因應策略與方法,最後做出教學省思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出建議以供後續研究與教學之參考。研究以質性研究法,透過問題解決學習單、教師日誌與教學現場錄影資料內容、觀察紀錄進行質性資料蒐集。進行5週共10節體育課。本研究所得結論:一、於理解式球類教學評量中,可適時應用翻轉課堂的原理及同儕互評,減輕教師評量學生人數上之壓力。二、比賽 (上課) 影片的使用結合資訊的應用提供教學評量的另一種選擇。三、上課中教師的引導與提問與評量方式與內容有所關連,因此可增加TSAP之評量類目,或可與電腦領域教師做協同教學。未來研究建議:一、可嘗試不同之運動項目做理解式評量策略的發展。二、可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做理解式球類教學評量策略之探討。三、可針對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評量中,關於情意及認知項目做探究。
  • Item
    中學體育教師應用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改善關係霸凌之行動研究
    (2016) 游陳富; Yu, Chen-Fu
    本研究旨在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究TPSR融入體育教學中,學生間關係霸凌的行為是否獲得改善,遭受關係霸凌的同學能建立責任行為,對自我負責,並在過程中發現教學上的問題與解決方案,進而促進研究者的教學反思與專業的成長。研究參與者為台北市綠地國中八年級某班,男生12人女生16人,採用Don Hellison 所提倡的TPSR模式設計17節的行動研究方案課程,以教師日誌、學生學習資料、協同研究者觀察記錄、訪談資料作為資料蒐集的方式,研究結果發現:1.TPSR課程對於關係霸凌的現象能有所改善,是一套可施行的課程方案,並且也能看見學生在體育課中責任行為的正向改變,被排擠者也喜歡這樣的課程;2.旁觀者在教師的支持與關注下,願意說出同儕受霸凌的行為;並且霸凌者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因此也願意停止或減少霸凌行為,這兩者的改變也代表TPSR確實可以改善學生關係霸凌行為;3.TPSR課程對於關係霸凌的學生產生正面的影響,良好的師生關係與異質性分組方式能幫助TPSR課程在實施上更加順利。
  • Item
    國小非體育專長教師應用球類遊戲教學模組之探討
    (2016) 蔡佳芳; Tsai, Chia-Fang
    本文探討國小非體育專長教師應用球類遊戲教學模組的相關知覺與實際情形為何,瞭解應用的情形與想法,以做為未來課程規劃及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研究方法以質性研究的方式,針對臺北市某國小,採立意取樣選取2位非體育專長授課教師,進行參與觀察6週12節課,第一、三階段進行個別的半結構式訪談與第二階段與體育專長教師進行專業對談、撰寫教學反思表等相關資料,以歸納方式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 應用前/知覺面:1.過去的球類課程如何教學。2.體育課知覺。3.體育教師該具備的能力。4.球類遊戲教學模組特色。(二) 應用中/教學面:1.成功經驗。2.遭遇問題。(三) 應用後/反思面:1.教學目標。2.教師專業知識。3.課程內容。4.教學環境。研究建議上加入體育專長教師的協助、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社群與網路平台,在非體育教師增能課程中加入訓練、表達及創意等課程,提升非體育專長教師教學自我效能感,以供給相關教師參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