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反客為主的休閒時代──旅遊部落客休閒生活之研究
    (2011) 張孜寧; Chang, Tzuning
    1990年代,操作簡單、設計方便的部落格(又稱網誌)在臺灣出現,部落格使用人口年年增加,部落格已改變大眾休閒生活及網路使用習慣,尤其是旅遊部落格,而有部分旅遊部落客在經營部落格有成後,索性辭去全職工作,而以旅遊休閒為業,並以部落格為謀生工具。本研究目的即針對三位離開職場的旅遊部落客,將剩餘時間使用在以自己深度休閒活動為主軸的自由業,進行觀察、深度訪談和部落格文本分析,並以史塔賓(Robert Stebbins)深度休閒理論(Serious Leisure)探討其休閒行為的意義。本研究結果發現:一、旅遊部落客將部落格視為拒絕資本社會工作異化的休閒工具。二、休閒行為意涵顯現旅遊部落客的自我價值,並在深度休閒活動中尋求此價值認同。三、旅遊部落客具有深度休閒者之特徵,除了心靈層面的收穫,旅遊部落客的持續利益還包括金錢收入。四、旅遊部落客符合史塔賓所稱「深度休閒者」與「工作狂」,此兩種角色對工作與休閒的界線認知差距極小,而其休閒生活轉變則是兩種身分的轉換。
  • Item
    自然公園使用者休閒效益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富陽公園為例
    (2005) 王敏華; Wang Min Hua
    台北市都會的快速發展,人口密度提高,伴隨著是戶外開放空間及綠地的日益減少,致使休閒空間嚴重不足。本研究想透過民眾對台北市首座自然森林公園的使用,對富陽公園使用者進行有關「休閒效益」、「休閒滿意度」「人口統計變項及行為屬性」三部份的調查,以了解其休閒效益及休閒滿意度。休閒效益包含「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及「自我實現效益」四個構面,休閒滿意度包含「心理層面」、「教育層面」、「社交層面」、「放鬆層面」、「體能層面」及「審美層面」六個構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包含休閒效益量表及休閒滿意度量表,共發放420份,有效問卷回收412份,回收率為98.0%,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考驗。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自然公園使用者對休閒效益體驗,未因性別、婚姻狀況及個人月收入而有差異,其餘包括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及居住地等四項變項,均存在顯著差異。 二、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自然公園使用者對休閒滿意度的感受,未因性別而有差異,其餘包括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職業、個人月收入及居住地等六項變項,均存在顯著差異。 三、不同行為屬性之自然公園使用者對休閒效益體驗,會因同伴類型、交通工具、所需交通時間、使用頻率、活動時段、每次活動時間、選擇來富陽公園的原因/動機對公園屬性認知等八項變項,均存在顯著差異。 四、不同行為屬性之自然公園使用者的休閒滿意度,會因同伴類型、交通工具、所需交通時間、使用頻率、活動時段、每次活動時間、選擇來富陽公園的原因/動機對公園屬性認知等八項變項,均存在顯著差異。 不同之人口統計變項及行為屬性,會產生不同休閒效益之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且48.3%的公園使用者認為來富陽公園活動的主要原因是為享受自然環境。在自然綠地越來越稀少的台北都會,本研究結果期能提供主管機關為日後規劃自然公園之參考依據,讓都會居民擁有享受自然的景觀環境,提昇休閒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