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北縣板橋市公立高中師生體育目標認同傾向之研究(2008) 張騰介; [email protected]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台北縣板橋市三所公立高中師生體育目標認同傾向。以「高中體育目標認同傾向量表」為研究工具。以叢集抽樣法對各校學生進行抽樣,並對各校體育教師與導師進行普查。有效問卷為學生663人、教師115人。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因素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得結論為台北縣板橋市三所公立高中: 一、高中體育目標認同順位 教師與學生的體育目標認同順位在排序上雖略有不同,學生前三項依序為「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了解運動傷害的處置方法」、「促進身體成長發育」;教師前三項依序為「促進心肺適能的提升」、「充實正當休閒生活」、「降低身體脂肪比例」,但在高、低十項認同順位中卻相當一致。在高順位十項中,教師較學生重視降低脂肪比與提升關節柔軟度,而學生對促進發育與運動樂趣的體驗則較為重視。 二、高中體育目標構面 教師對於體育目標構面之認同順位與學生相當一致,「運動防護知識目標」與「體適能與體格發展目標」皆為高認同目標構面的前兩名,而「運動技能發展目標」與「體育專業認知目標」則排序在後,以「體育專業認知目標」構面受到的認同最低。 三、個人背景變項在體育目標認同傾向上之差異 學生體育目標認同傾向受到性別、年級、興趣程度、每週運動次數的影響;而教師則受到性別、是否為體育系畢業、運動社團或校隊經驗等影響。至於師生體育目標認同傾向差異情形,教師對於「體適能與體格發展目標」、「情意層面發展目標」、「運動防護知識目標」等體育目標的認同傾向高於學生。 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針對高中體育教學提出重視學生運動傷害防護、運動樂趣,提升運動興趣的建議;也建議未來體育目標認同傾向之研究應持續進行,並探討體育目標認同傾向與不同教學模式的關係,在研究方法上則可加入訪談、觀察等方法。Item 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之探索(2007) 陳明信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之探索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 研 究 生:陳明信 指導教授:徐元民 協同指導:麥秀英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之特質及其文化內涵,採用歷史研究法與人類學的田野調查進行研究,首先探尋傳統舞龍的特色與類型,其次探討競技舞龍的形成與技法,接著探究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之文化內涵,分別從教育價值、宗教信仰、經濟與觀光、政治與族群、社區認同、性別意識、錦標主義等七個層面進行探索。本研 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傳統舞龍是民間的傳統文化,由龍圖騰衍生出舞龍活動,更隨著文明的演進,結合民間生活禮俗、歲時節慶,融合傳統與創新的龍舞藝術,展現出豐富多元的舞龍樣態。 二、競技舞龍源於傳統舞龍,從民俗運動的產物經有心人的改變,變成符合現代競技運動模式下進行比賽,深受大眾喜愛。 三、探索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的文化內涵看似對立的詞句,各有其文化內涵,如有團隊精神、競技化、族群的包容…等等,但實際上還是有相同點如身體的活動、信仰的傳承、藝術表演…等等,這些相同點代表舞龍活動延續的優良薪傳與價值觀,值得推廣。 關鍵詞:傳統舞龍、競技舞龍、體育、運動Item 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現況的批判與省思(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1-09-01) 卓俊伶體育與運動科學是一個以身體活動爲本質,跨學科與跨專業的學域,各學科研究所建構的知識體系,具有獨特性。本文以臺灣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爲範圍,提出國科會體育學專題研究計畫與兩個主要學術期刊的計量分析,發現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呈正面發展之現況,續之以批判思考方式,對體育學報與大專體育學刊已刊登論文,提出可資改善之處與建議。最後,對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的省思,提出:(一)考量以人與身體活動爲本的科學研究,有其個人知識與不易絕對客觀的限制;(二)建議採行實證手段,並且進行轉譯研究;與(三)遵守學術研究倫理規範的重要性。Item 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能力指標系統化研究(2001/08/01-2002/12/1) 許義雄; 程瑞福Item 臺灣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0-03-01) 程瑞福Item 體育教師學科教學知識與角色知覺之相關研究(2001/08/01-2002/07/31) 闕月清; 林靜萍Item 體現性別(臺灣運動教育學會, 2010-10-01) 鐘怡純; 闕月清本我國施行九年一貫課程以來,雖然「性別平等教育」為六大議題之一,「健康與體育」亦屬於七大學習領域,但女學生運動參與偏低的現象仍屬常態。為理解此種現象,常識論述經常以性別二分的社會化歷程解釋男女身體經驗的差異,卻鮮少探討體育教學實踐與政策立法作為。本文旨在探索性別差異的體育課程並論述其身體教育意涵,特冸聚焦於女性經驗觀點。首先闡述性別差異的體育教學如何體現於女同學身上,影響其身體能力與身體意象的感知,以及運動參與行為。其次說明性別刻板印象之常識論述如何生產與再製,將男女有冸的身體經驗合理化。最後談論體育課程之社會建構意涵,並以美國第九條法案為例,說明政策立法如何致力營造性別平等的體育教學環境。結語處提示體育具有身體教育的意涵,而身體也是體現性別的重要場域,為使體育運動之正面效益普及於各性別族群,應有良善的政策立場作為根基,營造性別友善的運動環境與人文素養,使更多學生喜愛體育課程,培養規律運動習慣。Item 臺北市高中體育教師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對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3-09-01) 陳素青; 詹俊成; 鄭志富目的:探討高中體育教師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對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影響。方法:以臺北市高中生為研究對象,並以「高中體育教師領導風格量表」、「高中體育課學習動機量表」、「高中體育課班級氣氛量表」進行調查研究,有效問卷計640份,再以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結果:一、教師支持、親和、魅力、智能啟發可正向預測內在動機;二、教師支持、放任式領導、個別關懷可正向預測認同調節;三、魅力、個別關懷、投入可正向預測內射調節;四、放任式領導、消極介入管理可正向預測無動機。結論:臺北市體育教師個別關懷、魅力、智能啟發之領導風格,以及教師支持、親和、投入的班級氣氛有助於正向影響學生的自主性動機型態;放任式領導、消極介入管理則可正向影響學生非自主性動機型態。臺北市高中體育教師如欲提昇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除塑造魅力與關懷的領導風格外,更應營造積極與融洽的班級氣氛。Item 胡適的體育思想(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7-09-01) 徐元民; 劉一民評胡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重要的領導人物,也是個發揚民主與自由的思想家。本 文以探討胡適自由與民主的體育思想為主軸,解析其思想的結構,獲知胡適的體育思想之特質 有二,其一為健身立業的身體意識,視健康的身體為求學立業之根基,其二為勝負共榮的運動 倫理,認為參與運動競賽應積極的求勝,不論勝負均由雙方所共享。 胡適自由民主的體育思想,促進了體育向教育的一環邁進,導正體育為學生的正規活動之觀念, 樹立正確的運動競賽的之倫理風範。Item 國內體育學門期刊評比排序之研究(2000/08-2001/07) 方進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