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臺灣運動保健業商業模式之建構
    (2022) 黃子堯; Huang, Tzu-Yao
    臺灣社會從工業時期轉變為後工業時期,人民的生活品質提升和健康意識抬頭,運動漸漸受到大眾的重視。《運動產業發展條例》將運動保健業列為十三項運動產業之一,運動醫學和科學的進步,促使運動保健的成長,但鮮少文獻針對運動保健業做出相關研究。本文以質性研究,旨在探究運動保健業的商業模式。研究參與者包括運動保健業中經驗非常豐富之教練、講師、管理階層或老闆,研究將以商業模式圖為基礎,分析運動保健業現況、涵蓋範圍、商業模式成功因素。資料處理與分析以半結構式訪談,輔以文獻資料等,並將商業模式圖分為四大部分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運動保健業產值成長當中,但是行業標準涵蓋範圍定義上學界與業界存在分歧,並未有一致看法。另外,運動保健業商業模式圖,需求導向方面顯示目標客群:上班族、運動員、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術後或身體不適者等。通路:新舊媒體、實體店面、電商平台等。供給導向方面顯示,關鍵活動與關鍵夥伴:政府、學校、各體育單位、大型運動賽會、健康相關企業、物理治療所、醫療健檢機構、IT資訊系統合作、通路開發、產品開發等。關鍵資源:人力、通路、貨源、供應商、IT資訊系統等。財務導向方面顯示,收益流:檢測、醫療、運動訓練、運動耗材、運動指導用品、銀髮族用品、課程、線上課程等。成本:人事、管理、耗材等。最後,建議政府修訂其行業分類,未來研究可以透過產業關聯數字層面進行其探討,又或是針對商業模式不同構面進行研究。
  • Item
    臺灣運動服務業創業失敗因素之研究
    (2020) 洪致瑩; Hung, Chih-Ying
    本研究旨在建構運動服務業創業失敗指標,藉由文獻分析,初步建構創業失敗指標,並邀集業界4位、政府官員3位以及學界3位,共計10位,採修正式德爾菲法,經兩回合調查建構出運動服務業創業失敗指標,最後以分析層級程序法,比較各指標間權重表現。為求研究之信度,本研究德爾菲法收斂標準為同意度達80%,分析層級程序法採不一致性比率I. R.值≦0.1為收斂標準。結果:(1)運動服務業創業失敗分為六大構面,分別為創業家人格特質7項、創業資金評估5項、管理與團隊7項、產品與市場6項、產品技術與創意4項以及會計與稅務5項,共計34項指標(2)構面權重排序依序為創業資金評估、產品與市場構面、管理與團隊構面、創業家人格特質構面、產品技術與創意構面、最後為會計與稅務構面;(3)整層級指標權重,最重視之前3項指標為資金管理不當、產(商)品(服務)缺乏競爭力以及營運成本過高。結論:許多因素會導致創業失敗,創業者應不時地檢核自我,並且持續進修,若能避免失敗因素,將能更接近成功。
  • Item
    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之政策評估
    (2013) 邱羿娟; Qiu Yi-Juan
    運動產業發展條例 (以下簡稱運產條例) 於2011年7月6日公布,2012年3月1日開始生效施行,政府希望藉由輔導及獎勵的方法,促進我國運動產業的發展。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3年1月後改為教育部體育署) 提出運產條例的五大輔導面向,為建構良善產業發展環境、強化業者的經營模式和能力、拓展運動服務市場需求、開拓績優運動選手的就業機會以及利用多元租稅優惠措施提高業者投資運動產業的意願。然而,運產條例制定與正式施行後,社會大眾對此法案內容的看法不一,例如:運動消費支出納進所得稅扣抵、補助績優運動選手的薪資、體育團體運動賽事門票免稅、企業贊助體育事項減稅等規定,出現贊成與反對的聲音。一項政策是否可以發揮預期功能,必須經過評估程序,而且許多人對運產條例之內容仍持有疑慮,因此本研究運用政策評估理論來評估運產條例,藉此瞭解法案內容是否符合社會期待。本研究的目的為,瞭解運產條例制定目的與預期效益以及此法案內容與社會期待之間是否有落差。研究方法採取政策評估理論中政策利害關係人的角度,以文獻分析法與半結構式訪談法,蒐集相關文件、報紙、新聞、網路等資料以及社會大眾之意見,加以分析探討。研究結果:運產條例制定的主要目的為提高運動產業業者之營收收入與利潤,預期效益為政策實施四年之後,運動產業之就業人口增加20%、產值增加25%;至於政策內容與社會期待之間的落差性,包括運動人才培育課程、信用保證貸款、大型運動設施場館營建之投資、重點運動賽事籌辦之協助、體育團體舉辦的運動賽事門票免稅、績優運動選手薪資之補助、學生參與或觀賞運動賽事之補助以及促進健康運動消費支出等議題,政策利害關係人皆提出想法與建言,期望政府修正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