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有無力竭之阻力運動對於健康年輕男性的食慾及食物偏好影響(2023) 郭伊芹; Kuo, Yee-Chin背景:過去研究顯示,運動結合適當的飲食有助於預防肥胖及體重控制。運動除了可以達到能量消耗的效果外,還可能通過暫時性的食慾抑制作用,進而減少能量攝入。過往研究多著重於有氧運動或高強度間歇運動所產生的食慾調節反應,且發現當有氧運動達到一定強度與足夠持續時間會產生暫時性食慾抑制的效果。然而,目前阻力運動對於食慾調控的文獻甚少,且因阻力運動處方設計的多樣性,導致結果較不一致。目的:本研究欲探討在相同負荷強度及組間休息下,進行自主力竭與固定次數的阻力運動對健康年輕男性食慾及食物偏好的影響。方法:18位年輕健康男性 (年齡20-30歲),進行三次隨機交叉試驗:(1) 力竭 (Repetition to Failure, F);(2) 無力竭 (Non-Repetition to Failure, NF); (3) 控制試驗 (Control condition, C)。阻力運動以自由重量 (free weight) 執行,執行動作次序為:槓鈴深蹲 (barbell squat)、槓鈴臥推 (bench press) 與六角槓硬舉 (hex bar deadlift)。運動強度為70% 1 RM (one-repetition maximum),每項動作各執行三組,F試驗每組執行至力竭;NF試驗每組執行七下;C試驗靜坐休息。並於介入前、後立即、後30分鐘、後60分鐘與後90分鐘等五時間點測量受試者之主觀食慾、乳酸及飢餓素。隨後午餐提供隨意進食 (ad libitum),以評估能量攝取。使用里茲食物偏好問卷評估運動後30分鐘與午餐進食前後之食物偏好。紀錄實驗前一天、實驗當天和實驗後一天的能量攝取量。所得數據將以混合線性模型 (linear-mixed model) 進行分析。結果:主觀食慾感受於運動後立即,F顯著低於NF及CON (p< 0.001),且NF也顯著低於CON (p = 0.031)。飢餓素於運動後立即至運動後90分鐘,F顯著低於NF及CON (p < 0.05)。乳酸於運動後立即、運動後30分鐘、60分鐘,F顯著高於NF及CON (p < 0.001),且NF於運動後立即及運動後30分鐘顯著高於CON (p < 0.05)。 F對高脂肪食物偏好顯著低於NF及CON (p < 0.05)。F對甜味食物偏好顯著高於CON (p < 0.05)。能量攝取在三組間則無顯著差異 (p > 0.05)。結論:本研究發現阻力運動會暫時性地抑制整體主觀食慾,並降低飢餓素水平。此效應因力竭而更加顯著,並與較高的血乳酸濃度和總訓練量相關。在食物偏好的影響上,力竭性阻力運動顯著減少對於高脂肪食物的偏好,且增加對甜味的偏好。然而,阻力運動並不會對能量攝取產生影響。未來還需進一步探討這種阻力運動處方對於食慾、食物偏好和能量攝取間的潛在機制以及長期影響。Item 急性同時健身運動對抑制控制之影響:事件關聯電位研究(2022) 陳泰睿; Chen, Tai-Rui抑制控制係一執行功能成分,為心理健康、學習及工作成就及社會發展的必要能力。統合分析指出,急性健身運動可增進抑制控制,且有氧及阻力健身運動型態皆產生效益。結合兩種運動型態的同時健身運動可以增加生長激素等賀爾蒙反應,且相較於單一型態健身運動,進行同時健身運動對於增進身體適能有更多效益。然尚未有研究探討結合該兩種運動成分之同時健身運動對於抑制控制之效果。本研究結合測量神經電生理指標及生理指標對急性健身運動後效益進行探討,採用事件關聯電位及血乳酸測量,觀察P3振幅及血乳酸的變化,並進一步分析血乳酸是否為急性健身運動與抑制控制變化的中介因子。本研究目的為:一、探討急性同時健身運動對抑制控制之影響。二、探討同時健身運動對於P3振幅之影響。三、探討血乳酸是否為中介因子。本研究招募78位成人,隨機分派至同時健身運動組、有氧健身運動組及閱讀控制組,分別進行同時健身運動、有氧健身運動以及閱讀。並對抑制控制進行前、後測。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抑制控制測驗之反應時間、準確率和P3振幅,以四步驟法進行血乳酸中介分析。結果發現同時健身運動組之抑制控制作業表現優於閱讀控制組,且與有氧健身運動組相同。然三組之P3振幅無顯著差異。中介分析則顯示血乳酸非中介因子。總體而言,進行急性同時健身運動對抑制控制有效益,未來可進一步以同時健身運動之順序是否影響其對抑制控制之效益。Item 耳穴貼壓刺激對女大學生運動表現的影響(2017) 楊織苡; Chih, Yi-Yang耳穴貼壓為一種利用硬物貼在耳朵穴位上以刺激穴道對身體產生調整、治療、恢復身體機能的一種治療方式。先前的研究發現耳穴刺激能夠降低RPE和血乳酸;能夠在運動後減緩疲勞的功能,此外也能協助調整自律神經作用。目前與運動相關的研究大多著重於短時間立即性的恢復,而探討其對運動表現影響的文獻不多。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耳穴貼壓刺激對女大學生運動表現的影響。方法:招募12名體育相關科系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平衡次序法分別進行無耳穴貼壓刺激 (CG)、單次耳穴貼壓刺激 (ASG)、短期耳穴貼壓刺激 (SSG) 的實驗處理,每項次實驗至少間隔七天。實驗過程中受試者將進行30公尺衝刺與5公里跑步,並於按壓前、按壓後、運動恢復期進行乳酸、血糖、LF/HF比值的測量。所得資料以單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及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進行相關考驗。結果:(一)耳穴貼壓刺激能明顯提升女大生的30公尺衝刺表現 (p< .05),但無法明顯改變女大生5公里跑步成績 (p> .05)。 (二)耳穴貼壓刺激能使女大生30公尺衝刺後恢復期的乳酸較快排除 (p < .05),但對5公里跑步則沒有明顯影響 (p> .05)。結論:耳穴貼壓刺激能有效提升30公尺衝刺表現,同時能提升女大生30公尺衝刺後恢復期乳酸的排除,但其相關機制仍需加以探討。建議未來可適時加以運用,以促進競技運動表現。Item 不同恢復方式對衰竭運動後生理值的影響(2006) 蔡尚智; Shang-Jyh Tsai不同恢復方式對衰竭運動後生理值的影響 2006年6月 研 究 生 :蔡尚智 指 導 教 授 :徐孟達 摘 要 訓練過程之中,如何進行適當的恢復方式是提升訓練效果與改善運動成績的重要關鍵。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不同恢復方式對衰竭運動後生理值的影響』。 實驗中共招募20位高中男生田徑選手,依其最大攝氧量配對分成動態恢復組(平均年齡為16.17±1.13歲、平均最大攝氧量為57.25±8.71 ml/min-1.kg-1)與靜態恢復組(平均年齡為16.63±1.03歲、平均最大攝氧量為58.52±9.00 ml/min-1.kg-1),兩組均進行連續七天的漸增衰竭運動,動態恢復組在每天衰竭運動後再接著20分鐘低強度 (35﹪VO2max) 運動,而安靜休息組則採坐姿休息。並於第1、第4及第7天運動前、運動後立即、運動後20分鐘及運動後2小時進行採血,以便分析血乳酸濃度與尿酸濃度。所得資料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進行相關考驗。結果發現: 一、運動衰竭時間方面:不論動態恢復組或靜態恢復組,第七天的運動衰竭時間皆明顯較第一天及第四天長(p< .05)。 二、血乳酸濃度部份:不論動態恢復組或靜態恢復組,運動結束立刻的血乳酸濃度都明顯高於運動前,且在運動後2小時即回復至基礎值,但動態恢復組在運動後20分鐘的濃度都明顯較靜態組來的低。 三、尿酸濃度部份:不論不論動態恢復組或靜態恢復組,運動後恢復期的濃度都明顯高於較運動前,而基礎值在連續訓練後,有下降的趨勢,但未達顯著水準(p> .05)。 經由本研究可得到以下結論:運動後從事低強度地動態恢復能使血乳酸濃度儘早恢復,因此可減少身體產生疲勞的機會,至於運動後尿酸濃度過高部份,則應適度補充水分以增加尿酸排除率,進而達到保健身體之效。 關鍵詞:動態恢復、血乳酸、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