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部分睡眠剝奪後攝取咖啡因對認知及10公里跑步表現之影響
    (2022) 陳婷姿; Chen, Ting-Tzu
    背景:部分睡眠剝奪(partial sleep deprivation, PSD)會對耐力運動表現及認知功能產生負面影響。先前研究顯示單次咖啡因增補可以提升立即性耐力運動表現及認知功能,且認知功能在立即性耐力運動後可以獲得改善。但對於部分睡眠剝奪後增補咖啡因對耐力運動表現,及在立即性耐力運動後的認知功能是否有加乘之效益仍不清楚。目的:探討部分睡眠剝奪後,增補咖啡因對立即性耐力運動表現之影響及在立即性耐力運動後認知功能是否有加乘之效益。方法:招募10名有跑步習慣的男性,以雙盲、重複量數、平衡次序的設計,進行部分睡眠剝奪(3:00至6:00)搭配咖啡因增補(每公斤體重6毫克)及安慰劑兩種實驗處理,隨後並進行一次跑步機10公里計時測驗,且在增補前、增補後和運動後測量史翠普作業(stroop test)。另外,實驗過程亦收集呼吸、心跳、運動自覺努力程度之數據。統計方法以重複量數ANOVA比較增補因子、時間因子對認知功能之差異;相依樣本t檢定比較增補因子對10公里計時測驗表現之差異。結果:咖啡因增補處理之10公里計時測驗成績顯著優於安慰劑處理(47.85 ± 7.29分鐘 vs. 51.39 ± 8.42分鐘)(p< .05)。反應正確率部分,不論是一致情境或不一致情境在增補處理間及時間點之間皆無顯著差異(p > .05);反應時間部分,不論是一致情境或不一致情境在增補處理間皆無顯著差異,但增補前顯著大於增補後,且增補後大於運動後(p < .05)。結論:在部分睡眠剝奪的狀況下,增補每公斤體重6毫克的咖啡因,可以提升耐力運動表現,但並未有助於改善認知功能。
  • Item
    咖啡因與碳水化合物攝取對阻力運動後能量代謝與同化性荷爾蒙之影響
    (2007) 吳柏翰; Wu, Bo-Han
    背景: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運動前攝取咖啡因與碳水化合物對阻力運動後能量代謝與同化性荷爾蒙反應的影響。方法:本研究的受試者為10名有規律阻力運動習慣的男性大學生。所有受試者在實驗前接受最大肌力 (1RM) 測驗後,以平衡次序分配進行攝取咖啡因 (CAF;6mg/kg)、碳水化合物 (CHO;1g/kg)、咖啡因+碳水化合物 (CHO+CAF;1g+6mg/kg) 與安慰劑 (CON) 等4次實驗,每次實驗間隔7天,受試者在阻力運動開始前1小時攝取增補劑,隨後進行阻力運動 (3組;75%1RM強度進行10次反覆;8個動作;每組休息時間為5分鐘)。在運動前1小時 (pre-60)、運動前立即 (pre-exe) 與運動後0、15、30分鐘 (P0、P15、P30) 抽取血液。本研究以相依樣本二因子 (實驗處理×時間) 變異數分析 (ANOVA) 檢定內分泌反應 (睪固酮、生長激素、皮質固醇、胰島素) 與能量代謝指標 (血糖、血乳酸、游離脂肪酸) 在不同實驗處理下是否有顯著差異。結果:數據分析後發現CHO在阻力運動後生長激素 (P0) 與胰島素 (P0、P15) 的濃度顯著提升,睪固酮 (P0、P15、P30) 和皮質固醇的濃度 (P0、P15) 顯著降低 (p< .05),CAF在阻力運動後生長激素的濃度 (P0、P15、P30) 顯著降低 (p< .05),CHO+CAF顯著提升阻力運動後胰島素濃度 (P0),降低睪固酮濃度 (P0、P15、P30) (p< .05)。結論:1.阻力運動前攝取葡萄糖提升運動後生長激素與胰島素的反應,降低血液中睪固酮濃度,並且抑制皮質固醇的分泌。2.攝取咖啡因降低運動後生長激素的反應,但對胰島素、睪固酮與皮質固醇沒有顯著影響。3.同時攝取咖啡因與葡萄糖提升運動後胰島素的反應與降低血液中睪固酮濃度,但對生長激素與皮質固醇並沒有顯著影響。因此,咖啡因的攝取可能會降低葡萄糖對阻力運動後同化性荷爾蒙分泌環境的影響。
  • Item
    咖啡因攝取對高中棒球投手投球表現之影響:以臺北縣立秀峰高中為例
    (2009) 周玄武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臺灣高中棒球投手攝取咖啡因,對於肌肉肌電表現、投球速度、準度及運動自覺程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的影響。方法:受試者為10位現任正規高中棒球投手(年齡:16.7±1歲、身高:174.3±4.3公分、體重:72.5±7.3公斤、投手球齡:2.8±1.3年),採重複量數的雙盲實驗設計,以平衡次序原則分別攝取5mg/kg的咖啡因或安慰劑,60分鐘後進行20顆正常投球施測,兩次測驗間之排空期為一星期。以重複量數t考驗(t-test)分析四種變項:肌電、速度、準度及本體自覺程度(RPE)的影響,顯著水準為p<.05。結果:肱三頭肌肌電表現:咖啡因組(0.45V)與安慰劑組(0.42V);屈腕肌肌電表現:咖啡因組(0.23V)、安慰劑組(0.23);投球速度:咖啡因組(116.4km/hr)、安慰劑組(113.9km/hr);投球準度:咖啡因組(23.6%)、安慰劑組(28%);RPE值:咖啡因組(13.5)、安慰劑組(14.1),以上施測結果皆無顯著差異。結論:咖啡因攝取對臺灣高中棒球投手投球表現不會有顯著影響,本研究因只測量為大約20球(平均一局之投球數),只能探討知咖啡因攝取對於出場短暫投球量較低之投手無顯著影響,但對於投球時間較長與量較高之投手仍待進步之研究。
  • Item
    咖啡因增補對不同體能水準之延遲性肌肉酸痛的影響
    (2008) 陳厚諭; Hou-Yu Chen
    摘要 目的:探討咖啡因增補對不同體能水準者於離心運動後所引起的延遲性肌肉酸痛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 之生理及生化反應的影響。方法:依最大耗氧量分成10名高體能組 (HF;VO2max=54.5 ± 3.75 毫升/公斤/分) 及10名低體能組 (LF;VO2max=44.7 ± 3.06 毫升/公斤/分)之大學男生,先於跑步機上以70%VO2max的強度進行一次30分鐘的下坡跑 (–15% 斜度) 誘發股四頭肌產生DOMS,所有受試者於誘發DOMS後依雙盲設計及組內平衡次序法於第一天及第二天分別增補咖啡因或安慰劑膠囊10 mg ・ kg–1,並在增補前、後測量最大自主等長肌力、酸痛指數、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及組織胺。實驗所得資料採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結果:在增補因子方面,HF組與LF組在增補咖啡因後所提升的最大自主等長肌力百分比 (HF:7.0 ± 9.9 %, LF:5.1 ± 10.8 %),皆顯著高於增補安慰劑 (HF:-0.1 ± 4.7 %, LF:0.4 ±5.2 %; p<.05);咖啡因增補後降低的酸痛指數百分比 (HF:-18.2 ± 22.2 %, LF:-11.9 ± 11.3 %),亦顯著低於增補安慰劑 (HF:7.2 ± 18.5 %, LF:1.7 ± 11.5 %; p<.05);兩組在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及組織胺於增補咖啡因或安慰劑後改變之活性值,皆未達到顯著差異。結論:1.誘發 DOMS後增補10 mg ・ kg–1之咖啡因能顯著降低運動中肌肉酸痛及顯著提升最大自主等長肌力,此種效果不會因為體能水準不同而改變。2.咖啡因的增補雖能顯著降低肌肉酸痛之不適感,但並非因為降低了發炎與損傷的程度。 關鍵詞:咖啡因、延遲性肌肉酸痛、體能水準
  • Item
    運動前攝取咖啡因對心臟自律神經之影響
    (2007) 黃紹彰; Shao-Chang Huang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運動前攝取咖啡因,對於安靜、運動、恢復狀態的心臟自律神經系統造成的影響。方法:受試者為11位健康的男性(年齡:24.8 ± 1.6歲、身高:175.0 ± 4.9公分、體重:70.7 ± 6.0公斤),採重複量數的雙盲實驗設計,排空期為3天,以平衡次序原則分別攝取6mg/kg的咖啡因或安慰劑,60分鐘後進行60%VO2max的運動30分鐘,恢復期為10分鐘。以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 ( 2-way ANOVA ) 分析五個不同時間點(運動前、運動初期、運動中期、運動末期、恢復期)咖啡因與安慰劑兩組之間心率變異性的差異,以相依樣本t考驗咖啡因對於血壓、警覺度 ( alertness visual analog scale, AVAS ) 與運動強度自覺程度 (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 的影響,顯著水準為p<.05。結果:運動前,咖啡因組的LF功率值 ( +121.9% ) 與LF% ( +46.1% ) 顯著增加,收縮壓 ( +7.7% ) 、舒張壓 ( +8.4% ) 以及AVAS ( +16.7%) 均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p<.05 )。運動過程中,咖啡因組在運動初期的HF% ( +83.6% )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p<.05 )。在運動中期的VLF功率值 ( +53.5% ) 、LF 功率值( +60% ) 以及總功率 ( +54.3% ) 顯著提高 ( p<.05 ),運動末期的LF功率值 ( +45% ) 也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p<.05 )。恢復期的舒張壓 ( +7.1% ) 與AVAS ( +7.9% ) 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p<.05 )。結論:單次攝取咖啡因會顯著提高休息時交感神經系統活性,使警覺度及血壓增加。在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過程中,咖啡因一樣會使交感神經活性較佔優勢。但在恢復期,咖啡因所提高的亢奮性,可能造成恢復期的各項變項恢復較慢。
  • Item
    咖啡因攝取與運動對血液氧化指標與抗氧化酶的影響
    (2006) 黃香萍; Hsiang-Ping Huang
    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為探討連續攝取咖啡因二週後,對於中高強度運動刺激造成人體血液過氧化物及抗氧化酶的影響。方法:受試者為13位健康大學男性(年齡:23 ± 0.73 yr;身高:176.5 ± 1.98 cm;體重:77.62 ± 4.21 kg;VO2max:43.39 ± 1.45 ml/kg/min)。實驗採單盲隨機交叉設計,受試者須攝取二週咖啡因 (6 mg/kg)(C期)或安慰劑(P期)。隨後以中高強度原地跑步運動 (85%VO2max) 評估運動前對氧化壓力的變化。在增補前、運動前、運動後分別採集血液樣本分析血漿乳酸濃度、硫巴比妥酸反應物質(TBARS)濃度及紅血球溶胞液的過氧化氫酶(CAT)活性、超氧化離子歧化酶(SOD)活性、麩胱甘肽過氧化酶(GSH-Px)活性。所得數據以相依樣本t考驗、相依樣本雙因子(組別 × 時間)變異數分析( ANOVA )與相依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 ANCOVA ) 檢定。結果:咖啡因可使SOD活性在運動後(28870.77 ± 6275.57 U/g Hb)顯著高於增補前(14347.69 ± 3550.27 U/g Hb) (p<.05);GSH-Px活性在運動後(1.13 ± 0.57 μmol/min/g Hb)亦顯著高於運動前(0.52 ± 0.08 μmol/min/g Hb) (p<.05);CAT活性則在運動後稍微高於運動前,惟未達統計水準。C期與P期乳酸濃度在運動後皆顯著高於運動前 ( p<.05 )。TBARS濃度在C期與P期間或同期各時間點間皆未達顯著差異(p >.05)。結論: 兩週攝取咖啡因可提升中高強度運動後抗氧化酶的能力,但無法減少因氧化壓力所引起的血液脂質過氧化物。 關鍵詞:咖啡因、運動、抗氧化酶
  • Item
    攝取咖啡因對熱環境下耐力性運動表現的影響
    (2005) 劉立宇
    在高溫下從事長時間耐力性的運動不利於運動表現,在常溫下攝取咖啡因從事長時間耐力性的運動,對於運動表現有增補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攝取咖啡因後,在高溫下從事耐力性的運動,是否像在常溫下對耐力運動有增補作用。受試對象為12名國立台南大學體育系學生。受試對象攝取5mg/kg體重劑量的咖啡因或安慰劑1小時後,在兩種溫度(25℃及35℃)下以70%VO2max的負荷為運動強度騎原地腳踏車直到衰竭為止。測量的情況有四種,採平衡次序方式進行:25℃攝取咖啡因(25C)、25℃攝取安慰劑(25P)、35℃攝取咖啡因(35C)及35℃攝取安慰劑(35P)。實驗結果發現,在運動衰竭時間方面,攝取咖啡因後(25C、35C)比攝取安慰劑(25P、35P)分別顯著的改善了10分41秒(68分38秒 ± 15分26秒 vs. 57分57秒 ± 12分51秒)及10分21秒(53分28秒 ± 14分56秒 vs. 43分01秒 ± 12分26秒)。血漿游離脂肪酸(FFA)濃度在兩種溫度(25℃及35℃)咖啡因與安慰劑攝取前沒有顯著差異,但在攝取咖啡因後1小時及運動後顯著高於安慰劑,攝取咖啡因時,運動衰竭後顯著高於攝取後1小時及攝取前,同時,攝取後1小時顯著高於攝取前。攝取安慰劑時,運動衰竭後顯著高於攝取後1小時及攝取前,但攝取後1小時及攝取前沒有顯著差異。呼吸交換率(RER)在兩種溫度沒有顯著差異;同時在運動前與運動後10、20、30分鐘及運動衰竭時五個時間也都沒有顯著差異。攝取咖啡因與安慰劑之間也都沒有顯著差異。乳酸(La)濃度在兩種溫度沒有顯著差異;在攝取咖啡因與安慰劑前、攝取後1小時及運動衰竭時都沒有顯著差異。運動自覺量表指數(RPE)在運動後10、20及30分鐘,攝取咖啡因顯著低於安慰劑,但在運動衰竭時則沒有顯著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攝取咖啡因有助於在35℃溫度長時間耐力運動的運動表現,運動表現的改善關係不在於升高的血漿FFA濃度,而可能是疲勞感的降低所致。 關鍵詞:熱環境、咖啡因、運動表現、耐力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