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有無規律有氧運動健康老年男性脈波傳導速率、C-反應蛋白及心肺適能之比較(2008) 黃騰丘; Teng-Chiu Huang本研究目的在於比較有無規律運動老年男性脈波傳導速率(PWV)、C-反應蛋白濃度(CRP)、心肺適能及在CRP與PWV相對危險等級的差異性。 本研究以54位年齡在65-75歲的健康老年男性為研究對象,其中規律運動組27人以及無規律運動組組27人。受試者經篩選排除有抽菸或嚴重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腎臟病症狀者後,填寫同意書後進行血壓、安靜時PWV、CRP及六分鐘走路測驗。相對危險等級的分類PWV以所有受試者的中數為主,高於中數者為高危險等級;而CRP的分類則採取美國心臟病協會認定標準分為低、中、高危險等級。獨立樣本t考驗比較各變項的差異,卡方考驗有無規律運動在PWV及CRP相對危險等級的差異性,顯著水準α=.05。研究結果如下: (一) 規律運動組的六分鐘走路測驗成績明顯高於非規律運動組 (565.30 ± 74.13公尺 vs. 484.15 ± 125.93公尺, P<.05)。 (二) 規律運動組擁有較低PWV(13.05 ± 2.66 m/s vs 14.64 ± 3.77 m/s)的傾向,且有較高比例的受試者屬於PWV低危險等級(35.2% 比 16.7%,p <.05)。 (三) 規律運動組不但擁有較低的CRP濃度(0.13 ± 0.12 mg/dL vs 0.22 ± 0.18 mg/dL, p<.05),而且有較高比例的受試者屬於CRP的低危險等級(31.5% 比18.5%,p <.05)。 結論:有從事規律有氧運動習慣的老年人,其心肺適能、脈波傳導速率與C-應蛋白濃度均優於無規律運動者,且其相對危險等級也較低。Item 臺北市國小教師疲勞程度與運動行為和心肺適能之比較研究(2009) 陳秀蘭; Hsiu-Lan Che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比較不同運動行為教師的疲勞程度,以及不同疲勞程度和運動行為教師心肺適能之差異;並探討疲勞程度、運動行為及心肺適能之相關性。研究對象為臺北市97學年度編制內之國小教師,隨機取樣實施問卷調查,有效樣本733份。問卷內容以「個人疲勞強度問卷中文版」(CIS) 及「運動行為問卷」(運動頻率、時間、自覺運動強度與運動後愉快頻率)評估疲勞程度及運動行為;再以 CIS 之結果徵詢94位女性教師(疲勞組36位與非疲勞組58位,平均年齡42.07±6.74)實施六分鐘走路測驗以評估心肺適能。所得資料以SPSS14.0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方法分析。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小教師有30.2% 之潛在疲勞發生率,不同年齡、子女數、服務年資加班時間、人際關係之教師在疲勞程度上達顯著差異 (p<.05);有規律運動習慣之教師有32.9%,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服務年資之教師在運動行為上達顯著差異 (p<.05)。 二、不同運動行為之教師其疲勞程度有顯著差異,高運動行為、規律運動之教師疲勞程度顯著低於低運動行為、無規律運動之教師 (p<.05)。 三、非疲勞組教師心肺適能顯著優於疲勞組教師 (p<.05)。 四、不同運動行為之教師其心肺適能有顯著差異,高運動行為之教師心肺適能顯著優於低運動行為之教師 (p<.05)。 五、疲勞程度與運動行為、心肺適能呈顯著負相關 (p<.01);運動行為與心肺適能呈顯著正相關 (p<.01)。 結論:有規律運動及運動行為較高之國小教師其心肺適能較佳且較不易疲勞。疲勞程度與運動行為、心肺適能有相關。Item 快走運動對肥胖學童體位及心肺適能的影響(2006) 蕭玉真; HSIAO YU-CHEN快走運動對肥胖學童體位及心肺適能的影響 研 究 生:蕭玉真 2006年1月 指導教授:方進隆 摘 要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十二週探討快走運動對肥胖學童體位和心肺適能的影響。方法:以平均年齡為10.9±0.81歲之國小四~六年級肥胖學童共50名為受試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25名及控制組25名。實驗組除了每週兩節的體育課外,需額外進行每週五天,每次3公里,運動強度介於最大心跳率60%~70%之間,為期十二週的快走運動訓練。控制組除了每週兩節的體育課外,不施予任何的實驗處理。實驗組及控制組於訓練前後均需接受體位測量(身高、體重、BMI、體脂肪百分比、腰臀圍比)及心肺適能(安靜心跳率、血壓值、800公尺跑走)等的檢測。所得資料,以相依樣本、獨立樣本t考驗分別檢定各組前後測及各組間的差異,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在身高、腰臀圍比的前後測值有達到顯著差異(p<.05),其餘三項前後測成績,雖沒有顯著差異,但均有進步。 二、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除了腰臀圍比有達到顯著差異(p<.05)之外,其餘身高、體重、BMI、體脂肪百分比皆沒有達到顯著差異(p>.05)。 三、實驗組在800公尺跑走、安靜心跳率的前後測值及和控制組之間均有達到顯著差異(p<.05),實驗組收縮壓、舒張壓的前後測值及和控制組之間,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 結論:十二週快走運動對於肥胖兒童的腰臀圍和心肺適能具顯著改善 的效果。 關鍵詞:快走運動、肥胖學童、體位、心肺適能Item 不同強度的分散式跑走運動對國中男生心肺適能之影響(2005) 林建成; Chien-cheng Lin摘 要 連續長時間(30-60分鐘)的有氧運動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是體力上的一大考驗;從文獻中發現,將每天的運動時間分段累積亦同樣有促進心肺適能的效果。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八週不同強度的分散式跑走運動對國中男生心肺適能的影響。本研究以30名國中男生(平均年齡為14.2±0.4歲,平均最大攝氧量為46.88±5.15ml/kg/min)作為受試對象,以隨機分組方式分為中強度(60%VO2R)分散式運動組、低強度(40%VO2R)分散式跑步運動組及控制組。中強度及低強度分散式運動組除體育課外,進行每週3天,每個運動天分為早晚2次15分鐘跑走運動,控制組除體育課外,不從事任何運動。八週運動前後皆進行最大攝氧量測量,所得資料則以重複量數t 考驗比較運動訓練前、後各組內之各項變數;各組受試者基本資料之間都以單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比較,並以杜凱法進行事後比較。結果發現如下:中強度運動組可以達到安靜心跳率明顯下降(p<.05)、運動持續時間增加(p<.05)及最大攝氧量相對值增加(p<.05)。低強度運動組的安靜心跳率明顯下降(p<.05);但是對於運動持續時間及最大攝氧量相對值的提昇並沒有明顯的影響。三組的最大心跳率並沒有因為運動介入而明顯改變。三組最大換氣量前後測均有增加,且達顯著差異(p<.05)。由以上得到結論:以中強度分散式運動方式能有效改善青少年之心肺適能;而低強度分散式運動方式僅能達到維持心肺適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