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北市高中績優柔道教練訓練行為之個案研究
    (2012) 王冠文; Kuan-Wen Wang
      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以臺北市高中績優柔道教練分析其訓練行為,並探討教練與選手對教練訓練行為的知覺。方法:以修改版的ASUOI觀察工具 ,分析歸納3位教練與30位選手並觀察不同訓練階段共9次訓練行為,最後透過知覺問卷、訪談、實地筆記等蒐集資料分析結果如下:一、個案教練們訓練行為以指導類為主佔76.24%,最常出現之行為依序為當場指導、正面示範、肢體協助、催促;非指導類行為佔23.76%,最少出現的行為是負面示範、無法編碼、責備、發問;指導以正面示範為主,回饋以讚美多於責備方式進行訓練,而訓練行為次數比賽前期>中期>後期,越接近比賽期訓練行為會隨著教練模擬比賽情境而逐漸減少。二、教練知覺與選手知覺經統計工具檢驗兩者間皆為顯著一致性,可視為有效訓練的表現;經訪談後發現雙方表面的觀點一致性相當高,而正面示範、肢體協助、口語催促為教練與選手認為最常出現之行為,深入探究卻稍有差異更突顯出質量相輔的重要性。
  • Item
    高中羽球教練訓練行為個案研究
    (2006) 歐正明; Cheng ming O
    高中羽球教練訓練行為個案研究 中華名國九十五年六月 研 究 生:歐正明 指導教授:闕月清 摘 要 運動教練行為模式與選手認知所生績效之間有其互動關係,為訓練成果不可輕忽的議題。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男女羽球教練的訓練行為及不同訓練內容間之差異性以及高中男女羽球教練在指導類與回饋類訓練行為的差異情形,進而探討教練、選手對教練訓練行為的知覺是否一致。參與研究對象為高中羽球教練男女各一位及其訓練的34名選手,男教練有14名女選手,女教練的12名男選手及8名女選手。本研究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觀察工具(ASUOI)與問卷等方式蒐集資料,將教練表現行為逐一編碼並分析教練與選手對教練訓練行為的知覺情形,依照他們所知覺到教練訓練行為出現的排名多少予以排序,經由分析後得到以下發現:(一)指導行為是教練最常使用的行為,可見指導行為是訓練的主體,最常出現的行為依序為:當場指導、事後指導、催促、發問等項,少見行為依序為:肢體協助、事前指導、負面示範等項。非指導類行為則以催促出現最多。(二)男教練比女教練有較多的發問行為,女教練則有較多的讚美行為。在不同訓練內容部份男女教練指導時機相當一致。(三)男教練訓練時的回饋行為屬負面的回饋方式,女教練則屬正面的回饋方式。(四)觀察教練之訓練行為與教練知覺、選手知覺三者呈現不一致的情形。因此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教練於訓練時除指導行為外,宜多使用發問及正面的回饋行為,並透過自評來改進訓練行為,以創造出正面又有效率的訓練模式。 關鍵字:高中、羽球、教練、訓練行為、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