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臺北市都市型社區長者休閒涉入、休閒動機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以古亭次分區為例
    (2023) 林雯玉; LIN, Wen-Yu
    此研究目的在探討臺北市中正區古亭次分區社區長者參與休閒活動對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研究對象為55歲以上社區長者,於里民活動中心或社區發放「休閒活動參與」問卷,以便利取樣方式共發放369份紙本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44份,另電子表單部分回收69份回覆,再以SPSS統計軟體之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做資料處理分析,得到結論如下:一、年齡、教育程度、目前月收入及最常參與的休閒活動類型在休閒涉入、生活品質各方面有顯著的差異,而運動型及技藝型活動尤其顯著;高齡者在休閒涉入程度不同,對休閒內在動機有顯著差異,且對生活品質各方面也有影響;而共同居住對象不同對休閒內在動機有顯著影響,以獨居者的休閒內在動機比較低。二、臺北市中正區古亭次分區高齡者休閒涉入、休閒動機與生活品質呈正相關。基於以上的結論,建議社區長者盡可能及早培養至少一項運動型及技藝型休閒活動,也建議政府及民間相關單位除了運動中心以外也能設置更優質的技藝型、知識型活動中心,讓社區長者有更多元的選擇,希望政府能運用行政資源鼓勵高齡者尤其是獨居者走出家門參與休閒活動,相信對於社區長者的生活品質會有所幫助。
  • Item
    臺北市大安區高齡者社會支持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2013) 張章淮; Chang-Huai Chamg
    臺灣人口老化現象與日俱增,2007年7月底,臺灣已達到高齡化社會的標準 (內政部社會司,2007) 。而高齡化對個人的重要影響之一,因生理、心理之特性,易使其無法良好的適應生活中的各種狀況,然而獲得社會支持以及參與休閒則能夠提升高齡者的活力及心理慰藉、增進健康 (陳育慧,2002;劉正文,2005) ,提高生活適應能力。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瞭解高齡者其社會支持感受程度與休閒參與行為之相關性,以期提供政府及相關機構高齡政策規劃之參考。本研究之對象為居住在臺北市大安區,且年滿65歲以上之高齡者進行調查。抽樣方法採分層便利取樣,以大安區各個鄰里為區分。調查時間為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發放問卷450份,回收有效問卷385份。研究結果顯示高齡者:一、參與最多的三項活動為散步、看電視及報紙、聊天,且參加靜態類的活動較多;最少的三項依次為跑步、下棋或玩牌、蒐集剪貼;二、以每日與配偶相處的時間最多;獲得之社會支持程度偏高,其中最高的支持種類為社會網絡支持;三、不同背景之休閒參與的頻率及類型有顯著差異;四、不同背景之社會支持程度,有達到顯著差異;五、社會支持與休閒參與之關係呈現低度正相關。因此研究建議高齡者:一、從事團體性之活動以增進社會支持,並多參與動態類活動;二、政府能提供高齡者良好的休閒參與環境及維持高齡者經濟安穩,使其能適應老化生活。
  • Item
    高齡者休閒社會網絡之研究-以臺南縣西港鄉為例
    (2009) 張桂菁; Kuei-Ching Chang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在探討高齡者休閒社會網絡的情形,以台南縣西港鄉為例,採用文獻分析法歸納出社會網絡分析的兩大項目,分別是網絡結構及網絡連結。並以深度訪談法訪問8位台南縣西港鄉65歲以上之高齡者,了解其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社會網絡情形,結果發現:(1)在休閒活動方面:高齡者會長期參與某項休閒活動。(2)休閒社會網絡方面,在網絡結構中,固定組織式的休閒活動所形成的社會網絡規模較大,但密度低,知道其他人並有互相往來的程度不高。(3)在網絡連結上,即使聯絡頻率高,穩定性夠,但因沒有進一步的互動,並無法很明確地定義出網絡中的成員。建議政府單位有意推廣高齡者相關的休閒活動能夠瞭解高齡者休閒社會網絡之特性,並且以其概念來傳播休閒相關的資訊。
  • Item
    休閒服務系統對高齡者休閒參與之影響-以臺北市為例
    (2009) 陳裕仁; Yu-Jen Chen
    為了提升高齡者健康與優質的生活品質,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臺北市休閒服務系統現況對高齡者休閒參與的影響。本研究配合國科會計畫「NSC96-2413-H-003- 028-智慧型生活環境科技對高齡者休閒活動參與影響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對臺北市65歲以上高齡者進行調查,以叢集抽樣法進行抽樣。調查時間從2008年3月至4月,有效樣本430份,所得資料經分析後,得到以下結果有:1.台北市各休閒服務系統資源數量並非均質分佈。2.高齡者以女性居多,平均年齡約74歲,有超過7成4的高齡者皆有國中以上學歷,且多為已婚與配偶家人同住,退休前職業以家管比例最高。3.高齡者每周平均休閒總時間約57小時,休閒次數約24次,且都以在家進行休閒的總時間與次數比例最高,而在平均持續時間上,周末搭乘交通工具從事休閒活動花費3.58小時最長。高齡者在家以進行靜態性休閒為主,走路能到範圍內以低強度體能性休閒為主,搭乘交通工具參與休閒活動上,以知識性、康樂性與體能性休閒為主。4.高齡者個人背景變項集群結果對「走路進行休閒活動」的總時間、次數與平均持續時間有顯著差異。5.休閒服務系統對「走路進行休閒活動」與「搭乘交通工具進行休閒活動」的總時間、次數與平均持續時間有顯著差異。本研究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可提供休閒巡迴車、增加休閒服務安全性、提升社區休閒服務內容與豐富休閒服務深度,以營造完整休閒服務系統增加高齡者休閒參與意願。另一方面,高齡者可在平日多從事低強度的社區休閒服務,到了假日則多從事遠距離的區域型休閒服務以豐富其生活。
  • Item
    養生宅住老人休閒參與和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
    (2006) 廖明惠; Liao, Ming-hui
    本研究旨在探討選擇「潤福生活新象」作為退休後居住方式的老人其休閒參頻率與生活品質之關係。以目前居住於「潤福生活新象」年齡65歲以上的老人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所得數據經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考驗與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一、老人休閒活動參與頻率偏低,以「視聽觀賞類」活動的參與頻率最高,而「進修學習類」活動的參與頻率最低。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與自覺健康狀況的老人在休閒參與頻率具有顯著差異。 二、老人整體生活品質平均數為56.83分,各題平均數皆在3分以上,顯示老人對生活品質有「中等以上滿意」的程度。以「環境」範疇得分最高,其次為「社會關係」範疇、「心理」範疇,而「生理健康」範疇之得分最低。不同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與自覺健康狀況的老人在生活品質具有顯著差異。 三、休閒參與總量較高的老人其生活品質也較好,兩者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各類型參與頻率方面,除了「視聽觀賞類」活動之外,「個人嗜好類」、「社交類」、「運動健身類」、「進修學習類」與「宗教類」活動的參與頻率和生活品質之間皆存在顯著正相關,參與頻率較高者其生活品質也較好。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潤福生活新象」館方規劃多元並符合老人體能負荷與學習興趣的活動,以提升休閒總參與量和學習類型活動的參與頻率,並鼓勵「個人嗜好類」、「社交類」、「運動健身類」、「進修學習類」與「宗教類」休閒活動的參與,以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