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正念訓練對職業高爾夫選手推桿表現及腦波之影響
    (2024) 陳品伃; Chen, Pin-Yu
    競技運動場上,保持最佳心理狀態是運動員巔峰表現的關鍵。過去研究指出正念訓練對運動員心理狀態及運動表現有正向的效果。然而,在提升高爾夫運動表現上似乎沒有一致的結果,以及缺乏隨機對照試驗和客觀性神經科學之指標測量的實驗設計。本研究使用正念—接納—承諾(Mindfulness-Acceptance-Commitment)的課程介入,招募共 24 位職業高爾夫選手。採用隨機對照試驗將所有參與者分派至接受 4 週共 8 小時正念訓練的實驗組,或無介入的控制組,在訓練的前後皆進行運動正念量表檢測、10 英呎推桿 60 球測驗、腦波指標 T3α、SMR 與 Fmθ 之測量,以及注意程度、控制程度以及放鬆程度之視覺類比量表測量。透過獨立樣本 t 檢定以檢驗兩組之差異,顯著水準定為 α = .05。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正念訓練後,運動正念總分和推桿表現皆顯著提升。腦波 Fmθ 、T3α 與 SMR 功率實驗組和控制組間皆未達顯著差異。視覺類比量表中,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對動作細節的注意程度和控制程度以及放鬆程度上也未達顯著差異。本研究支持正念訓練能夠有效提升職業高爾夫選手的推桿表現及運動正念分數,並且提供了正念訓練對推桿表現的心理和生理運作機制,為未來的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 Item
    高爾夫與木球選手全揮桿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
    (2009) 陳勇升; Yung-Sheng Chen
    本研究旨在了解優秀大專高爾夫與木球選手揮桿動作的運動學、動力學及上肢肌群肌電訊號之現象及兩者間之異同。研究方法以優秀大專高爾夫與木球男選手各一名為研究對象,進行十次全揮桿動作分析,利用Vicon MX13 System 八架紅外線高速攝影機、兩塊Kistler測力板及Biovision肌電系統,同步收集選手的生物力學資料,並利用Vicon Nesux 1.2及Dasy Lab 6.0軟體進行分析與比較。結果發現:一、運動學部份,在揮桿時間上,高爾夫選手比木球選手的上桿較慢、下桿較快;在軸頂點與重心,高爾夫選手上桿頂點時,軸頂點微偏右側、重心在右,而木球選手軸頂點則微偏左側、重心在右;身體旋轉角度上,高爾夫選手比木球選手製造更多旋轉;球桿速度上,高爾夫球的桿頭速度比木球快;揮桿軌跡上,高爾夫選手的揮桿軌跡接近於同一平面上,而木球選手下桿前期會將桿頭往前移。二、動力學部分,高爾夫選手擊球瞬間之右腳比左腳有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木球選手擊球瞬間地面反作用力主要在左腳。三、上肢肌群肌電訊號部分,在下桿加速期與送桿前期,高爾夫選手右手屈腕肌、右手肱三頭肌的訊號超過50%MVC,帶動手臂與手腕的加速揮桿;而木球選手的右手屈腕肌在送桿前期有明顯的作用現象,且在送桿前期與後期上肢肌群仍有較大的作用情形以穩定球桿。
  • Item
    練習式教學法與互惠式教學法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者高爾夫球與壘球動作技能學習成效之研究比較
    (2009) 劉德山; LIU TE SHAN
    本研究旨在針對探討 Mosston練習式與互惠式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者的教學影響。分析教學效果、社會效度及保留效果之教學效果,以台中縣某高職綜合職能班學生 4 人為受試對象,實施六週 18 節的高爾夫擊球與壘球擊球教學實驗,記錄基線期、處理期及維持期之資料,以單一受試法之交替處理設計、視覺分析法、社會學習問卷評量表、 C統計統計方法,經分析結果如下:一、兩種種不同教學形式在教學效果上,技能測驗項目中練習式與互惠式達顯著水準差異,在社會發展項目中練習式及互惠式達顯著水準差異朝正向發展。二、受試者接受練習式及互惠式教學形式後,其在教學效果上均有明顯水準差異。三、這二種不同教學形式,在維持效果中,練習式教學形式優於互惠式的教學形式。建議實務工作者以兩種教學方式進行,注意主、副教學目標做設計教學,可讓教學者快速獲得教學成效。
  • Item
    不同教學法介入對於高爾夫球初學者擊球桿頭速度之影響
    (2009) 楊文添; Wen- Tien Yang
    不同教學法介入對於高爾夫球初學者擊球桿頭速度之影響 中文摘要 2008.6.17 中文摘要 研 究 生:楊文添 指導教授:張家豪 摘要 目的:探討棒球投球、網球拍揮拍、傳統高爾夫多球等三種不同教學方法介入對於高爾夫球初學者在實驗教學前、後高爾夫揮桿擊球桿頭瞬間速度之差異。方法:本研究採集群抽樣法,以台北市某科技學院高爾夫興趣選課四個班級之學生,共計73人,採抽籤方式分派一班為棒球投球練習組(18人)、一班為網球拍揮拍練習組(21人)、一班為傳統高爾夫多球練習組(18人)、一班為對照組(16人),各組實施不同教學方法介入課程中,以相依樣本t考驗檢定組內在前測及後測是否有顯著差異。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檢定各組間的高爾夫揮桿桿頭瞬間速度之差異情況。所有考驗的顯著水準均定為α=.05。結果:經過八週不同教學後,結果顯示網球拍揮拍練習組在教學後比教學前進步4.24±8.72 mph、傳統高爾夫多球練習組在教學後比教學前進步5.54±8.63 mph、棒球投球練習組在教學後比教學前進步4.57±8.00 mph,三組測驗成績皆達顯著進步(p<.05);而對照組經過八週不參與任何運動性質之活動後卻比前測時退步7.22±10.20 mph,測驗成績有顯著退步(p<.05)。四組在接受實驗教學後各組間並未達顯著差異。結論:本研究的三組教學法所強調的皆是以身體旋轉為基礎,而結果顯示,高爾夫揮桿擊球桿頭瞬間速度會因為教學練習而有所進步,因為學習的停頓導致退步。因此,本研究針對高爾夫身體轉動揮桿預使擊球桿頭瞬間速度進步的三種教學法皆屬有效的高爾夫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