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單日多場對打對大專公開組女子空手道選手肌肉損傷及運動表現的影響
    (2024) 方文慧; Fong, Man-Wai
    目的:空手道是開放性高強度間歇運動。在正式比賽中選手要在一天內進行多場比賽,然而目前仍未有文獻探討單日多場對打對女子選手專項表現及其後對肌肉損傷和運動表現的影響,本研究旨在探討上述研究問題。方法:本研究召募了8名大專公開組女性空手道選手並讓他們單日進行4場空手道對打摸擬賽(場間休息10分鐘),所有比賽均以錄影記錄,並記錄每位研究對象在賽前、中、後立即及1.5小時後的生理參數[心跳率(HR)、血乳酸濃度(LA)、運動自覺強度(RPE)],同時會對研究對象在每場比賽中技術表現(如攻擊次數)進行分析。在賽前、後1.5、24、48和72小時進行肌肉損傷[肌力、肌肉酸痛、反向跳(CMJ)]和專項運動表現[空手道敏捷測試(SKAT)、温蓋特無氧測試]的監測,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結果:(1)四場摸擬賽期間最大HR範圍為192.6-196.9次/分、LA範圍為10.8-14.9 mmmol/L、RPE範圍為14.2-16.1 A.U.等反應都高於前測(67.9次/分、1.9 mmmol/L、9.1 A.U.);(2)肌肉損傷(如:最小肌力:肘屈肌群:-11.3±13.1%、膝伸肌群:−17.5±19.3%、膝屈肌群:−14.3±23.4%;最小CMJ高度:-9.6±18.2%)和運動表現/體能參數(SKAT:+6.9±5.3%;温蓋特平均功率:−6.5±10.7%)在最後一場比賽後的變化率,都明顯(p<.05)比前測值來得大。與前測相比,肌肉酸痛、CMJ在最後一場比賽後第72小時尚未完全恢復(p<.05),但肌力在最後一場比賽後第72小時已恢復至前測值。SKAT在最後一場比賽後第48小時,已完全恢復(p>.05)至前測值,但是下肢無氧能力的表現,在最後一場比賽後第72小時仍未完全恢復(p<.05)至前測水準。結論:這些研究結果作為第一篇論文證明單日多場空手道比賽會導致女性選手產生肌肉損傷及疲勞,並影響其表現。未來研究需要發展有效恢復方法,以加速選手恢復並提昇空手道選手參加正式比賽時之表現。
  • Item
    不同速度的等速離心運動對膝屈肌群損傷及重複訓練效應的影響
    (2015) 陳峻逸; Chen, Chun-Yi
    背景:在離心運動造成的肌肉損傷恢復後,能夠減緩下一次離心運動造成的肌肉損傷,此現象稱為重複訓練效應 (repeated bout effect)。過去探討不同離心運動速度影響重複訓練效應的研究,皆以相同反覆次數的離心收縮來進行觀察。然而,若以相同離心收縮時間的面向來探討,是否也有相似的重複訓練效應則需要研究進一步釐清。目的:(一) 探討在進行第一回合不同速度的等速離心運動對膝屈群肌群損傷的影響,以及 (二) 在第二回合皆進行快速度的等速離心運動後,檢驗不同離心運動速度產生重複訓練效應的程度。方法: 16名無阻力訓練經驗之男性配對分組至快速 (210°/s) 及慢速 (30°/s) 離心組。第一回合測驗時,參與者依組別進行6組 (快速:35下/組;慢速:5下/組) 相同離心收縮時間之最大等速離心運動;兩週後所有參與者皆進行快速度之最大等速離心運動 (第二回合測驗)。在每一回合測驗前及測驗後72小時內檢測血清肌酸激酶活性 (CK)、最大等長肌力 (MVIC)、關節活動度 (ROM) 及酸痛指數 (SOR),並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一) 兩組的所有檢測指標,在第一回合離心運動後皆與基準值達顯著差異;其中,快速離心組ROM及MVIC在48小時及72小時顯著低於慢速離心組,但兩組間的CK與SOR在所有時間點皆無顯著差異。(二) 第二回合離心運動後與第一回合的快速離心組進行比較,兩組的CK活性與MVIC皆分別顯著低於及高於第一回合快速離心組,只有快速離心組的SOR顯著低於第一回合快速離心組;ROM的下降幅度方面,快速離心組在48、72小時以及慢速離心組在72小時顯著低於第一回合快速離心組。結論:快速離心運動引起的肌肉損傷較慢速離心運動大,然而在相同離心收縮時間下,快速離心運動與慢速離心運動產生的重複訓練效應是相似的。
  • Item
    全身預先低強度離心阻力運動對重複訓練效應之影響
    (2017) 黃泯珏; Huang, Min Jyue
    問題背景:近期文獻發現,人體以單側肘屈肌或膝伸肌進行一回合低強度離心阻力運動 (10%強度最大離心收縮:10%EC) 後,不會造成肌肉損傷,卻能有效產生重複訓練效應。但是,這些研究結果無法推論到人體平日從事全身性離心阻力運動上。目的:探討第一回合低強度全身性離心阻力運動後,是否能有效在間隔兩天後繼續進行一回合全身性高強度離心阻力運動產生保護效果。方法:招募16位坐式生活的健康男性成人,隨機分成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組分別在9個不同阻力訓練機台預先進行一回合5組ᵡ10次10%EC,間隔兩天後,再繼續進行一回合5組ᵡ10次全身性80%離心阻力運動 (80%EC);控制組僅進行一回合5組ᵡ10次全身性80%EC。在每回合離心阻力運動前與離心阻力運動後第0-5天,分別檢測最大等長肌力及肌肉酸痛,並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針對每個依變項在二組間的變化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進行10%EC後無對全身九個不同離心運動的肌群引起明顯肌肉酸痛 (p>.05) 與造成肌力下降 (p>.05),但是在10%EC後第2天進行 80%EC訓練後,顯著比僅做80%EC控制組引起較小程度肌肉酸痛 (如:肘屈肌群、胸大肌群、膝屈肌群,p<.05) 與肌力下降率 (如: 肘屈肌群、膝伸肌群,p<.05)。結論: 進行全身性10%EC後,不會引起肌肉損傷,且能在間隔兩天後繼續進行一回合全身性高強度離心阻力運動時,有效降低引起肌肉損傷的保護效果。